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中的流光溢彩
作者:朱晓明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7期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朱晓明
一、河南灯彩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河南灯彩艺术以其地处中原的地理优势,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精髓,具有很高的社会学、文化学、美学价值。时至今日,河南灯彩的许多经典样式,伴随着节气里的习俗活动,仍在民间存在,洛阳宫灯、开封汴梁灯彩这两种灯彩文化在河南灯彩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灯彩,俗称“花灯”,是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灯具艺术表现形式。在人类逐渐了解和掌握火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火可以照明。为了防风雨,便于挪动,他们借助于某种器皿来使火能更好地满足照明的需求。火的空间化导致了灯具的产生,灯具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灯彩艺术。
相传灯彩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自此,宫灯从皇宫走入民间,从洛阳扩散至全国,每逢元宵佳节,各地大张灯火,“洛阳宫灯”由此得名。洛阳宫灯颇具特色,是中国传统宫廷花灯的源头。新中国成立后,洛阳宫灯厂的灯彩产品又一次远销国内外,在世界享有盛誉。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在一些豪华殿堂和住宅里看到宫灯的身影,颇富特色,被看作是极富表现力的装饰元素。素有“七朝故都”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在对河南灯彩文化产业上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自身的努力,开封灯会已成为这座古城的“特产”。汴梁灯彩中今日最为知名的是“汴京灯笼张”。
二、河南灯彩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河南灯彩设计造型设计考究,朴拙大雅,玩赏的同时不失趣味。在造型比例的拿捏上,经过手工艺人的处理,夸张、变形,也遵循着一定的比例,追求造型美观的同时,也赋予它线条的柔美。
洛阳宫灯用材讲究,以洛宁竹青等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工艺精绝,饮誉四方。从造型上看,洛阳宫灯对圆形的喜好总是乐此不疲,其以圆形为主打,再予以各种变形,其中尤以圆形纱灯尤为知名。开封汴梁灯彩的品种多样,常见的有万眼罗灯、吉利灯、珠灯、彩扎灯、宣纸竹艘灯、走马灯、木版画灯等十余个品种,花色繁多。其中木版画灯是“汴梁灯彩”独有的。造型是最简单的四面方灯,四面的图案吸收了开封朱仙镇水版画的特点,配以戏曲故事,稚拙的线条和喜庆的色彩使其十分可爱。一米多高的大走马灯正反转都能,随着灯彩的旋转也上演了一场好戏,成为中原灯笼的绝活。
传统的洛阳宫灯颜色多为宫廷用色,用色考究,灯面多用白绢或白纱,晶莹润白色的透光性好,装饰纹路清晰可见。往后发展,随着其灯彩照明功能的逐渐弱化,灯面的用色也越来越浓艳,氛围喧闹,充分反映出当地人文气息。现存的洛阳宫灯主要以红黄为主,色泽度都很饱满,寓意吉祥喜庆。汴梁灯彩,用色亮丽,明快,大俗大雅,色泽饱满,寓意吉祥。其用色充分体现了民间手工艺的表征性,即选取鲜艳的颜色烘托喧闹的气氛,常以撞色、补色来营造一种欢快的节奏,重视色彩带给人视觉的心理感受。
河南灯彩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与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相结合,与诗、文、书、画、舞相融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加强了审美情趣,同时继承了传统象征、寓意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其
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河南灯彩文化映照了当时民间生活的直接真实写照,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国手工艺中阴阳相生、虚实结合、补色搭配的思想,融合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寺院的“燃灯表佛”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文化内涵,又包含了儒学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丰富内容,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表现形态。
三、河南灯彩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从文化产业总体上看,河南灯彩行业缺乏规范,并没能体现出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为了避免辉煌难续的尴尬处境,我们应该做和能够做的工作还很多,努力的空间还很大。
(一)产业发展后继乏人
