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0。
e.绝缘盒内环氧树脂胶应浇灌饱满,无气孔和裂纹。允许低于绝缘盒表面不大于1.5 毫米。
f.室温固化剂的固化速度,与搅拌加热的温度有关,因此施工中应根据现场条件,适 量调配使用,一次不能调配太多。 5.4.12.2 引线绝缘
a.包绝缘前应将原绝缘削成斜锥状,斜坡的长度根据线棒的实际情况,一般约40mm~ 70mm,并用甲苯或酒精清扫干净,绝缘搭接长度大于40毫米。
b.用环氧填料填塞不平处。环氧填料配比为:E-44:H-4:石英粉=100:65:70。 c.以0.14×25毫米粉云母带(5440-1)半叠包16层,再以0.1×25无碱玻璃丝带半 叠包1层,外涂环氧胶。环氧胶配比:E-44:H-4=100:65 5.4.12.3 施工中应注意通风、防毒。 5.5 重新打紧定子槽楔
5.5.1 定子槽楔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应重新打紧:
5.5.1.1 吊出转子检查,每槽有1/3槽楔松动者,全槽重打; 5.5.1.2 吊出转子检查,每槽下部三节松动者; 5.5.1.3 吊出转子检查,每槽上部二节松动者;
5.5.1.4 吊拔两个磁极检查时同本规程5.5.1.2和5.5.1.3条; 5.5.1.5 槽楔松动的标准与本规程第5.5.3.4条c内容相对应。 5.5.2 退出槽楔:
5.5.2.1 退出槽楔时不应损伤铁芯及线圈;
5.5.2.2 取出旧垫条,但不得损坏线圈。取出后应检查铁芯沟及线圈表面,发现问题要及 时报告;
5.5.2.3 清扫线槽。 5.5.3 打紧槽楔;
5.5.3.1 槽楔及楔下垫条应予先在70℃~80℃温度下烘干一昼夜以上; 5.5.3.2 打紧槽楔时不应损伤铁芯及线圈; 5.5.3.3 楔下垫条为F级半导体垫条。 5.5.3.4 槽楔打紧后的质量标准:
a.楔下垫条应执行垫得紧实、均匀、不重叠;
b.槽楔通风斜口应顺着转子旋转方向与铁芯通风沟对齐,同槽中上、下相邻两节楔子 间隙不大于5毫米,槽楔不应凸出铁芯;
c.槽楔打入后,每槽最下两节槽楔应无空隙,最上两节要求有空隙长度不超过槽楔长 度的1/4,其余各节槽楔要求空隙不超过槽楔长度的1/2;
d.楔下垫条伸出槽楔上、下各5毫米,多作之垫条应铲去,铲去时注意不应铲坏线圈
绝缘。
5.6 更换定子线棒 5.6.1 更换线棒的原则:
5.6.1.1 运行中击穿的线棒,其击穿点在槽内或槽口附近者; 5.6.1.2 预防性试验击穿,其击穿部位同上者; 5.6.1.3 主绝缘损伤在1毫米以上者;
5.6.1.4 接头铜线损伤,其导电截面缩小10%以上者。
5.6.2 击穿点及主绝缘严重损伤处在槽口外距离槽口100毫米以上者,允许不更换线棒(非扩大性大修时)进行局部处理。可将击穿部位绝缘削成坡口,坡口长度应有40毫米以上,用无水酒精或甲苯擦干后刷一层室温固化环氧树脂漆。然后以0.7×25毫米氧粉云母带(5440-1)半叠包16层,层间刷室温固化环氧树脂漆。
击穿损伤部位在槽口外距离槽口小于100毫米的就会同有关部门在现场研究后进行处理。
5.6.3 更换线棒的工序: 5.6.3.1 准备工作;
5.6.3.2 吊磁极(非扩大性大修时); 5.6.3.3 除去接头绝缘,焊开接头; 5.6.3.4 割除端部绑绳,取出垫块; 5.6.3.5 退出槽楔; 5.6.3.6取出上层线棒; 5.6.3.6取出下层线棒; 5.6.3.8 下线准备; 5.6.3.9 下入下层线棒; 5.6.3.10 下入上层线棒; 5.6.3.11 打槽楔;
5.6.3.12 焊接头、接头绝缘。 5.6.4 准备工作
