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目标: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中典故的内涵,体会辛弃疾晚年复杂的情感。 2、学生尝试在品鉴辛弃疾情感的基础上评价一代豪杰的形象。 重点难点:
典故的内涵和用意对辛弃疾的理解性评价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识典故——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中国有个熟语叫做掉书袋。“掉”是“摆动,摇动”之意,“书袋”即书包。“掉书袋”就是摆动书包,摇动书包之意,含有一种炫耀、显摆之意。现在常常称那些人说话喜欢引用典故、卖弄学问的现象为“掉书袋”。而南宋辛弃疾则被他人戏称为最会“掉书袋”的诗人。因为他写诗著词,非常喜欢用引用典故。
那么什么叫做“用典”,你能否举出一两句运用了典故的诗句?
在诗文中,“用典”即“用较少的词语拈指古事或古语以表达较多的意思,它是把作者要说的话不直说,不明说,含蓄地说,简略地说。而往往借用其暗示,委婉表达作者心声,抒发作者情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去读读他都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又都有何内涵和用意?(板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活动2【讲授】二、找典故——找出典故,抓住古人古事 1.自由朗读诗文,读准字音。 2.听示范朗读,然后齐读,把握节奏。
3.教师:同学们这首词用了很多典故,请你结合注解找出这些典故都涉及了哪些“古人”和“古事”?
教师示范:“孙权,雄踞一方,建立功业。”学生按此要求,完成表格。 古人 古事
孙权 雄踞一方,建立功业。 刘裕 起兵北伐,建立政权。
刘义隆 草率出兵,仓皇而逃。 拓跋焘 率兵追击,建立行宫。 廉颇 一饭斗米,以示勇武。 活动3【讲授】三、析典故——分析典故,领会情感用意
教师:请同学们任选一典故,谈谈你从这些典故的背后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用意?(提示:依托文本,紧扣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字词。可以小组讨论,最后完成表格。)
上片中可抓“英雄”“无觅”“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仲谋”“寄奴”来分析。
①孙仲谋:
词人感慨经历了千年风雨侵蚀之后,镇江的高山大江依然如故,而曾在这里建都的吴国君主孙权,却已经无处寻得了。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同时取其字“仲谋”来称呼,更是表其尊敬。((《颜氏家训·风操》:“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明志,斋室寄情。”称名是指明谁,称字则是表其德。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为倒装句,正常语序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舞谢歌台一句,承接上文,指繁华景象和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风流”,也可指英雄遗风(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这两句则流露出了物是人非、英雄已逝的惆怅之感,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②刘裕:
俯瞰京口街市,如今夕阳照着那些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刘裕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起兵北伐,灭南燕、后秦,建立政权。 “想当年”三句直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的壮观场景。
(金戈铁马:金属制的戈,披铁甲的战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建立了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这几句流露出了词人敬仰赞美英雄,向往英雄的情感。同时盼望自己也能像孙权、刘裕一样,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总结:敬仰赞美(态度) 表建功之雄心(原因)
下片中可抓①“草草”“仓皇”“可堪”“凭”“尚能”②称呼:孙权取其“字”,刘裕取其“小名”,刘义隆取其“年号”,拓跋焘取其“小名”,廉颇取其“名”。
③刘义隆:借鉴历史,劝当朝者不能草率北伐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准备像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没想到准备不充分,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为草率马虎。)
(“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由此可见,作者对刘义隆是有一种不屑和讽刺。(态度)
作者借此事咏叹当时南宋近事,即宋孝宗隆兴元年张浚北伐,在符离兵败事。以此警告当权者不要急于用兵,显示了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对时事的忧虑。
总结:不屑讽刺(态度) 劝为政者勿草率(原因) ④佛狸:对当朝者不图收复中原的不满
可堪:堪,能忍受之意;可堪,即哪堪、怎堪,怎能忍受,不能忍受之意。怎能忍受,四十多年前,金兵南侵,硝烟弥漫,而如今当地的老百姓们却在侵略者留下的行宫里,频繁地迎神赛社,香火不断,很是热闹。这让辛弃疾感觉到耻辱和悲哀。作者用此典故表达对已忘却战败历史的人们的不满和对失去半壁江山的当政者偏安自乐的嘲讽。此外,还表达了作者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改变,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自己是宋室臣民。
总结:耻辱悲哀(态度) 谏为政者勿忘却(原因)
⑤廉颇:以廉颇自况,苦闷悲愤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受了陷害,免职后到了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再起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虽然已老,可仍就想着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于是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赵国使者回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最后老死魏国。
“凭”:靠,靠谁来问。作者由廉颇联想到自己,虽和廉颇一样都有着报国杀敌的爱国热忱,但是最终还是得不到重用。既同情廉颇也悲叹自己。但是廉颇尚且还有人来问,然而自己却无人过问我带兵打仗之事,从而表达了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痛和愤慨。
总结:同情可怜(态度) 望为政者用人才(原因) 古人 古事 情感 用意 孙权 雄踞一方,建立功业 景仰歌颂 表建功业之雄心 刘裕 起兵北伐,建立政权 景仰歌颂 表建功业之雄心 刘义隆 草率出兵,仓皇而逃 不屑讽刺 劝为政者勿草率 拓跋焘 率兵追击,建立行宫 耻辱悲哀 谏为政者勿忘却 廉颇 一饭斗米,以示勇武 同情可怜 望为政者用人才
总结:作者通过这众多的历史人物故事,分别表达了对英雄功业的仰慕,对追求享受、草率从事的行为的批判,抒发了自己炽热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愤。因此,在今后我们学习有关典故的诗词时,一定要学会去通过联想、对比,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用意。
活动4【讲授】四、赏形象——评价人物,引导阅读思考
通过学习这首词,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辛弃疾?试着用简短的诗行写出你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多关注词中选用的几个典故人物的主要身份: (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统治者,廉颇——老将,自己) 活动5【导入】结束语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辛弃疾一生的愿望,也是他的人生信仰!不论官场险恶,国势衰微,他始终挺直了腰身,为宋朝、为百姓、为天下而战!
不管何时,不论何地,不管做官,还是闲置,他始终如一,未敢忘记忧国。对国家民族他总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总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用不尽的劲!
这样的一种大胸怀、大气魄、大境界永远值得颂扬!然而南宋朝廷权奸当道,卖国偷安,辛弃疾满腔忠愤之气无以挥发,一生蘸尽了悲凉。不料这份豪气和悲凉却让他在文学上开了花结了果。在此,老师想用一首小诗聊表我对辛弃疾的敬意:
致稼轩
一心赤诚英雄汉,南宋报国有稼轩。 栏杆拍遍志不残,泣留诗行仍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