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开展的主要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2.尿沉渣分析:尿沉渣+尿十一项
留取中后段尿,并且新鲜结果最为理想,尿量不宜少于30ml。 报告中的μl与HPF(LPF)有换算关系。 ① 小圆上皮细胞↑表示泌尿道有炎症。
② 红细胞信息:在红细胞计数达到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③ 电导率与尿渗透压有正相关性。
④ 红细胞(隐血):干化学法隐血实验对完整的红细胞、破损的红细胞和游离的血红蛋白均能反应,测定的隐血是三者的总和,因此,隐血阳性,红细胞计数不一定增高,而且不一定成正相关。大剂量的VitC可导致隐血试验出现假阴性。
⑤ 干化学的蛋白测定只对白蛋白敏感,对球蛋白不敏感,对粘蛋白和本周氏蛋白无反应。所以,干化学蛋白阴性,并不能代表尿中无蛋白质。使用造影剂、青霉素后,尿蛋白可出现假阴性。
⑥ 白细胞:干化学测定的白细胞是测白细胞的脂酶,嗜中性粒细胞含此酶,单核细胞含量很少,淋巴细胞不含此酶。干化学法白细胞只检测了嗜中性粒细胞。而UF尿沉渣仪和人工镜检则可检测全部白细胞。所以干化学白细胞阴性,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反之亦成立,并且不一定成比例。肾结核、肾移植排斥反应时淋巴细胞在尿中大量出现,而干化 学基本不能测出。VitC、大剂量先锋IV、庆大霉素可使白细胞检测出现假阴性。
⑦ 尿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对隐血、白细胞、胆红素、葡萄糖及亚硝酸盐等可产生严重的负干扰,干扰的程度随维生素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维生素C检测的作用在于提示其它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假阴性的出现。
3.大便潜血:用的是胶体金免疫技术,动物血对其不会造成干扰。 4、 甲状腺功能
甲功八项:T3、T4、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反T3(γT3)、抗甲状腺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抗体(TMAb)
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的检测,对桥本甲炎、甲亢、甲低有诊断价值。
5、性激素六项:孕酮(PROG)、泌乳素(PRL)、促卵泡成熟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
主要用于女性激素水平,尤其是女性各个生理时期激素水平的检测。男性亦可检测。参考值见《检验医学与临床》手册。
6、胰岛素测定(INS)、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1、2、3h)、C肽测定(CPR)、C肽释放试验(空腹1、2、3h) 胰岛素及其释放试验:用于糖尿病分型。
C肽及其释放试验:用于糖尿病分型,低血糖鉴别诊断以及胰岛素疗效测定。
7、尿α1、β2微球蛋白,血清β2微球蛋白
尿α1微球蛋白:增高见于肾小管损伤,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降低见于晚期肾小球肾炎、急性胰腺炎。 尿β2微球蛋白:增高见于肾小管损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等。
血清β2微球蛋白:增高见于肾小球损伤、肾病等。 8、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
早孕的诊断、鉴别诊断(宫外孕、葡萄胎、绒毛膜癌、男性睾丸肿瘤等增高,黄体囊肿和附件包块不增高)。 参考值 阴性值< 3.1ng/ml 早孕阳性> 8.0ng/ml 可疑值3.0~5.0ng/ml 9、血管紧张素(AT-II):抽血时体位不同参考值有异(检验科取管),及时送检。
坐姿19~115pg/ml 卧姿15~97pg/ml
增高:原发性高血压高肾素型、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炎、充血性心衰等。
降低:原发性高血压低肾素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盐饮食等。
10、醛固酮(ALD):抽血体位、饮食不同参考值有异(检验科取管),及时送检。
增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肝硬化、肾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降低:见于阿狄森氏病、18-羟化酶缺乏等。
11、皮质醇(Cortisol):抽血时间不同参考值有异。
清晨6-8时最高,晚10时至清晨2时最低,应激状态下也会增高。
增高:垂体腺瘤、酒精中毒、肾衰等明显升高。
降低:肾上腺结核、肿瘤切除后、长期类固醇治疗、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2、血清铁蛋白(SF):正常参考值成年男女有别,成人与儿童有别。 增高:见于肝病、肺癌、胰腺癌等。
降低:缺铁性贫血、大出血及长期腹泻等。 1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特异性较好
前列腺癌早期轻度增高,晚期明显增高,前列腺炎仅少数轻度增高。
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一、白细胞总数
(WBC):它是血液分析中三大信息之一,一般来说白细胞总数升高表示有细菌感染,而降低或在正常范围内则表示有病毒感染。但并不是绝对,要结合白细胞分类的各项指标,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 :这两个指标是淋巴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但淋巴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例如:非典的诊断标准。它的意义要结合白细胞总数来判断,一般来说白细胞总数降低或在正常范围内而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或)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则表示有病毒感染。
三、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这两个指标也是中性粒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同样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它的意义要结合白细胞总数来判断,一般来说白细胞总数升高并伴有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则表示有细菌感染。
