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血液中细胞群体的变化,提示检验者粗略判断细胞比例变化或有无明显异常细胞出现从而确定是否做进一步的涂片镜检。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尽管引起血液变化的病因不同、细胞形态变化不同,但直方图很相似,所以说白细胞直方图变化并无特异性。

2、白细胞直方图变化可以反映某些人为的或病理变化干扰WBC计数和分类计数。比如外周血出现有核RBC或巨大PLT,采血时由于技术原因造成PLT聚集或RBC溶血不完全使标本中有大量RBC膜碎片等情况时均可使白细胞直方图在50fl以下区域出现一个或大或小的峰。当实验结果出现这种图形时,提示WBC计数和分类计数不准确,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进一步检测。

十八、红细胞体积直方图的临床意义:与WBC不同,某些贫血RBC体积直方图有其特点,根据图形变化结合其它参数进行分析对贫血类型的鉴别诊断很有价值。分析时要注意观察图形的位置、峰底的宽度、峰顶的形状及有无双峰现象。1、缺铁性贫血的直方图:其特点是波峰左移,峰底变宽,显示小细胞不均一性。2、轻型B-地贫的直方图:图形表现为小峰左移,峰底变窄,典型的小细胞均一性贫血。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直方图的特点是出现“双峰”。4、巨幼贫的特征是波峰右移,峰底增宽,显示出大细胞不均一性。

十九、血小板直方图的变化:血小板测量结果是根据血小板直方图得出的,微机根据直方图的形状,绘出拟合曲线,决定大血小板数目的补偿并计算MPV、PC、PDW各项参数。当标本中小RBC增多或出现细胞碎片或血小板凝聚时,影响实验结果,血小板直方图均能反映这些变化。因此在发出血小板报告之前,首先要观察其图形是否正常,如为异常的图形均应检查是否有血小板凝聚,必要时作血涂片检查是否有小RBC或大血小板增多现象。

心脏标志物的测定

一、酶类标志物

LDH、AST、HBDH、CK CK-MB、LDH1

AMI的酶类标志物血清学方面出现明显变化: 首先升高CK-MB;4~8hr; 随后总CK出现升高; AST出现升高; LD1出现升高.

1、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和亚型

生物化学特性

组织分布:细胞定位于细胞浆;骨骼肌含量最高,脑、心等。线粒体也有

肌酸激酶(CKmt)

生理变异:性别、年龄、种族等有一定影响; 运动影响。 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AK

溶血: 2ADP ======== ATP + AMP

放置:室温放 4 hr或 4℃ 12hr以可使酶失活 酶的种类:CK-BB、CK-MB、CKMM

参考值范围 : 男性:180 U/L 女性: 130 U/L (37 ℃)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临床应用

CK是临床测定次数最多;

CK是AMI的诊断辅助指标之一; CK是AMI的治疗及预后; 作为其它心肌损伤检测;

CK也是肌肉损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CK-MB:AMI的诊断指标之一; AMI的治疗及预后;

CK亚型对早期AMI的检出更为灵敏; 2、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生物化学特征

组织分布:细胞定位于细胞浆;LD1心肌,LD5横纹肌、肝脏 等, 以肝、心、肾、肌肉等

生理变异: LD2>LD1>LD3>LD4>LD5、儿童较成人高一倍。 标本的采集,处理与贮存:

血小板含大量LD,LD易冷变性, RBC/血清为 100 倍 参考值范围 : 80---500 U/L (IFCC-----P------L)

50---150 U/L (L----P)(国内用为主) (37℃) 乳酸脱氢酶(LD)测定临床应用: LD1是AMI辅助诊断酶之一; LD是心肌功能检查指标之一;

诊断和鉴别心、肝和骨骼肌的疾病;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细胞定位于细胞浆及线粒体;器官以心、肝、骨骼肌 及 红细胞等;肝中AST 70 %存在于线粒体 ;AST:主要用于诊断AMI;

肝细胞损伤程度指标;

肝脏疾病预后指标;

4、AST、LDH和CK的特异性比较

(2)LDH含量高,分子量大,血清中升高慢,但半衰期长,有一定诊断价值;

(3)CK含量高,分子量较小,出现时间早,阳性率较高,诊断价值较高;

AMI后心肌酶的时相变化

心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后开始释放胞内容物,其顺序如下: 无机离子、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蛋白

心肌酶释放----组织液-----淋巴液----入血 心肌酶增高有延滞期:

延滞期的长短取决于梗死区的大小、酶分子的大 小、酶在细胞中的浓度、定位形式、酶在血中稀 释、破坏程度等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血清酶变化

酶种类 延缓期 峰值 维持时间 增高倍数 CK-MB 3~8 hr 16~24hr 1~4天 20 倍 CK 4~10hr 20~30hr 3~6天 10 倍 AST 4~10hr 20~30hr 3~6天 10 倍 LD/LD1 6~12hr 30~60hr 7~14 天 6 倍 ASTm 8~24hr 48 hr 8 天 4 倍 GGT 2~4 天 8~10天 25~30天 3 倍

