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近年来国内《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研 究从学说史角度看,《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因阐述系统、分析精辟而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前者被视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源头、乃至当下全球化理论的发源地,后者的相关论述则被国内外学者广为引用。因而,对这两个文本的解读自然就成为国内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重要取向。在这方面,北京与>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全球化》、《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诚如日本学者伊藤诚所说,颇具代表性。不过,的当代阐释》固然不可或缺,探讨新时代对世界的认识时,《共产党宣言》在这个意义上,对相关论述的深化。《资本论》但也应当重视的世界历史 以下简称《资本论》)(梳理《资本论》及其手稿理论或全球化思想是研究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国内部分学 者就此进行了探讨。 一、探讨解读的新语境、新原则 列宁曾经指出,随着具体的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 思主义这一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会分别被提到首要地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遭遇正是如此。全球化当代拓展及其引
1
发的经济社会剧变将人们的目光聚焦于这个诞生在一个半世纪前的科学理论。尽管“全球化”作为一个概念出现的历
史很短,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个理论洞察全球化进程、本质与趋势的前瞻性和深刻性,决定了任何一个试图把握当代全球化的严肃学者都无法对此视而不见。然而,要从学理上真正澄明这一理论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并非易事。哲学解释学研究表明,对任何文本的解读都不是主观任意的,而是解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一种“视域融合”。就本文的论题来说,问题的关键是既要超越传统教科书式的解读模式,又要超越单纯经济学的解读模式,确立新的阐释语境和解读原则。在 这个问题上,有三种观点值得关注:一是任平基于对《资本论》“大写的逻辑”的新诠释提
出“交往实践观”。他认为,资本全球化构成马克思思想的历史观即)历史地平线,马克思的新世界观、特别是其(世界他的全球史观,就是对这一资本全球化时代的批判性反思。交往实践观则是马克思把握资本全球化本质的理论核心,是打开资本全球化历史大门的哲学钥匙。没有资本全球化和交往实践观,就不可能有马克思的历史想象和当代意义。马克以《关于资本全球化的世界历史图景()观历史思的新世界()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起点,到《资本论》真正完成。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一幅
2
以资本全球化为历史地平线的交往实践世界图景和相应的普世历史观。《资本论》的视域就是资本全球化幽灵及其本
质性反思———交往实践。《资本论》“大写的逻辑”与其说是存在论的逻辑、人化或物化的逻辑、主体际的逻辑、断 裂的逻辑,不如说是交往实践的逻辑。主张确立“唯物史二是丰子义结合全球化的当代发展,
观全球性研究范式”。即改变以往只注重从一个国家、民族的视野来观察和谈论问题的方法,转向用全球化的观点来思考和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用全球性思维来补充和完善民族性思维。简言之,立足民族性而又超越民族性,这正是研究范式调整的基本含义。实际上,这也正是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视野和方法。一方面,唯物史观的发展和创立离不开“世界历史”的研究,唯物史观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在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创造的世界体系中实现的。另一方面,马克思对于各个国家、民族具体问题的研究也是纳入到“世界历史”的分析框架中来进行的。可以说,唯物史观是同世界史观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世界史观,就没有唯同样,没有世界史观,也就没有对各;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民族国家具体问题的正确说明。这种研究方法对于今天的研必须具有究同样非常重要。唯物史观的研究要具有时代性,全球性,确立全球性的研究范式。这一观点虽不是直接源自
3
对《资本论》的解读,但是对把握其中的世界历史理论无疑 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三是聂锦芳阐述了解读《资本论》的
基本原则和思路。
缺乏真(1)他认为,当下的《资本论》研究存在明显不足:、“成型”实、完整而权威的文献基础,只是根据由后人整理与(2) 的三卷“通行本”展开研究。辗转翻译(德→俄→中)国际《资本论》研究界的状况严重脱节,大多数论者不了解甚至完全不知道同道者的文献积累、研究进展和前沿论题。把马克思完整的思想硬性地区隔为“经济学”、“哲学”(3)和“社会主义”三个部分,《资本论》则更多地被看作是一部单纯的经济学著作,忽略或淡化了其宽广的理论视域、深无视马克思所处的时邃的历史意识和深刻的哲学蕴涵。(4)世纪整个世界发展的时空视差、社会变迁及20代与其身后《资本论》只是根据现实的需要便对其二者复杂的内在关联,的思想和观点进行随意地概括和极端性地评论,实际上并没 有客观地再现和揭示《资本论》的思想史地位和当代价值。鉴于此,重新研究《资本论》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必须以权威、完整和准确的文献资料、版本作为基础,包括“资(MEGA2)中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本论及其手稿卷”、第三部分“书信卷”涉及《资本论》的
4
通信部分、第四部分“笔记卷”中作为《资本论》准备材料的四个笔记等。第二,必须突破传统而狭窄的研究思路,将其宽广的思想视野、深邃的历史意识和深刻的哲学蕴涵全面
世纪资本批判史地展示、提炼出来。第三,必须结合对20的梳理,以及目前资本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来重新理解和评价《资本论》中的资本理论及其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确立其思 想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二、厘定基本方位、梳理主要内容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世界历史生 成发展的阶段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机制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双重后果论、世界历史性个人论、资本极限与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论等。该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涵盖了马克思学术生涯的全过程,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是创立时期的代表作,那么,《资本论》及其手稿无疑是这一理论走向科学形态的显著界标。深入研究《资本论》的世界历史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大体 沿着经济学、哲学两个路向展开。经济学路向的研究主要着力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市 1.
场等方面。顾海良主张立足经济全球化的现实“重读”《资
5
本论》及其手稿,因为手稿尤其是“六册结构计划”,为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结构和方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理解不能只限于《资本论》,(1)法。把马克思经济学理还应该十分注重经济学手稿的研究。(2)论观点的研究譬如“六册结构计划”中的《世界市场》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