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2024年5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明确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引导行业、企业和学校积极开展学徒培养。但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实际推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现状;建议 一、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建工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随着行业的发展及社会需求,建工专业工匠型人才的培养尤为迫切,本校建工专业于2017年开展院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本课题组通过跟踪试点的实践过程、调研各方参与主体,了解了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本校现代学徒制班级的组建主要经过校企宣传、自主报名、精心遴选、双师择徒四个环节,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生在工匠精神浅层次内涵指标上有所提高,例如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认同感等,但是工匠精神深层次内涵提升仍然不足,例如自我实现意志、精神满足等,这主要由现在的生产与社会状态所决定的,在社会分工过细、效率至上的生产状态和急功近利、经济至上的社会观念影响下,个人犹如生产线的固化齿轮,难以有自由劳动的空间,难以达到精神满足的状态。 二、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1. 参与方内动力不足,缺乏协同平台

现代学徒制试点已经成为新的职教热点,但到目前为止,各个层面仍然缺乏实质性的配套政策及财政支持。校企双方参与现代学徒制出发点并不一致,院校是基于探索新教育模式的出发点,企业的动力则来自于提前获得优质劳动力的需求,且现代学徒制作为校企双主体的职业教育新模式,成本较以往有较大幅度提升,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企业参与内动力不足。纵观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缺少类似行业协会这样的第三方协调的平台和机构,对于双方在责任、权利、成本及实施细节居中调节。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由于项目地点远近不一、项目进度时有变动,教学组织具有一定难度,企业也顾虑重重。 2. 缺乏有效衔接的工匠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现代学徒制班级,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由于企业缺少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中偏重于职业技能的单调训练,而院校也未能深刻了解企业运作规律,对于校企课程在内容上如何对接、时间上如何协调、育人工作中如何协同均未能提出有效的保障措施,导致企业课程实施变动过大、课程内容或重复或缺失、育人效果不明显等现象。 3. 师资队伍缺乏工匠精神

企业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但是其诉求主要是追求生产效益,院校教师参与现代学徒制主要是处于课题研究的需求,双方诉求各不相同,难以在实施过程中引起共鸣。且目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基本出身于高等院校,并未经过职业洗礼,本身就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深刻体会,尤其对于建工行业,比技术技能更加重要的是具备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质量至上的职业意识,而这在高职教师队伍中普遍缺乏。

4. 培育对象处于被动状态

本校建工专业现代学徒制班级的学生来自于普高和职高,相比较而言,普高类学生从未有过职业经历,存在较大的职业认知落差,在学习过程中明显处于被动状态,职高类学生虽然对职业略有认知,可以较快融入职业环境,但明显缺乏

职业热情。同时由于普遍家庭经济良好,学生缺乏生存紧迫感,加之考核方式和内容中缺少对工匠精神的体现,在技能训练的瓶颈阶段容易退却,影响了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

三、现代学徒制下建工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建议 1. 引入第三方协调机构,共建培育平台

从目前来看,现代学徒制是适于培育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模式,但是现代学徒制参与方众多,因此需要一个既有专业背景又是独立于参与方之外的第三方进行沟通、协调、融合等工作,行业协会就符合这样的要求。由行业协会牵头组建共育平台,统筹规划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各级资源,指导企业获取更有利政策,引导院校增加合作单位,居中调节各参与方的责权利平衡点。本校建工专业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只有一家,在共育平台的基础上可尝试2-3家企业的合作模式,有利于稳定培育实施过程。

2. 工匠精神分层次、分梯度融入现代学徒制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根据专业特征将工匠精神分层剖析,并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将其融入现代学徒制的不同阶段,合理确定各阶段的工匠精神培育目标,在符合专业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调整课程实施顺序。以建工专业为例,工匠精神第一层次内涵包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等,着重在专业基础课程(如测量、识图、工种操作等)中进行培养;第二层次内涵包括责任担当、精益求精等着重在专业方向课程(如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中进行培养;第三层次内涵包括职业信仰、从容独立等着重在专业拓展课程中进行培养。 3. 依据校企实际情况,分课程制定实施方案

专业课程虽具备专业共性,但各课程也具备不同的特性,因此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课程的实施方案,并根据实施反馈形成动态调整机制。以建工专业课程为例,对部分课程可实施企业委托任务、学生接受任务的教学模式,以工程测量为例,此项工作基本是毕业生就业后的第一个任务,在校学生完全可以承担。企业可将现场测量分解为若干个任务包,每个测量小组由校企双师共同指导,如因场地所限不能全员参与,可选择部分学生参与现场测量工作,并由其回校后指导其余学生,并协助教师制定课程考核标准;也可采用校企联合制定课程任务的形式,例如针对建筑识图课程和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目的,可设置建筑信息建模作为课程任务,目前建筑信息建模市场需求旺盛,较易实施。针对不同课程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度,有利于培育工匠精神。

4. 实行双导师制度,深入挖掘对接双方需求

在培育过程中,校企双师是最直接的实践实施者,对于培育效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挖掘并对接双方导师的职业需求,可显著提高双方在参与过程中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双方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传授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5.学校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对企业,在严格筛选合作企业的同时,可适时建立校企合作企业资源库,以便做好对企业的评价和分类管理。对具备现代学徒制工作和意愿的企业适时给予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对教师,学校教师与企业对接不够紧密、对企业的发展和需要了解不够,造成教学企业需求脱节。学校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的技术骨干来校担任兼职教师的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或跟岗学习。

对学生,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择业心理调适和引导,加大工匠精神培育。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理性分析就业环境和工作环境,认清就业形势、学会自我认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开展课程思政,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教育始终,鼓励第二课堂、暑期锻炼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增长学生实践经验,切实体会、了解工作和社会环境,减少岗位适应时的心理落差。 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具备基本条件,工作重点突出,建设主线明确,建立并完善了政府支持、社会认同、行业协调、企业参与、学校配合的一体化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基本达到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高职院校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来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实际行动和工作热情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运行,培养出更多更好更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勇.搭建应然与实然之间的桥梁-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调研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24(39):24-28.

[2]王国雄.中国智造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4(13):92-96.

[3]杨玉,高明.协同发展视角下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4(39):17-21.

[4]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分析及建议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2024年5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明确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引导行业、企业和学校积极开展学徒培养。但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实际推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现状;建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p7m77aaxh797950lpza3sk4u09qm100fk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