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几何图形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6课时,每周6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一、地位与作用 本章研究的内容是几何图形、点、线、面、体既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本身又是基本的几何图形,而直线、射线、线段是研究数轴、函数图象以及各种几何图形的基础,本章中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几何变换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开始学习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初步知识,为学习相关的后继内容打好基础。 二、教材说明 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比较复杂的图形都是由这些简单的图形组成的,因此本章把它们作为研究对象。本章呈现的思路是: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认识他们的区别和联系,学习他们的表示方法、画法以及线段大小的比较,通过探究,得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三、重点、难点和突破措施: 本章的重点: 1.认识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能对这些几何体进行正确的识别和简单分类。 2.认识点、线、面,了解有关点、线及某些基本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 3.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有关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以及有关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的表述。 4.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5.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 教学难点: 对几何概念、图形性质的理解及其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表述,以及研究对象“由数到形”的过渡而带来的学习方式上的不适应。 突破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参与教学留下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 2.关于在对各种图形的观察和分析,既要从感性认识出发,充分利用实例和图形的直观性认识图形又要从个体的实例和图形中对这些几何体进行本质上的理解。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演示图形的动态变化,结合图形的表示法,加强对符号语言的学习,以及认图、画图的学习。 4.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识图与画图,能根据图形用文字语言表示图形中的信息,会用符号语言把有关概念和数量关系表示出来,还要会根据文字语言正确的画出图形。 四、教学策略 1.本章中的基本几何图形,学生在上一学段大多已有接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衔接,总结和提高。 2.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提供的情境以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实例,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然后着重分析并对照图形的特征,把概念与图形结合起来,进而揭示它们的本质属性。 3.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对概念,应使学生参与其形成过程,即怎样从实例抽象概括出来,例如,体的概念是怎样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对图形的性质,应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实验、思考、探究和交流,通过教学活动,自己得出结论,例如,直线的性质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动手过两点直线得到,线段的性质可通过观察比较连接两点的多条不同形状的线现发现。 4.重视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的教学,在本章中,与基本概念有关的语言有描述性语言,又有严谨、准确的数学语言,还要结合图形的表示法进行一些符号语言的学习,以及进行画图,认图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结使运用。 5.教师应注意学生在活动的主体性,给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各级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6.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演示图形的动态变化,丰富习资源,帮助数学学习。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球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几何特征。会对简单几何进行正确的分类。 2. 通过立方体包装盒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立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了解立方体的展开图可以是不同的平面图形,能初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立方体的展开图,会利用展开图制作立方体模型。 3. 加深和拓展一、二学段所学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内容,能辨别线段、射线,说明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按要求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并能用字母正确表示这些图形,感受符号在描述图形中的重要作用。 4. 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认识两条直线相交的位置关系。 5. 了解“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 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 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 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在上一学段初步建立的几何直觉。 3. 经历展开、折叠、制作等活动体验空间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观念。 4. 能用实例和操作,验证两条直线相交,只能有一个交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和正方体展开图的探究过程,树立科学缘于生活的道理;通过正方形展开图知识应用了解科学知识应用生活的过程,认识知识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际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