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环境限时规范特训22城市化及其影响湘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限时规范特训22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9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国( )

A.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B.20世纪60年代城市数目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 D.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2.该国可能是( )

A.印度 B.中国 C.美国 D.印度尼西亚

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三条曲线自上而下分别为城市人口比重曲线、城市数目曲线和城市人口数量曲线。三条曲线中,持续上升的是城市人口数量曲线。图示时间段,城市化水平较低,最高为41.8%,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也没有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高于70%的阶段)。第2题,2004年城市人口为5.43亿,城市化水平为41.8%,可推知2004年该国总人口约为13亿,联系选项中四国人口总数可知该国只能是中国。

答案:1.A 2.B

(2024·江西九江一模)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读图完成3~4 题。(注: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生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

3.关于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 B.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C.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D.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 4.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小于上海,原因是重庆( ) A.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第一产业发达 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 D.城市化水平较高 3~4.解析:第3题,内蒙古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和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小,说明城市化水平低,不是最合理的,A错。上海城市用地经济密度最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B对。重庆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最大,说明人均占地少,城市用地经济密度较上海小,根据这些信息不能判断出重庆城市化速度是最快的,C错。贵州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城市用地经济密度,说明过度城市化程度最高,D错。第4题,上海位于平原地区,经济发达;重庆位于山地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小于上海。 答案:3.B 4.A (2024·湖北1月调研)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 200多万。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据此完成5~6题。 城市人口规模 个数 >100万的大城市 4 100万~50万的中等城市 10 50万~10万的小城市 70 <10万的乡镇 13 500 5.图表数据表明,德国( ) 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 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 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 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

6.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 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5~6.解析:第5题,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32.91%,则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故C正确。第6题,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答案:5.C 6.D (2016·高考海南卷,10~12)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7~9题。

7.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8.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9.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9.解析:第7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细读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和1.00~1.15,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选C。第8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B。第9题,由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

缓解交通拥挤等。故选A。

答案:7.C 8.B 9.A

(2015·山东卷,3~4)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据此完成10~11题。

10.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A.8:00 B.12:00 C.14:00 D.18:00

11.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10~11.解析:第10题,考查城市交通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正确获取关于交通状况的信息。据图知,拥挤路段主要是城市外围通向城市中心区的路段,其主要是早上上班所致。根据选项提供的时间可判断A项正确。第11题,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又增加了部分人口的工作区和居住区分离,加剧“钟摆”交通现象,A选项错误;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和优化城市中心区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加剧人口工作区和居住区的分离问题,加剧“钟摆”交通现象,B、C选项错误;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答案:10.A 11.D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下图为某市2002年与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4分)

(3)针对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请你谈谈北京市应如何实现城市化发展。(6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曲线斜率可看出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该市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原因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活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第(3)题,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所承受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加大,可通过建设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另外,应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维持社会稳定等。

答案:(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8分)

(2)城市化的推进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作用十分明显;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4分)

(3)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6分)

13.(2024·福州市调研)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图一示意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演变路径(图中数据经某种标准化处理所得,数据并不是城市化率和人均GDP的绝对数据值)。图二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图,图中将二者关系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读图一,简述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的特点。(10分) (2)结合图一、图二,判断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型的主要特点。(4分)

(3)评价1995年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并提出改进措施。(14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一中可以看出1965~1975年,我国城市化率和人均GDP都为负增长,说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缓慢;1975~1995年,我国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增长较为缓慢;1995~2005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城市化进程增速加快。第(2)题,从图一中可以看出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率和人均GDP都为负值;结合图二可知城市化率和人均GDP都为负值的属于低级协调型。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呈正相关,说明两者相互促进;1995年后城市化率的速度快于人均GDP的速度,说明城市化速度过快,易产生各种城市化问题;针对该现象应加快经济发展,同时要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1)1965~1975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缓慢。1975~1995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稳步回升。1995~2005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城市化进程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速。(10分)

(2)低级协调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4分)

(3)经济发展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经济发展。1995年后

城市化速度远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导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地价过快上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措施: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14分)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环境限时规范特训22城市化及其影响湘教版

限时规范特训22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9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国()A.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p7285cxdu0wacw0f2p46m3qp9xkpa00yn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