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作者:杨帆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20期

当前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展的方式主要分为独立类课程和渗透类课程两种。独立课程是指将传统文化作为独立学科而开设的课程。渗透类课程是指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现有的各学科教学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内容相融合的课程。当前学科课程仍然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课程渗透是当前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总原则和目标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应遵循的总原则。吸取中国式品格德行的营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积累中国文化知识,丰富文化内涵,养成良好的礼俗习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培养良好的中国式审美情趣,培养创新能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目标。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渗透的基本原则 (一)原则一:保留学科特质,促进学科能力提升

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科渗透过程中应尊重学科本质和学科教学要求,按照学科课程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和方式。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整体能力素养的提升。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感情、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作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的有益补充。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方式的选择均需以服务学科教学为前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作为资源载体融入学科教学,以文化教育促学科教学。 (二)原则二:满足学情需要,梯次渐进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学科渗透时,课程目标的设定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各年级、各学段学生心理认知和发展规律的基本特征,应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特点渐进式增长,不断丰富和提升。小学段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力为重点,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的培养。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注重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省力。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者:杨帆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20期当前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展的方式主要分为独立类课程和渗透类课程两种。独立课程是指将传统文化作为独立学科而开设的课程。渗透类课程是指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现有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ppo73wx8t8xswm2yhl07916095ebr009c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