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升级考试(期末)试题
(含解析)
本试卷共8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第一部分选择题 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中国各省的简称来源多种多样,浙江简称“浙”,来源是钱塘江的古称,那么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其来源是 A. 武王伐纣 B. 西周分封 C. 春秋争霸 D. 山川地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山东是西周实行分封制时鲁国所在地,山西是晋国所在地,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其来源是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均与两省的简称无关,排除AC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 《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谙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这说明当时的监察官 A. 对大案要案有终审权 B. 享有部分直接处分权 C. 可以代替皇帝作决定 D. 凡事都必须上奏皇帝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可见,监察官享有部分直接处分权。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体制的演变·监察制度
3. —位古罗马政治家说:“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由此可知,这位政治家
1
A. 反对罗马法 B. 赞同君主制 C. 批评了民主制 D. 主张扩大公民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表明罗马法的信息,无从判断是否反对罗马法,故A项错误;材料
没有涉及君主制,更没有信息表明赞同君主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们欠缺管理国家的经验,导致了危害国家利益情况的发生,实质上是指出了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公民权,也没有主张扩大的问题,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名师点睛】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
(1)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 (2)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如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4. 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中所蕴含的某种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这个“法律观念”是 A. 抽签选举、轮流坐庄 B. 自由、平等、博爱 C. 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 礼不下庶人、荆不上大夫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故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5.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 光荣革命的成功 B. 工业革命的完成 C. 文艺复兴的开展 D. 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D
2
..................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这一规定主要调和了当时美国
A. 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B. 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 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 D.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协调了三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不论州的大小与人口多寡,这样照顾了小州的利益;众议员则根据每州人口比例选出,这样照顾了大州的利益,因此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 年宪法·参议院和众议院
7.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可见,其评价《南京条约》影响的出发点是 A.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B. 基于维护人民利益 C. 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D. 基于世界发展潮流 【答案】A
【名师点睛】
准确理解关键信息“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即可解答。
3
8. 下图是中国不同历史时代的两面国旗,其变化反映出的政治发展趋势是
A. 从贵族政治到民主制 B. 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 C. 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 D.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大清龙旗,是清政府时期,它不是贵族政治,而是官僚政治,A错误;材料中大清龙旗是政府时期,它是君主专制,中华民国国旗是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是民主共和制,B符合题意,故选B;大清龙旗,是清政府时期,是君主专制,而不是君主立宪制,C错误;材料中大清龙旗,是清政府时期,没有实行分封制,D错误。 【名师点睛】
大清龙旗是清政府的旗帜,体现的是君主专制,中华民国国旗是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旗帜,体现出民主共和。
9.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明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 B. 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D. “新民主主义”概念的首次提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基础上形成的,故A项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与民族问题无关,故C项错误;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就已经提出了相关概念,故D项错误。
10.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这是指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4
C. 北约成立 D. 德国分裂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可只是经济上的援助,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美国提出的马歇尔计划,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1. —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姐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A.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 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 掀起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D. 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
12. 下图是20世纪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系,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苏联,下图所反映的大国关系所处的年代是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 90年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苏联”,中苏还是对抗,可是中美之间进行了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是指20世纪70年的大国关系。所以答案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的大国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