社会文化变革使河南灯彩失去了原有的载体,其面临着传承危机。在河南乃至全国,很多优秀文化遗存的保护靠的是为数不多的老艺人在艰难地维系着,没能达到产业化规模。灯彩是一种综合性的工艺品,制作工艺太过繁杂,时间耗费大,成本较高,步伐无法跟上当今商业文化的大形势。同时也许受经济利益的困扰,艺人们也出现了心情的浮躁。其制作越发的粗糙,不讲究质量了。而现代人焦躁的心态,极少人愿意再从事这种传统的纯手工制作的民间灯彩,这种民间工艺的传承的情况着实令人担忧。
(二)保护处于凝固状态
“洛阳宫灯”和“汴京灯笼张”的申遗成功,也从侧面显示了河南灯彩的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其式样也变得越来越单一,至今为数最多的只是些简单的老式灯笼模样。在当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洛阳宫灯的式样只是红纱宫灯,其他式样在现在都已成了稀有之物,就连最初平民百姓家常见的白纱宫灯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再加上销售渠道不够畅通,生产者更无法加大投入研发新产品。我们不希望看到只是一种被凝固了的保护。
(三)产业结构零散化
河南灯彩的生产商,大多都是离散的手工作坊,往昔的场面和规模早已不复存在,这种碎片式的手工艺品的发展模式,如今已很难能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现代商品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现代的灯会、庙会,也早已无法和灯彩鼎盛时期的发展同日而语。速成的社会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市场需求的转变,导致了灯彩手工艺人浮躁的心态,不再潜心研究手工艺的创新和发展,作品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
四、河南灯彩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注重创新设计研究
作为手工艺品,最初要关注的是设计。河南灯彩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各个朝代审美的挑选和凝练,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变化和发展。现如今,面对古今文化碰撞,河南灯彩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必须适应当前社会的人文气息,决不能只是盲目、肤浅的艺术再复制,应该贴合当代人们的消费审美,在保留本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二)实现功能设计拓展
河南灯彩的制作构思不能只是圈定于元宵佳节,使用功能也不能只是单一的照明观赏,而应把河南灯彩文化的艺术价值渗透在不同的领域,拓展设计思路,灵活地通过将元素解构重组至平面装饰、室内装饰、景观陈设、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布料服饰装饰、雕塑设计等各个设计领域。使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跨界引用到各个设计领域,也可以在公众场所建立河南
灯彩地标建筑或雕塑,形成地域标志,以宣传和记录河南灯彩文化的历史和发展,从而加深对灯彩的印象和认知。
(三)加强重视传承程度
河南灯彩文化的发展,伴随着各个时期的优胜劣汰,能够传承至今,自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当地政府应加大对灯彩文化的扶持力度,在强调经济建设、追求灯彩歌舞产业化发展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加大对花灯灯彩开发的投入,以促进灯彩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要重视对灯彩艺人的培养,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人进行保护和奖励,鼓励创作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其走进校园,进入书本,成为校园活动,培养未来的传承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灯彩这种民间工艺的传承。
(四)塑造产业品牌文化
在确定了市场,实现了产品的创新,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之后,我们就应该关注品牌文化的塑造。从总体看河南灯彩文化产业缺少强势品牌,开封只有灯笼张,洛阳只有王家宫灯,河南是传统文化资源大省,但非文化产业强省,一部分原因是长时间对品牌漠视。在满足了实用功能外,更多的是要关注其文化象征、心理感受、提升观念的附加值,满足了消费者对于自我实现的心理欲望。急需形成特色突出、效益显著的河南灯彩文化品牌群。
中原文化底蕴深厚,河南灯彩传递给我们的是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内涵。随着地方性的文化产业流失,河南灯彩急需被认同和发展。灯彩文化的发展需要从一成不变的元宵节大兴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改变消费者固有的消费模式,拓宽灯彩的生存定义和发展空间,形成完善的灯彩文化产业链,塑造河南灯彩文化产业的品牌形象,为整个灯彩设计行业焕发新的生机。
(本文为河南省政府政策研究招标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