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和溶血性贫血 HA
真题
1997(单选)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 发热、出血、贫血 B. C. D. E.
一般无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减低 骨髓可呈灶性增生,但巨核细胞减少 末梢淋巴细胞比例数增高
考纲要求:
AA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HA 的分类。常见 HA(HS、G6PD 缺乏症、血红蛋白病、AIHA、PNH)的发病机制、实验室 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病因
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为:
1. 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微小病毒 B19 2. 化学因素:与剂量相关:抗肿瘤药、苯
与剂量关系不大,但与个人敏感有关:氯霉素、磺胺类
3. 放射线
发病机制
种子—土壤—虫子
造血干祖细胞—造血微环境—免疫异常
Th1、CD8+T 抑制细胞、淋巴因子(IL2、IFN-γ、TNF) 临床表现
1. 贫血
2. 感染:发热,呼吸道感染最常见,革兰阴性杆菌、金葡菌、真菌。
3. 出血: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内脏(SAA)出血,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BT(出血时间)延长,CT、APTT、PT、TT 正常。 AA 诊断标准 SAA 诊断标准
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正常,骨髓铁染色示贮存铁增多,中性粒细胞碱 性磷酸酶(NAP)染色强阳性。
髓系细胞凋亡亢进
治疗 1. 2. 3. 4.
支持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环孢素 促造血治疗: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 造血干细胞移植
溶血性贫血(HA) 病因分类
发病机制
1. 红细胞破坏增加
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血症、胆红素代谢、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血清结合珠蛋白降 低。
血管外溶血:胆红素代谢、溶血性黄疸。
胆红素代谢:游离胆红素升高,尿胆原升高,尿胆红素阴性。
无效红细胞生成或原位溶血: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在释入血液循环之前已在骨髓内破坏,可伴 有黄疸,其本质是一种血管外贫血。常见于 MDS 和巨幼细胞贫血。 2. 红系代偿性增生
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比例增加
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红细胞碎片、Howell-Jolly 小体和 Cabot 小体。 骨髓增生活跃,红细胞比例增高,粒红比例可倒置。
临床表现
急性 HA:多为血管内溶血,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血 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慢性 HA:多为血管外溶血,贫血、黄疸、脾大。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
血管内:血型不合的输血、PNH、冷抗体型 AIHA
血管外: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G6PD 缺乏症(也可血管内)、地中海贫血、温抗体型 AI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