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 目: 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工资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以投资人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降低交易成本为目的的资本对外投放。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的居民(直接投资企业)在投资者所在国之外的以另一个国家的居民(直接投资企业)身份进行的以获得持久利益为目的的活动。工资水平。工资水平是衡量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工资的高低程度的一个指标。工资水平按照不同范围,又可以划分为全国、地方、行业、企业等工资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和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国直接投资源源不断的大规模流入国内。2003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上吸收FDI最多的国家,2005年中国吸收FDI数量位居世界第三。2009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900.33亿美元,虽然较2008年有一点回落,但是整体利用外资水平较高。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存量、知识和技术的综合体,它的流入对浙江工资水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问题逐渐成为国外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从文献梳理看,本文从不同类型国家的研究、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工资的对比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工资溢出效应的研究就业促进效应的研究、关于对平均工资影响的研究五个角度整理了现有的文献。
一、不同类型国家的研究情况
一般来说,在东道国的外资企业至少比国内的私有企业支付较高的工资,这种情形不仅出现在发展中国家,而且也发生在发达国家。对于同一素质的劳动者外资企业较国内企业支付一个较高的价格,它可能是由于外资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产生了较高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其它原因,赵科杰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可能是由于东道国政策和母国的压力所致。Findlay(1978)用模型假定外资企业对同一质量的劳动力支付较高的工资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第二,可能由于劳动者一般倾向于在国内企业工作,外资企业必须给予一定的补偿来克服当地劳动者的这一偏好;第三,外资企业通过支付一定的工资溢价来减少当地劳动者的流出,减少技术溢出,降低优势技术在东道国的扩散速度,以此来保持外资企业在东道国的所有权优势。第四,外资企业由于对当地
劳动力市场的了解有限,通过支付较高工资这一手段来吸引高素质的劳动者,而对于拥有更多信息的本地企业而言,不必支付较高的工资就可发现并获得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对于发达国家,随着单个企业和微观数据可得性的增加,促进了对发达国家的外资企业的研究。Lipsey(1994)运用1987年BEA的统计数据,发现在美国同一州的两位数SIC产业中,外资企业中的工人所挣得的工资要多出国内企业10-12%,在制造业中多挣6—7%,在其它行业中多挣12—15%。运用单个制造业企业的数据,Doms和Jensen(1998)发现综合考虑产业类别、厂商规模和运营年限,外资企业依然支付较高的工资。一项早期对美国在澳大利亚直接投资的研究指出:在澳大利亚的每个行业中,相比与美国没有任何联系的当地企业,美国附属企业平均支付其员工的工资更高。
对于发展中国家,Ramstetter(1999)对东亚四国的研究表明,外资企业平均工资要高于当地企业,尽管新加坡和台湾外资企业和当地企业之间的工资差异不显著。Blomstrom(1983)对1970年的墨西哥制造业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对全部制造业而言,外资企业的工资支付要比当地企业的工资支付高出25%的水平。在制造业中所包含的四个主要工业类别中,外资企业工资水平要高出当地企业25-30%。许多近期关于发展中国家外资企业工资的研究所依据的制造业数据,来源于各国单个企业的调查数据,并经世界银行加工整理。
目前,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工资水平的影响。张帆、郑京平(1999)利用第三次全国普查资料,通过OLS回归分析了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结构和效率的影响,跨国公司倾向于投资劳动生产率较高、利润率较高、资本密集度较高、生产集中度较高和人均工资水平较高的行业,因此,可以认为跨国公司会增加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Roger H.Gordon和David D.Li(1999)通过对中国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熟练工人流向外资企业的现象,而且外资企业的生产率普遍要高于国有企业。,由于存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在中国的二元经济下人们被分成特权阶层和草根阶层。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习而进入有特权的国有企业,大量的非熟练劳动力留在了草根部门,而熟练的劳动力聚集在拥有特权的部门中。随着外资的进入非熟练劳动力被外资以较低的工资雇用,但是对于熟练工人来说,外资必须支付高于其原处的特权部门,因此熟练工人的工资得到了提高。在没有外资进入,缺乏竞争的时候,国有企业可以给熟练劳动力支付较少的工资,
跨国公司的进入,争夺熟练劳动力的竞争产生,国有企业被迫提高其支付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因此,无论在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熟练工人的工资都将得到提高。
李雪辉,许罗丹(2002)对中国三个外资集中城市——深圳、东莞和珠海进行研究,证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和工资水平的上升直接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FDI集中流入一个地区会对当地的劳动力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具体的说提高了当地熟练工人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当地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由于在我国非熟练劳动力的供给近乎无限的情况下,在中国的外资直接投资集中的地区,熟练工人的工资的提高表现的更为明显,平均工资的增长主要是熟练劳动工资的增长所引起。
二、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工资的对比研究