5.6.4.1 施工现场的准备,包括工作照明、烘干室、工具材料放置处等,要求清洁、无磕 碰可能处;
5.6.4.2 需用的槽楔垫条、口部垫块、端部垫块均需要60—80℃温度下烘干24小时以上. 5.6.4.3 焊接材料:银焊条、银焊片 5.6.4.4 准备工具及其他材料。 5.6.5 吊磁极:
在不吊转子的非扩大性大修中,要拔线棒必须先吊磁极,要根据所拔线棒的根数,决定吊出磁极的个数。
5.6.6 有关接头、槽楔工艺见本规程第5.4条第5.5条。 5.6.7 割除端部绑扎,取出垫块;
5.6.7.1 端部垫块、口部垫块均应割除绑绳后取下;
5.6.7.2 当垫块因线棒夹紧不易取出时,可用木楔稍微撑开线棒夹缝; 5.6.7.3 施工中不应损伤线棒绝缘。 5.6.8 取出上层线棒:
5.6.8.1 在线棒上、下槽口处,系上抬绳(尼龙绳或胶丝绳);
5.6.8.2 将抬杠穿入绳中,并弯在铁芯上,上、下一起向槽外抬线,同时在上下端部用胶 锤敲击使其振动易于抬出;
5.6.8.3 若线棒在槽内过紧时,应在中部通风沟处多系抬绳抬,以免抬弯线棒。 5.6.9 取出下层线棒;
5.6.9.1 为了取出一根后槽线棒,先要拔出压在其端部的前槽线棒。所取出的前槽线棒应 作好标志,以便下线时复位;
5.6.9.2 前槽线棒取出后,取出层间垫条,并检查有无测温元件,如有应放置妥善,以便 下线时按要求复位;
5.6.9.3 按上条中取出上层线棒方法取出下层线棒。 5.6.10 取出线棒注意事项:
5.6.10.1 取出坏线棒后,应注意保护故障点,以便研究和记录; 5.6.10.2 应保持拔出的非故障线棒完好,无损; 5.6.10.3 线棒快拔出时要防止线棒掉下损坏或打伤人员;
5.6.10.4 前槽线棒拔出后,检查后槽线棒有无偏卡,绝缘有无损伤、腐蚀小洞,有无放 电的现象,有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5.6.11 下线准备:
5.6.11.1 新线棒下槽前应经耐压试验合格,为取出后槽线棒而抬出的前槽线棒亦应经耐 压试验后复位,现场保管期超过三个月的定子线圈,嵌装前应抽样检查单根线棒表面电阻率和起晕电压,起晕电压不低于162倍的额定线电压,抽查量一般为总数的5%—10%; 5.6.11.2 按图纸区分前,后槽线棒。选用线棒端部形状应与旧线棒大致相符; 5.6.11.3 线棒接头铜线断股者应用银焊接,棒口搭接斜坡应大于5毫米,当接头铜线折 断多于3根,虽经银焊也不能使用,而应拔出。
5.6.11.4 用0.7MPa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吹扫线槽及下线部位线棒上、下端部,仔细检 查压指、线棒端部及通风沟处有无损伤。邻近线棒绝缘有无损伤。槽内测温元件有无损坏。铁芯硅钢片有无凸出、锈蚀。凸出点应锉平、并彻底清扫。锈蚀亦应除去。
5.6.11.5 嵌线时不允许划破线棒,如果线棒防晕层划破但未伤及主绝缘,可在损伤处刷 上相应的半导体漆;
5.6.11.6 准备涤波管(φ7/φ8),待绑扎用。
5.6.12 下入后槽线棒:
5.6.12.1 下线前应按上、中、下三点测量槽宽及线棒宽度,线棒与槽的配合为±0.1毫 米,槽宽大于线棒0.1毫米以上时,应予先用合适的半导体垫条垫入侧面后再下线; 5.6.12.2 安好槽底垫条或测温元件,垫条及测温元件之间不能搭接,垫条在上下槽口 处 应伸出槽楔端面10—15毫米,伸出的半导体垫条不得与高电阻半导体漆相碰,多余的垫条不能用手撕断,在支持环处还应放置浸环氧树脂胶的涤沦毡,并用无碱玻璃丝带绑于支持环上;