四、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和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这两个指标也是单核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同样单核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单核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一般来说单核细胞增多往往伴随白细胞总数升高,是严重感染的表现,还有就是单核细胞增多是某些血液病的表现。单核细胞减少意义不大。
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这两个指标也是嗜酸性粒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同样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一般来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猩红热(一般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均减少唯独猩红热增高)、慢粒及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六、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EO#)和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EO%):这两个指标也是嗜碱性粒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两者临床意义差不多,同样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是以每升多少个来表示所以它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更有意义,一般来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粒、真性RBC增多症、粘液性水肿、溃疡性结肠炎、变态反应、甲减。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速发型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心梗、严重感染、出血、甲亢。在临床上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常用于慢粒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和观察变态反应。
七、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这两个指标主要是观察贫血及贫血的类型。一般来说HGB和RBC是成正比关系,现在临床上观察贫血的程度医生主要是看HGB,HGB:90~110g/L为轻度; 60~89g/L为中度;<60g/L为重度。
八、红细胞比积(HCT):它与RBC数量及其大小有关,常用来诊断贫血及其严重程度,它的测定方法有多种:离心法、电阻抗法和放射性核素法等,放射性核素法被ICSH规定为参考方法,离心法中的温氏法已属淘汰之列,渐被微量高速离心法所代替。血液分析仪多数是用电阻抗法测定,它是通过测定成千上万个RBC体积产生的脉冲叠加后换算的结果,因此避免了血浆残留日误差,结果比较准确。
九、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这个指标用通熟的话说就是每个RBC的大小,它的计算公式为:每升血液中RBC比积/每升血液中RBC个数,它是判断贫血类型的三个指标之一。
十、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也就是每升RBC所含的血红蛋白
量,它与HGB的区别是:HGB是指每升血液所含的血红蛋白量(含有血浆)而MCHC是每升RBC(不含血浆),它也是判断贫血类型的三个指标之一。 十一、三种红细胞平均值(MCV、MCH、MCHC)的临床意义:根据在某一病例中,三个指数的变化情况,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其诊断标准及导致该类贫血的病因见表1
表1贫血的形态学分类鉴别表
十二、血小板计数(PLT):PLT的主要功能是起到凝血、止血的作用,PLT减少容易出血。 十三、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和红细胞体积大小标准差(RDW—SD):RDW是反映RBC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CV是变异系数;SD是标准差。它是仪器测得RBC体积和数量后经统计学处理而得RDW值。与手工法相比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RDW的临床意义:1、鉴别缺铁性贫血和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B-地贫),两者都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前者RBC形态明显大小不等(RDW明显异常),一般认为,如果患者血常规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并伴有RDW异常,则患缺铁性贫血可能性大,后者形态大小较为均一(RDW无异常)。
十四、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同RBC一样,它也是反映PLT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
十五、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各种疾病PLT与MPV的临床意义如下:1、PLT总数低而MPV值高:骨髓自身功能是正常的,PLT低主要是外周血中的PLT数减少(各种原因引起)。2、 PLT总数高而MPV值正常:骨髓功能有问题,考虑骨髓增生性疾病。3、 PLT总数和MPV值均下降:主要见于AIDS(艾滋病)、再障、骨髓纤维化、化疗等骨髓受抑制的疾病。 4、 PLT总数和MPV值均升高:一般是急性大出血、内出血等应激性升高。5、 PLT总数正常而MPV值均升高:慢性白血病、地贫。另外MPV可用于观察病情变化:白血病化疗时MPV上升是骨髓功能恢复的第一征兆;局部炎症时MPV正常而败血症时MPV;在感染时如果说MPV持续低说明感染未能得到控制,如果MPV随PLT数持续下降则为骨髓衰竭的征兆。 十六、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比积(PCT):
十七、白细胞直方图变化的临床意义:1、从图形的变化可以估计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