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
(时间:40分钟 分值:56分)
一、文言基础专练(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漫:全都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穷尽,走到尽头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辅助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叹惜 .解析:选A A项,漫:模糊。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华山之阳名之也?以其乃.A.?
?良乃入,具告沛公?.
?无不在也?以其求思之深而.B.??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尽吾志也而.
?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既其.?C.?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余亦悔其.?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解析:选D A项,动词,“在”的意思/副词,于是,就;B项,连词,而且/表转折,却;C项,助词,无义/代词,指自己;D项,均为介词,“因为”的意思。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解析:选C A项,“所以”表“……的缘故”;B项,“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C项,“所谓”,“所说的”,与现代汉语同;D项,“至于”是“到……”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 1 - / 7
D.火尚足以明也 .
解析:选A A项,形容词,“奇特”;B项,名词作状语,“从旁边”;C项,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D项,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5.下列各句中,与示例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示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D.然力足以至焉
解析:选C C项与示例的句式都是判断句。A项,状语后置句,现代语序为“古人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之观”;B项,省略句,“随”后省略“之”。D项,省略句,“焉”后省略“而不至”。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分) 译文: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出来),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快乐。 (2)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且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二、阅读理解专练(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游桂林诸山记 (清)袁枚
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先登独秀峰,
①
②
[多学一点]
1.“余寓太守署中”中的“寓”,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居住。
2.“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中的
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北下至风洞,“于于”的意思是行动悠然自得的样子;.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初尚明,已而沉黑窅渺。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幔,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磬- 2 - / 7
③
“焉”解释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3.“如七穹龟团伏地上”在句式上省略了介词“于”,为状语后置句。可译为(远望七星岩)如七只龟背隆起的大龟聚在一起趴在地上。
4.“以横石牵挂为栋梁”中的“牵
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余,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如三良殉穆公之葬,永陷坎窞中,非再开辟不见白日。吁,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正白。.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次日往南熏亭。堤柳阴翳,山溪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龙洞。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
④
挂”为古今异义词,解释为牵拉、勾连。
5.“率类是矣”中的“率”应解释为大概。
6.“改险为平”中的“险”是形容
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词用作名词,解释为险要的地方。
7.“但欠啼耳”中的“但”解释为只是。
8.“突然而起”中的“突然”属于古今异义词,解释为高耸的样子。
9.“下足喻其多且怪也”中的
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离离可摘。疑“喻”解释为比喻。 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再至刘仙岩,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齿。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余
10.“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中的“得毋……乎?”是固定句式。本句可译为莫非西粤出生的人物,也都是孤高自赏,自成一家吗?
11.“虑其忘,故咏以诗”中的
从东粤来,过阳朔,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虑”解释为担心。 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者,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不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
记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今隔五十年而重来,一丘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注] ①晡食:晚餐。②于于:行动悠然自得的样子。③窅(yǎo)渺:深远广袤。④郁肉漏脯:不新鲜或腐败的肉。⑤斩绝:陡峭壁立,犹如被刀斩过一样。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三百六级诣其巅 诣:达到 .B.计行二里余,俾昼作夜 俾:使 .
- 3 - / 7
⑤
C.吁,其危哉 危:高 .