Lipsey和Sjoholm(2001)对印度尼西亚的数据分析表明,1996年,就制造业总体而言,外资企业所支付的工资比国内企业支付的工资要高出50%,蓝领和白领工人都一样。如果考虑工人接受教育的水平、产业特性和厂商的区位等因素,对蓝领工人而言,他们在外资企业获得的工资要高于本地企业25%:白领工人所获得的工资更高,比本地企业高出50%。尽管这些工资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与外资企业较大的规模和中间产品的投入有关,但是作者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对拥有相同教育水平和素质的劳动者,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工资更多。即使将厂商的特征和劳动者的素质状况等因素剔除,蓝领工人在外资企业中仍比在当地企业中多挣12%的工资,白领工人多挣20%。近年,英国的企业微观数据可获得性增强,因而可以用这些数据来进行工资和其他的对比。Griffith和Simpson(2001)报告,无论对于运行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或技术工人,在英国的外资企业都较国内企业支付更高的工资,1980年和1995年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对于低熟练程度的工人来讲,这种工资差别更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Driffield和Girma(2002)发现,从1980-1992年间,在英国电子工业中的外资企业支付给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工资比国内企业要高出7.6%和6.0%。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工资溢出效应的研究
在一个国家中,无论外资企业比其国内企业支付的工资高低与否,外资企业的存在依然会对东道国国内企业的工资水平产生影响。Aitken,Harrison和Lipsey(1996)对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两个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具体测算了一个行业或地区内外资企业的就业比重对国内企业工资的影响。结果显示的趋势为,墨西哥外资企业所占比例高,国内企业工资水平低。在委内瑞拉,
外资企业的存在对国内企业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这个结果反映了劳动力流向外资企业的再分配,即外资企业通过猎取优秀人才或购并支付工资高的当地企业。然而,如果仅仅就此而止,高比例的外方所有权对整个行业工资的正面影响就不会发生。Figlio和Blonigen(2000)对美国两年的外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制造业工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而在非制造业中,对国内企业的工资溢出效应较显著。Girma等人(2001)运用英国1991-1996年公司数据,检验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工资溢出效应,发现对工资水平的总体溢出效应不明显,而且对国内企业工资的增长存在一个较小的负效应。影响工资溢出效应的特征是公司之间生产率的差距,差距越大,工资溢出效应越小。
四、就业促进效应的研究
FDI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有多种途径。最直接的渠道是外资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偏好。邱晓明(2004)认为FDI由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FDI的就业效应发生变迁,间接效应增强,其中包括FDI扩大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改善了东道国就业质量。FDI促进就业质量提升另一个重要的渠道是FDI的流入促进了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动。Yaohui Zhao(2001)采用1996年的数据研究分析了中国外资企业与相关工资的问题。实证结果显示外资企业比国内企业支付更高的工资,而且工资溢价在不同教育背景的劳动力上分配也不一样,受教育少的工人在国有企业中比在外资企业中所得工资更多,而受教育多的人在外资企业中比在国有企业中所得的工资更多。这个结论也意味着至少是在1996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分化。FDI促进就业质量提升的间接途径是跨国公司技术外溢效应。江小涓(2004)把跨国公司技术外溢效应分为人力资本外溢效应、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合作效应、技术运用和市场开拓等几种途径;并把人力资本外溢效应列在第一位,而其后的几种效应也都隐含着对劳动力技能升级的促进作用。
此外,FDI对就业质量的影响还通过教育机制。FDI对东道国工人的信号效应途径多种多样,最明显的是体现在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方面。在外资企业,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熟练劳动力能获得较高的工资报酬。工资报酬具有信号显示功能和预期效应,而个人教育决策又受预期 收益的影响。因此,FDI与一定滞后期后的教育支出是呈正相关的,滞后期越长,这种效应可能越明显。张二震、任志成(2005)也认为,FDI会促进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为吸引FDI流入,政府必须要适应FDI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因此加大教育投入成为必然现象。同时,FDI对熟练
劳动力的需求还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智力外流”现象,甚至还可能促成“智力回流”,即FDI持续流入还伴随着海外人才回流的景象。霍倩佳,罗文良(2005)指出FDI对就业质量具有提升效应。一般来说,外商投资企业不仅给东道主国家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为了使其技术、设备能够有效运转和经营方针能有效贯彻,跨国公司就必须在我国培养掌握共经营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这些对我国国内就业质量的提高都是最宝贵的经验。姜鹏,熊涓(2008)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指出,在就业质量上,FDI黑龙江就业有促进效应。改善了就业水平,并推动了就业结构的转变。
五、关于对平均工资影响的研究
无论外资企业的工资较国内企业的工资高低与否,或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的工资溢出效应存在与否,随着外资企业所占比例的提高,就可能通过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或支付员工高额工资,从而影响一个国家或产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Feliciano和Lipsey(1999)通过分析1987-1992年美国各州外资所有权变化对平均工资的影响后,发现在非制造业中外资所有权的上升与平均工资的上升有密切联系,然而在制造业中这种联系并不显著。在对地区的研究上更进一步,Figlio和Blonigen(2000)对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研究后发现,在制造业的同一行业中,外资企业的进入与该行业中所有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增加密切相关,外资企业的进入所引致的工资增量比国内企业进入所引致的工资增量要高。与相对工资增加相关联的另一方面可能是技能提升,使得一个行业的发展由对一般劳动力的需求转向对高技能人员的需求。Blonigen和Slaughter(2001)用熟练工人工资占工人总工资的比重代表来测算技能提高,没有证据表明这一效果来源于美国制造业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的提高。
Feenstra和Hanson(1997)通过研究发现“出口加工区\活动的较高水平导致工资总额的较高份额分配倾向熟练工人。他们认为熟练工人工资分配份额的上升,是由于墨西哥的外资企业尤其是美资企业的出口加工生产导致了对熟练工人需求的上升。熟练工人工资分配份额的提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工资相对地提高或人数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证据表明,在投资自由化以后,多数出口加工生产所在的边境地区熟练工人的工资相对大幅增长。
Aitken(1996)等用报告指出即使对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国内企业不存在正的或负的溢出,外资所有权的份额对提高行业工资仍然具有显著的效果。对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