参考范围及其临床意义1、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参考范围:成人:120 ~ 230 U/L(L----P) LD2〉LDH1 〉LDH3 〉LDH4 〉LDH5 2、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参考值范围 : 男性:180 U/L 女性: 130 U/L (37 ℃) CK-MB:10 ~ 25 u/L或 《5 %CK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参考值范围 : 0 ~ 40 U/L二、蛋白类标志物

AMI的蛋白类标志物1、肌红蛋白

Mb 170kD最早出现的生化指标,1hr出现,其升 高幅度和持续时间与梗死面积和坏死程度呈正相关

2、肌钙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用于诊断AMI。在早期血清浓度也明显增

加,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最具特异性的标志物。 3、CK-MB质量

三、心脏标志物的选择和评价

1、早期标志物 :Mb、CK、CK-MB、cTnT、cTnI 2、中期标志物:LDH1、cTnT、cTnI 3、排除标志物: Mb、cTnT、cTnI 4、确诊标志物: cTnT、cTnI 5、经济原因:心肌酶分析 6、分析时间周期:

常用肾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肾小球滤过功能

菊酚特点:FW5200D,只从肾小球滤过,不

被肾小管重吸收或排泌,体内不合成亦不分解。菊酚血浆浓度不影响清除率测定的准确性,故可作为测定GFR的金标准。

晨空腹静注10%菊酚,置导尿管,待血菊酚浓度和尿流量稳定后,测尿中菊酚浓度

Cin=Uin*V/Pin肌酐包括内生肌酐(体内肌酸分解而来,生成恒定)和外源性肌酐(食物)

外源性肌酐对清晨空腹血肌酐影响不大

不与蛋白结合,自由通过肾小球,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血肌酐异常增高时,有部分肌酐从肾小管排泌,故CCr超过真正的GFR,尤见于肾衰患者 ;但用Jaffe’s反应测定血肌酐时,由于颜色的干扰使测定值较实际值高,这样计算出的CCr又偏低,两方面的影响使CCr接近GFR无肌酐饮食(禁肉饮食)7天,蛋白量小于40克,避免剧烈运动

晨八时解尿净,留24小时尿,加甲苯4-5ML防腐 次晨8时抽血,与24小时尿同时送检

CCr /24H=(尿肌酐(mg/dl)/血肌酐)*24H尿量 CCr/MIN=(尿肌酐(mg/dl)/血肌酐)*每分钟尿量

?年龄对CCr的影响:>40y 每10年CCr 下降7-8ml/min,>80y CCr下降50%

?CCr下降见于:恶液质(肌肉萎缩),妊娠(正氮平衡),肝功能障碍,

缺肢断肢

?CCr升高见于:甲亢,剧烈运动,外伤,大手术后

?BUN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尿素全部经肾小球滤过,正常约30%-40%被肾小管重吸收

?GFR下降一半以上时,BUN才升高

?BUN升高还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一般<40mg/dl,除非大出血,血容量不足致急性肾衰),感染,高热,脱水,高蛋白饮食 ?Cr从肾小球滤过并以同样的速度清除,当滤过功能下降时Cr上升 ?GFR下降到正常1/3时,血Cr才上升

?血Cr正常值<1.5mg/dl,性别肌肉容积在正常值范围内影响此值 ?Cr下降见于妊娠,肌肉萎缩等 ?BUN/ Cr 正常10-15 :1 ?BUN/ Cr升高提示肾前性氮质血症(但多小于30 mg/dl),反之提示肾性氮质血症

?UA是肾功能受损时最早升高的指标 ?UA升高程度与肾损不成比例

?UA升高还见于痛风,白血病,肿瘤,高嘌呤饮食

?血β2-MG是体内有核细胞(LC,PLT,WBC)产生的小分子蛋白,FW11800D

?肾小球100%滤过,99%近端小管重吸收 ?故正常人血中浓度很低(1.5mg/dl),滤过功能下降时血β2-MG升高 ?是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的敏感指标 ?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亦可升高

?肾移植成功,血β2-MG下降,一旦升高,提示排斥反应

?血α-MG(FW27000D)意义同β2-MG,且受感染影响少 ?了解分侧的肾功能

?两侧肾功能(包括供血状态)有无显著差异 ?了解分侧上尿路通畅情况

?上腹部肿物与肾脏的鉴别?正常肾图包括陡然上升的放射性出现段a,聚集段b和排泄段c

?b段上升良好,峰形锐利,峰时多在2-3分钟

?c段近似指数规律下降,下降斜率与b段上升斜率近乎对称,15分钟的曲线高度低于峰值一半 ?两侧肾图基本相同

?功能受损型:a段减低,b段上升缓慢,峰值>4.5秒,c段下降延缓,C1/2>8min,15min残留率>50%

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1

血液中细胞群体的变化,提示检验者粗略判断细胞比例变化或有无明显异常细胞出现从而确定是否做进一步的涂片镜检。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尽管引起血液变化的病因不同、细胞形态变化不同,但直方图很相似,所以说白细胞直方图变化并无特异性。2、白细胞直方图变化可以反映某些人为的或病理变化干扰WBC计数和分类计数。比如外周血出现有核RBC或巨大PLT,采血时由于技术原因造成PLT聚集或RBC溶血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psro3197e35m4y31ezc5v45r56fo50091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