5.6.12.3 线棒置于槽上,应注意上、下端接不可颠倒,直线部分伸出铁芯应上下匀称, 端部间隙下线后调整合适,线棒下槽后,槽底及端部支持环处均需靠实,上下端部与已装线棒标高应一致,此时于上下槽口处置入临时楔固定线棒,然后进行端部绑扎; 5.6.12.4 下线时注意直线部分不应产生弯曲,应同时进入线槽,并应防止碰伤绝缘。直 线部分嵌入线槽后,单侧间隙超过0.3毫米,长度大于100毫米时,可用刷环氯半导体胶的绝缘材料或半导体垫条塞实,塞入深度尽量与线圈嵌入深度相等。 5.6.12.5 线棒端部及口部绑扎应紧固,垫块应垂直对正支持环。 5.6.13 下入前槽线棒:
5.6.13.1 后槽线棒下入后,应经耐压试验合格后再下前槽线棒; 5.6.13.2 安置好层间垫条,层间测温元件,要求同本规程5.6.12条; 5.6.13.3 按下入后槽线棒要求下入前槽线棒;
5.6.13.4 上下层线棒接头相互错位不应大于5毫米,前后距离偏差应在边接套长度范围 内;
5.6.13.5 线圈嵌装后,一般应在额定电压下测定表面槽电位,最大值应尽量控制在10伏 以内;
5.6.13.6 上层线棒下线时,端部层间按图纸要求垫入层间垫条和适形材料,并连同下层 线棒和端箍绑扎牢固。
5.6.13.7 槽口垫块及斜边垫块按图纸要求打入,线圈斜边间隙不小于8毫米,槽口垫块 加适形材料塞紧。
5.6.14 下线完毕后,按本规程第5.4条和5.5条进行接头焊接,接头绝缘及打槽楔工作。 5.6.15 按规定进行打槽楔后的耐压试验。
5.6.16 在新换线棒各绑扎处刷环氧胶,室温固化24h待硬化后喷西-166漆两次。 5.7 磁极接头处理
5.7.1 磁极接头有下列情况须重新处理: 5.7.1.1接头接触电阻不合格; 5.7.1.2 须吊磁极时。 5.7.2 处理工序
5.7.2.1 拆卸阻尼环接头。
5.7.2.2拆卸磁极接头。 5.7.2.3接头清理整形。 5.7.2.4安装磁极接头。 5.7.2.5安装阻尼环接头。 5.7.3折装阻尼环接头
5.7.3.1拆卸时应作好记录,以便复位;
5.7.3.2安装前应整形,处理好接触面,检查螺栓、锁片有无损坏,损坏的应更换。 5.7.3.3安装时应使螺丝紧固,用0.05㎜塞尺检查,通过长度不应超过4㎜。 5.7.3.4锁片应紧固,不松动。
5.7.4 拆卸磁极接头时应作好记录,以便复位。 5.7.5安装接头
5.7.5.1接头接触面与磁极接触面接触良好,螺丝紧固。 5.7.5.2用0.05mm塞尺检查,通过长度不超过6㎜。 5.7.5.3锁片应锁牢固。 5.7.5.4接触电阻合格。 5.7.6引入线头
5.7.6.1引入线接头及引入线与磁极线圈接头应接触良好。 5.7.6.2螺丝紧固,锁片锁定牢固。 5.7.6.3接触电阻合格。
5.7.6.4引入线固定,绝缘管、绝缘垫损坏、裂纹。 5.7.6.5引线与磁极线圈连接处压板无松动 5.7.7 磁极分解检修
5.7.7.1磁极有下列情况须分解检修。 5.7.7.1.1 磁极主绝缘不良。 5.7.7.1.2磁极线圈匝间短路。 5.7.7.1.3 磁极接头需要更换或重焊。 5.7.7.2 检修工序
5.7.7.2.1线圈与铁芯分离。 5.7.7.2.2 铁芯及线圈清扫、检查。
5.7.7.2.3修理主绝缘,匝间绝缘或更换接头。 5.7.7.2.4 线圈与铁芯组装。
5.7.7.3吊拨、分解、组装、安装磁极的工作机电中心监护,避免损伤绝缘。 5.7.7.4 在分解磁极过程中,应注意主绝缘、铜线及绝缘垫圈不得损坏。 5.7.7.5 用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吹扫磁极铁芯及线圈,清除尘垢。
5.7.7.6 主绝缘损坏后,应将损坏处清理干净,按厂家规范用环氧树脂胶补,处理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