D.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 省:明白 .解析:选C C项,危:危险。
8.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
B.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
C.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
D.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
解析:选A “……时候”一般充当句首状语,其后往往为逗号,据此排除B、D两项;据前面“如……”语境,可知是将自然景观“附会”为某些事物形象,“附会”间不可断开,故C项不正确。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桂林的山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山离城近,奇峰罗列,耸拔陡峭,诡异多姿,山多溶洞,迷幻绮丽。
B.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特点,以写栖霞山洞为主,附带描写其他景点,随手刻画,下语不多而得山水之神髓。
C.作者在记叙与描写中穿插着议论,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诗传达的理趣是相同的。
D.文章结尾补叙五十年前游览桂林的经历,以年少时不识山水之乐,衬托今天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解析:选C C项,作者在文中传达的理趣是“貌似明白了事理,而事实上并没有真正弄明白”,这与苏轼传达的理趣不同。
10.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5分) 译文:
(2)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世上有以为自己明白道理、行为合乎礼仪的,但一辈子面对着墙壁的人,大
- 4 - / 7
概就是这种情况。
(2)莫非西粤出生的人物,也都是孤高自赏,自成一家吗? 参考译文:
凡是山,总是离城市较远,唯独桂林那些山峰离城市较近。我居住在太守的官署中,晚饭后,就悠然自得地游山。先攀登独秀峰,登三百六十级台阶,到达山顶,俯视城中,一城炊烟袅袅,灯火闪烁,如同画中一样。从北面下山到达风洞,远望七星岩如七只龟背隆起的大龟聚在一起趴在地上。
第二天,经过普陀山,到达栖霞寺。万仞高山如墙壁那样陡立,旁边有个山洞,僧人手持火把领着进去。开始洞里还算明亮,不久就黑沉沉的一片,给人以幽深的感觉。这洞上面是岩石,下面是沙土,深沟里是水池,以悬崖为帐幕,石柱的根部插在地下,横放着的石头互相拉着搭着像是房子的栋梁。还没有进洞时,当地人就拿出列有八十余种洞中的岩石的名目单子给我看,如狮、驼、龙、象、渔网、僧磬之类,虽然是附会,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到了洞的东头,方才见到光亮,也就是到了洞的尽头,可以出洞了。算起来大约走了二里路。把白天变成了黑夜,假使持火把的人没有跟着或是堵住洞口,那么游人就如三贤臣为秦穆公殉葬一样,永远陷在洞穴里,除非再开辟,否则永远不见太阳。呀,真危险啊!所说的亮的地方,向东头望去,正发亮,赶紧朝“门”走过去,用手一摸,竟然是绝壁。才知道日光从西边的石缝中穿入,映照在石壁上发亮,不是门。世上有以为自己明白道理、行为合乎礼仪的,但一辈子面对着墙壁的人,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第三天,往南熏亭游览,那里堤上绿柳成荫,青山淡远,回旋环绕,景致改险峻为平和,别具一格。
最后一天,游览木龙洞。洞口甚是狭窄,没有火把照明,就无法入洞,洞内的钟乳石有的像半开的莲蓬,有的又像溃烂的肉脯,在那里一行行挂着,似乎随手可摘。就像人有心腹肾肠,山大概也是如此。再到刘仙岩,登阁眺望斗鸡山,斗鸡山就像展翅奋飞的雄鸡,只是不会鸣叫罢了。山腰中有山洞,空明透亮如一轮明月。
大凡桂林的山,都有许多岩溶洞穴,高耸挺拔,像剑和野兽的牙齿一样锋利。又如神龙,看不到起点和终点,有的拔地而起,有的陡峭壁立,周围没有和它一样的山,比起其他山很有独特之处,我从东粤过来,经过阳朔,山的奇异变化多端让我应接不暇,有单个耸立的,有并峙的,有形态丰满的,有瘦削的,有似揖让行礼的,有像角斗的,有绵延相连的,有像用刀切的,尽管奇鸧有九个头,獾只有一只角,也不足以比喻桂林山峦数量多而且怪异。莫非西粤出生的人物,也都是孤高自赏,自成一家吗?
记得丙辰年,我在金中丞的官署中,偶尔出去游览,当时年轻,尚不明白山水之中的乐趣。如今隔了五十年重新来到桂林,一座山丘,一条沟谷,动不动就让自己生出感慨,何况桂林的那些山让人喜爱,令人惊讶呢?我担心忘记了这里的山川美景,就写诗歌来吟咏;又担心记叙不详细,所以又写成游记来补充。
- 5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