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之浅谈科技创新
摘 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本文由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出发,结合自身经历和自然辩证法的知识,总结出产生这种状况的历史及现实原因,并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科技 创新
1. 引言
2011年经合组织《科学、技术和企业计分牌》和2009年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测度报告认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开放性与经合组织很接近。近年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主要得益于研究与开发支出经费的增加,科技人力资源多集中于实验开发领域,而基础研究领域不足。中国有效发明专利中仅有8.2%维持时间在10年以上,而国外达到32.8%,中国在自主创新领域形势非常严峻。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2.1万篇,其中中国科技论文14.84万篇,占10.4%,位居世界第二。根据汤森路透支持的科学观察网站2012年推出的2001-2011年10年间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的国家排名,中国论文总引用数为5191358次,排名第七,美国以48862100次的引用数保持第一,是中国的9.41倍。同时,可以看到,中国论文引用数呈持续稳步增长态势,但是中国科技论文水平与真正的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 中国科技创新现状
由上述报告和资料显示,虽然国家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中国的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面对着科技创新
第 1 页 共 5 页
的浪潮,我国既不是世界知识创新大国,也不是世界技术创新大国。国家对企业的科技创新给以了高度重视,自90年代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各方面都比较重视,国家制定了“863”计划和“火炬”计划,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创新工作也在推进,科技型企业增加了不少,但总体上创新的质量不高。根据统计,我国的发明专利是韩国的1/4,只是日本和美国的1/30。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的规模、技术基础和力量都是相对薄弱,比较难进行技术难度大、投入大、周期长、市场风险大的原始创新。而且目前的大多数中国企业更看重有利可图的革新,大多数企业高层对存在较大风险的科技创新较为敏感。因此,我国多年来一直强调的科技自主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没有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没有形成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
3. 技术创新的含义
技术是人改造自然的手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反应。技术的本质是技术系统的内部联系,它有技术系统的内在矛盾构成,是技术系统中深刻的、一般的和稳定的方面,它从整体上规定着技术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由于技术是人类所创造的,为人类所拥有,离开了人,就不会有技术。因此,技术系统是由技术主体(人)、技术客体(自然界)以及技术的中介(各种工具)共同组成的。
技术创新是指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发明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活动,它具有创新性、风险性、效益型、周期性、集群性等特点[1]。
创新离不开科学方法,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而自然辩证法本身就是广义的科学方法论[2]。创新是人类努力改变现状,构建全新事物的积极行为,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方式。在技术创新理论和经济学中,创新特指一种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活动。 3.1 技术创新的动力
只有形成进行技术创新的意愿冲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形成这种意愿冲动的种种原因便构成了技术创新的动力。我们将技术创新的动力分为两类:由创新主体自身的需求所产生的创新动力,称为内部动力;由外部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创新动力,称为外部动力。 3.1.1 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
第 2 页 共 5 页
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分为两类:创新主动力和创新被动力。创新主动力是指创新主体主动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推动力量。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对创新可能带来的高额风险垄断的追求;(2)追求成就感和求新的精神。技术创新的被动力是指创新主体迫于市场竞争压力、资源奇缺和技术系统运行障碍等因素,被动地影响这些变化去进行创新的动力:(1)市场竞争的压力;(2)非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成为制约某种商品生产的“瓶颈”,企业也会为克服短缺或排除故障而进行技术创新;(3)为保持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同科技界同行争夺优先权,这会对研究与发展部门的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构成竞争压力。 3.1.2 技术创新的外部动力
技术创新的外部动力是指来自企业之外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激励和约束做构成的创新动力。包括技术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冲突迫使企业进行创新的压力;来自政策直接资助和各种优惠政策对创新的推动力;来自各种法规限制的创新压力;来自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周期性产业结构变化、市场结构变化构成的创新推动力和压力;来自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公众、团体及文化传统的舆论压力。 3.2 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
旺盛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使企业永葆旺盛的技术创新能力,当务之急就是要构建灵活高效的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创新决策机制;创新研究与发展机制;创新实施机制;创新实现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创新的自组织机制等。
4.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自然辩证法中科技创新的含义以及我国历史和现阶段科技创新状况,这里主要从科技积累、思想观念、科研制度、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五个主要方面加以分析。 4.1 科技积累
创新常常是从积累中产生,科学的重大突破往往基于传统理论与新发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之间基本矛盾的解决,源于对传统理论的质疑和充满自信的创新突破。没有科技积累,就没有科技创新。我国由于近代的各种历史原因,科技起步晚,积累不够,自然造成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
作为一名高分子专业的研究生,我深有感触。由于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使
第 3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