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武陟县阳城一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
的运动》(第二课时)教案
一、 主干知识点的梳理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产生原因:地球是 、 的球体。 昼夜
分界线(圈): 线(圈)。
原因:地球不停的 。
1.产生昼夜更替 周期: 小时(太阳日)。 昼夜更替
意义:制约人类的起居作息;地球表面
变化不大,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
时间的确定:根据同一纬度地区各地看到太阳的迟早而定。 概念:因 而异的时刻。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 小时。
经度与地方时的对应关系
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 分钟。
划分的目的:避免世界各地使用地方时带来的不便。 国际标准:全球共分 时区,每个时区跨 ,东西十二
。。
时区,
2.地方时 区时 各跨经度 合为一个时区。
计时方法:以 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区时计算: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 小时 ; 较东的时区,区时较 。
不同时区计时法,如美国。 各国实际使用的特别计时法 使用首都所在时区的区时,如中国。
使用本国东部时区的区时,如朝鲜。
原则上指 经线。 国际日界线
向东过日界线 天,向西过日界线 天。
二、 典题解析
下图中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 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
解析:解第1题时,首选必须能够根据经纬网区分哪条虚线是晨昏线,哪条虚线上是180°经线。进一步,依据学过的地球公转的知识,判断大体的季节,即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远时,北半球是夏天。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定图上看到的是晨昏线的晨线部分,它和赤道的交点是上午6时。至此,就不难看出:题中甲地为8
日8时。对于选择题,一般很难将真正掌握了知识具备了能力的考生和凭着临时“蒙”的考生区分开。
答案:B
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解析:第2题是和第1题相关联的题目,真正明白了第1题的考生解第2题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在该题目中,采取了正确选项不易判断的“逆向思维”的题型,加大了考查内容的空间尺度。即,必须对三个不可选项逐一排除。
答案:A
三、 课堂练习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右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1~2题: 1.甲地的时间为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东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C.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 D.罗马气候干热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右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3~4题: 3.甲地的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4.北京为 A6日8时B7日8时 C6日20时D.7日20时
5.一艘海轮自洛杉矶向西驶向上海,船上的乘客往第一天见到太阳在上中天相隔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