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不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7. 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的是( )

习题集

绪 论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

础是( )

A.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起义

D.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4.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 新陈代谢 B. 科学性与革命性 C. 合逻辑性 D. 与时俱进

5.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 C. 消灭国家 D. 消灭两极分化 6. 黑格尔哲学是( )

A. 唯心主义辩证法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不可知论

1

A. 圣西门 B. 亚当·斯密 C. 傅立叶 D. 欧文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

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 A. 唯物主义思想 B. 辩证法思想 C. 可知论思想 D. 决定论思想

9.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

A. 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B. 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 C. 马克思和恩格斯 D.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10. 马克思主义是( )

A. 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 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 C. 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 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 1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

A. 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B. 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C.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 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12.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

基础是( ) A. 逻辑性 B. 理论性 C. 战斗性 D. 实践性

13.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 认真阅读经典原著 B. 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善于独立思考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的过

程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正确的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 A. 全盘否定和抛弃 B. 全盘肯定和继承 C. 把二者结合起来 D. 批判地继承

D. 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 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 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

15. 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

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是( ) A. 实践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辩证的观点

5.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费尔巴

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 A. 唯物主义思想 B. 辩证法思想 C. 可知论思想 D. 决定论思想

17.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6.D.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

发展规律

1.哲学是( )

7.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 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

A. 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 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8.C. 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2

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 ) A. 客观性 B. 矛盾性 C. 实践性 D. 社会性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

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

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的内在联系问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

同回答是( )

A.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 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的标准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

定回答的是( )

A. 不可知论者 B. 所有唯心主义者 C. 唯物主义者 D. 可知论者

9.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

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 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

统一性

B. 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

C. 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

D.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

10. 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

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A. 朴素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11.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这

是指( )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

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

辩证法

12. 所有唯心主义都主张( )

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理在事先”

C.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 D. 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13.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

D. 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

唯心主义

14. 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理在事先”

B.“感觉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和表现 15.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万物皆备于我” B.“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C.“心外无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6.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

A. 客观存在的

B. 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 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

来的

D. 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17. 《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 A. 朴素辩证法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相对主义观点

18. 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

态是( )

A. 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

证法

B. 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

证法

C. 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

证法

D. 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

证法

19. “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

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这是

3

一种( )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0.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

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

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客观性的唯心

主义

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精细物质”

的机械唯物论

21.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

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 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

2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 A. 实物性 B. 运动 C. 客观实在性 D. 结构性

2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

是通过(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24. 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

环节是( ) A. 手脚分工 B. 语言的产生 C. 社会的出现

D. 劳动

25. 意识的本质是( )

A. 人脑的分泌物 B. 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C. 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

映 D. 观念的综合 26. 相对静止是指( )

A. 事物绝对不动 B. 事物永恒不变 C. 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27.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统一

28. “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一种( )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朴素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29.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又进一步指出:“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

发展

30.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

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4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3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

A. 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 B. 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C. “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E.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32.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 矛盾性 B. 存在性 C. 物质性 D. 可知性

33.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A. 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

物质活动 B. 主观的精神活动

C. 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 D. 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34.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B. 矛盾着的对立面既对立又统一的观

C.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观

D.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5. “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

体现了( )

A. 形而上学孤立观点 B. 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诡辩论观点

36. 观察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

见部分,不见整体”。这属于( ) A.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 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D. 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37. 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

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A. 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 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38. 发展的实质是( )

A.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9. 新旧事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

A. 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 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

C. 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

符合

D. 人们是否认可它们

4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

趋势

41.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规律 42.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5

202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不含答案)

7.不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的是()习题集绪论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A.19世纪四十年代B.19世纪五十年代C.19世纪六十年代D.19世纪七十年代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pyw46xbfd1cf865breu5a66i6tmb7010t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