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库全书总目》中小说家类的特点
《四库全书》历时十四年编成,收录了符合清朝正统思想的中国历史上的几乎全部的保留图书,同时又编纂了《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对《四库全书》中收入和未收入的书籍进行了提要编写。《四库全书总目》收录小说五卷,共319 部,对小说家的的著录是详备严谨的,不仅标明著作的底本、作者的生平官爵、成书年代、版本系统、题材内容,而且介绍了其成就、价值及其不足之处,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小说观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库全书总目》编成之前,封建正统文人,对小说褒贬不一,基本上是轻视态度,他们往往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将小说看作史学的附庸。而《四库全书总目》则提出小说既要作史书的参证,又要保持其独立的属性,不能用史书的标准来要求它。《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小说,特别是杂事小说,可以与史书相参证,“补正史之阙”。“小说与杂史最易混淆,诸家著录,亦往往牵混。今以述朝政军国者入杂史;其参以里巷闲谈、词章细故者,则均隶此门”,由此可见杂事小说与小说在功能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四库全书总目》将过去小说家类中议论成分比较多的书转到杂家类,使小说担负起更为纯粹的叙事功能,它又将一些过去杂史类中的一些书转到小说家类,明确了小说的补史功能。通过清理小说与杂家及史书的关系,小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二、《四库全书总目》对于小说的分类不同与前代
中国古代对于小说的分类,主要有三种。最早的是刘知几的分类,他将小说分为偏记、小录、逸事、琐言、郡书、家史、别传、杂记、地理书、都邑簿等十类,他从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小说与史学同属记事体。明代胡应麟静小说分为六大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和箴规,这种分类方法是文学视野上的结果。
《四库全书总目》中将小说分为三类,一类是以《西京杂记》和《世说新语》为代表的杂记,一类是以《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为代表的异闻,最后一类是以《博物志》和《述异记》为代表的琐语。这种分类方法是在借鉴历代小说分类
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和整合性。它剔除了“辨订”、“箴规”之类的史学性质的著作,凸显了小说“闾巷风俗”的性质,另外它也剔除了传奇类的小说,凸显了小说的雅驯征实的性质。
三、《四库全书总目》注重对小说进行考证辨伪
这是今人认可《四库全书总目》小说研究成就的关键所在。总的来说,《四库全书总目》的考证辨伪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辨析小说的作者,第二是考证小说的成书时间,第三是辨别小说的真伪,第四是辨析某部小说版本的流布。《四库全书总目》对其所录的三百一十九部古代文言小说,或辨其时代,或辨其伪托,或辨其所由成书等等,都不乏真知灼见,既有详尽的考证,又有严格的辨证原则,使古代小说有了一次集大成式的辨证成果,所以价值颇大。
四、《四库全书总目》注重小说内容的具体评论与裁断
《四库全书总目》在秉承汉魏小说观念的基础上,对诸多小说文本进行了属于价值评判式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从信实的角度出发,勾勒出入选小说的内容大旨,凸显每部小说的内容特色;从雅正的角度出发,评述入选小说的文本价值并兼及文学价值;从功用的角度出发,探究入选小说的实用价值。另外《四库全书总目》将原本不属于小说家的一些文本,诸如《大唐新语》、《山海经》等等进行品评,有时附加按语之后,这就使其最终归入到小说家的行列。此外还涉及到对某些作品的性质评价。
《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乾隆时期编撰的大型书目,“自汉以后,簿录之书,无论官撰私著,凡卷第之繁富,门类之允当,考证之精审,议论之公平,莫有过于是编矣”。它在中国古代目录学、版本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值得我们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飞.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透射出的小说理念[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8). 2、王颖.“传奇”与《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分类[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
报,2008,(04).
3、韩春平.《四库全书总目》的小说观及其原因探析[J]. 贵州文史丛刊,2007,(01). 4、孙记文.《四库全书总目》的小说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1).
5、孙振田.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序文辩正[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11,(21).
6、翁筱曼.“小说”的目录学定位—以《四库全书总目》的小说观为视点[J]. 华南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7、程国赋.论《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的著录标准及著录特点[J]. 明清小说研
究,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