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常识
1.消费者如何选择合适的餐馆?
消费者在选择餐馆时,除了关注美味的饭菜、幽雅的环境以及良好的服务等因素外,还应注重选择安全放心的餐馆就餐。具体注意以下两点:
(1)选择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法》施行前已经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的,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有效。
(2)选择信誉等级较高的餐饮单位。监管部门根据餐馆的基础设施和食品安全状况,评定A、B、C三个信誉度等级,三个级别相对应的食品安全信誉度依次递减、风险等级依次增加。为了以简洁、方便的方式向社会公布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督信息,部分地区陆续推行餐饮服务单位监督公示制度。监管部门在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公示标识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分别用大笑、微笑和平脸三种卡通形象表示。消费者应尽量到“大笑”或“微笑”的餐馆就餐。
2.哪些食品不宜打包?
蔬菜不宜打包,因为蔬菜富含维生素,而维生素反复加热后会迅速流失。另外,蔬菜中的硝酸盐反复加热后,会生成含量较高的亚硝酸盐,对身体造成危害。 凉菜、色拉等不宜打包,因为凉菜在制作过程中没经过加热,很容易染上细菌;同时凉菜也不易重新加热。 打包的菜肴最好是适合重新加热的。 3.如何有效地防范滥用食品添加剂?
(1)购买食物原材料,养成查看标签的习惯。尽量买含添加剂少的食品。
(2)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
(3)不要只图便宜。过低的价格,往往是因为使用了成本更低的原料。 (4)对于颜色过于鲜艳和异常,保持适度的警惕。
国家对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进行了公布,可上卫生部网站查询。
4.消费者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处置?
消费者在就餐时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将食品保持原状,并立即与餐馆负责人交涉。如果所点饭菜尚未食用,或尚未造成健康问题,可参照《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与餐馆协商妥善解决,同时妥善保存消费单据、发票等证据,及时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
如出现恶心、呕吐、发烧等食物中毒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并保留病历卡、检验报告、吐泻物、剩余食品等相关证据;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应立即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投诉举报,避免因错过最佳的调查时机而导致食物中毒无法认定。
5.进食火锅食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火锅底火务必要旺,以保持锅内汤汁滚沸为佳。菜料食物若未煮熟即吃,病菌和寄生虫卵未被彻底杀死,易引发疾病。
(2)贝类应选择鲜活的,洗擦干净贝类的外壳,浸养在清水中至少半天以上,待其自行清滤出体内的污物;死的贝类含大量致病微生物,不能食用。
(3)生熟食物要分开盛放,使用两套筷子、用具和餐具分别来处理生和熟的食物,避免在桌上摆放过多食物,防止交叉污染;
(4)每次添水或汤汁后,应待锅内汤汁再次煮沸后方可继续煮食。
(5)食用时食品不宜滚烫,口腔、食道和胃粘膜通常只能耐受 50℃一60℃的温度,太烫的食物,就会损伤粘膜,致使急性食道炎和急性胃炎。从锅中取出滚烫的涮食时,最好先放在小碟晾凉。
(6)吃火锅不要冷热搭配,冷饮和热食交互食用,容易使肠胃道受损;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者,则要注意热汤和酒类,这些饮品容易让身体温暖,但一接触到冷空气后,血管易急速收缩,而且喝酒一段时间后身体温度反而会降低。 (7)不要喝或尽量少喝火锅汤,火锅汤进入肠胃消化分解后,经肝脏代谢生成尿酸,过多的尿酸沉积在血液和组织中,易引发痛风病。吃火锅时应多饮水,以利于尿酸的排出。
(8)注意均衡饮食,不宜过量进食胆固醇含量较高的的动物内脏。
(9)用明火烹煮火锅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要确保空气流通;若用炭炉烧火锅,一定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否则室内缺氧,木炭燃烧不透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容易使人中毒。 6.在食堂就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集体食堂具有就餐人群集中,就餐时间集中、就餐地点集中等特点,且食堂饭菜一般为“大锅菜”,每一锅的炒菜量较大,如炒制时间短容易造成部分菜肴未能烧熟煮透。部分菜肴提前加工,使得烧熟后存放时间过长,个别食堂甚至有供应隔顿(隔夜)饭菜且不彻底回烧的现象。消费者在食堂就餐要注意以下几点: (1)食用四季豆、扁豆、豇豆、刀豆等豆荚类食品,要注意其是否烧熟煮透。因为豆荚类食品没有彻底烧熟煮透时,其含有的皂素、红细胞凝集素等有毒物质
不能被完全破坏,被人体摄入后会引起食物中毒。如果食用这类食品,尽量选择色泽较暗、明显烧熟的。
(2)食用鲐鱼等青皮红肉鱼,要注意其是否新鲜。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鲐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等鱼体中含有较多的组胺酸。集体食堂往往提前大量进货,且储存条件往往不能达到冷藏要求。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组胺酸就会分解形成组胺,组胺一旦形成,一般的烹调烧煮难以将其破坏,因此较易引起食物中毒。如果食用这类食品,尽量选择新鲜度较高的。 7.用餐前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就餐前应洗手。 (2)应注意餐具卫生。
(3)用餐时应注意分辨食物是否变质、是否有异物或异味。 (4)倡导文明、健康用餐,大力提倡使用公筷或实行分餐制。
(5)胃肠道功能欠佳的,应避免食用冷饮、海鲜、辛辣食品、高蛋白食品等刺激胃肠道或不易消化的食品。 8.家庭自办宴席注意事项有哪些?
家庭自办宴席一般存在食品加工场所狭小,设施简陋,容器、工用具生熟不分、清洗消毒不彻底;操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熟食凉菜制作、储存不当,隔顿、隔夜加热不够彻底等问题,加上家庭自办宴席冷藏条件不达标,致病菌易于生长繁殖,使得家庭自办宴席极易发生食物中毒。
鉴于家庭自办宴席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建议广大居民尽量选择具有资质的餐饮单位举办宴席。确实要自办宴席的家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食品加工场地要与加工的品种和数量相适应,并保持整洁、卫生。
(2)餐具和接触熟食的用具、容器在使用前须严格清洗消毒,最好是煮沸或蒸煮消毒,消毒时煮沸或蒸气应保持10分钟;使用化学消毒的,应达到消毒剂说明书中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要求,消毒后要妥善保管,防止污染。
(3)应在冷藏条件下储存容易变质的食品原料和熟食;配备足够一餐使用的餐具,避免因餐具数量不足而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餐具。
(4)食物须烧熟煮透,饭菜应尽量做到当餐加工、当餐食用;不能当餐用完的应及时冷藏,并在下一餐食用前回锅加热彻底。
(5)烹调操作时刀、砧板等工具及装食品的容器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同一场所或设施(如冰箱)内同时存放生、熟食的,应按“熟上生下”的方式存放,以免熟食受到污染。
(6)加工操作人员应身体健康,近两周内无腹痛、腹泻、呕吐、发热、咳嗽等症状或化脓性皮肤病等疾病。
(7)购买包装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的保质期,瓶装的饮料和塑料真空包装的各类小食品一旦打开包装,最好及时食用完毕;打开后如未食用,应冷藏储存。 9.家中自行加工食品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消费者在家中自行加工食品,要注意从食品采购、贮存、烹煮、清洁等各个环节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积极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1)购买
●应在信誉良好的店铺购买食物,索取并保留相关购物单据;不要从无证摊贩购买食物,也不要购买来源可疑的食物,如售价过低的食物或感官异常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