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① 滴加CuSO4溶液的量 第1~6滴 实验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但震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② 第7~9滴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 在实验①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I.氢氧化铜在室温下温度,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氧化铜 II.铜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
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了分解。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理由是 。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少许氢氧化铜可溶于足量水中。
猜想二:氢氧化铜可在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
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氢氧化铜粉末(其它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与操作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mL蒸③ 馏水中,充分振荡 ④ 猜想二正确 猜想一错误 实验现象 结论 (结论与反思)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Na2Cu(O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根据实验可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16.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如图1),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提
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
②CaCl2溶液呈中性③CaCl2+NaHCO3═CaCO3↓+2NaCl猜想Ⅰ:固体未变质猜想Ⅱ:固体全部变质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是______,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组内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取小聪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同学 小红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实验操作 液 液 小美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加入过量稀盐酸 小伍 (一)(实验结论)小红、小美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红色,于是他们都出猜想Ⅲ正确.老师指出,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Ⅲ正确,理由是___.根据小美的结论推测小伍实验现象是_________.如何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通过测定一定质量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伍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按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水准管高度可以上下调节,量气管是带有刻度的仪器).(一)在实验中,若没有植物油,测定结果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操作中,下列情况不影响测定结果的是______(填字母).
A、实验前试管中有空气 B、实验中水准管口有水溢出
C、读数时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不相平 D、实验后生成的气体在试管中仍有滞留.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B 【解析】
A、化学性质与普通碳单质相同,正确;B、 Q?碳中原子间有间隔,错误;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正确;D、Q?碳中原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正确。 故选B。 2.A 【解析】
氧化铜与铁粉都是呈黑色,所以①正确。该题中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浅绿色);可能还会发生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错误。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硫酸铜和硫酸,滤液则为硫酸亚铁的溶液。则铜一定被铁完全置换。所以③正确,④⑤不正确。 点评: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 3.A 【解析】 【详解】
A、用酚酞无法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因为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会变色;
B、水可以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因为生石灰可以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石灰石没有变化;
C、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中木条会立刻熄灭,而在空气中可以继续燃烧; D、用氯化钡溶液可以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因为后者会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的沉淀; 故选A. 4.C 【解析】 【分析】
由上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SO2+O2【详解】
一定条件2SO3 。
A、由上图可知,一个甲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SO2,选项A正确;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选项C错误; D、由上图分析可知,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选项D正确。故选C。
5.B 【解析】 【详解】
A.多乘交通工具、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均符合这一理念。故B正确。 6.C 【解析】
t1min时,锌与盐酸反应曲线上点的纵坐标位置更高,说明此时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较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由时横坐标表示时间,所以也表示0~tmin这段时间内,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较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所以也表明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铁与盐酸反应更快;t2min时,两条曲线相交,且此后保持水来,说明锌与盐酸的反应、铁与盐酸的反应均已完全,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由于氢气中的氢元素来源于盐酸提供的氢元素,所以产生等质量的氢气,也就说明参加反应的盐酸质量相同。 7.B 【解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错误;
B、由上述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也符合物质和氧参与反应的氧化反应特征,故正确;
C、由化学反应的特征可知: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D、任何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也不例外,故错误; 故选B。 8.A 【解析】
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说明Y是CO;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Z是CH4,故X是H2,故选A。 9.D 【解析】 【详解】
A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在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相同,不会因为溶液倒出一半,而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少,错误;
B项,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该温度下得到的是饱和溶液,错误;
2H2O。
C项,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错误; D项,稀溶液、浓溶液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正确。 10.A 【解析】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面,故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错误;B、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正确;C、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正确;D、氯化钡能与稀硫酸与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正确。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 A 红 D Al(OH)3+3HCl=AlCl3+3H2O
【解析】(1)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苹果汁和葡萄汁相比较,酸性较强的是A--苹果汁,它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为红色;(2)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食物是弱碱性的玉米粥;(3) Al(OH)3治疗胃酸过多时,氢氧化铝和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Na2SO4、H2SO4 9.8% 【解析】 【详解】
(1)因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硫酸钠;图中A点pH值小于7,说明硫酸过量,所以溶质中含有过量的硫酸。故答案为Na2SO4、H2SO4。(2)设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 +2NaOH═Na2SO4 +2H2O 98 80 x 10g×8%
x=0.98g
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少许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含有氯化氢 【解析】 【详解】
(1)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少许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