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视域下的文本细读
作者:汪静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20年第7期
汪静华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建立主体教学意识,围绕学生学习实际需要作出文本细读指导,精选文本细读角度、优化文本细读指导、创新文本细读训练,以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形成学科核心能力。文本细读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态度,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进行细致学习和解读,不仅能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健康成长。
一、精选文本细读角度,调动主体学习思维
文本细读有诸多角度,教师在教学引导时,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调研工作,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崭新学习主动力,对学生阅读思维形成重要冲击。
1.整合内容
文本细读是一种阅读方法,教师根据学生阅读实际需要做出针对性布设,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感知体验机会。教材文本内容比较丰富,教师在文本细读内容整合时,要对教学目标有深入研究,对学生阅读基础也有一定把握,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适合的细读内容,以提升文本阅读的有效性。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知,为学生做出匹配性设计,以提升文本阅读学习效率。
整合文本内容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接受实际,还要考虑文本表达特点,以提升文本细读的价值。如教学八年级语文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教师在文本内容整合时,要求学生重点对后半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并给出一些细读建议: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更为强烈,所以才发出一些感慨。如果从情感角度展开思考,你会和作者达成更多共鸣。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针对性阅读,对作者感谢母亲的相关内容进行重点解析,很快就有信息回馈出来。作者母亲是勤劳的、善良的,给作者带来更多有益的影响和教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教师为学生规划了文本细读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展开针对性阅读,让学生从情感感知中建立阅读认知。
2.筛选角度
文本细读有更多角度需要选择,教师占据信息学识制高点,对学生做出针对性引导,能够为学生顺利进入文本细读环节做好铺垫。文眼、题目、总起、关键词、中心句、点题句、过渡句等,都属于文本细读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教师在角度筛选时,需要考虑学生阅读基础实际,为学生做出匹配性引导和设计,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细读学习环节,并在深入探究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文本细读不是针对所有环节,需要有筛选意识,对重点内容进行细读处理,教师要给学生做出更多提醒,以提升阅读效率。《美丽的颜色》介绍居里夫人的创造发明事迹,让人产生更多敬意。教师在文本阅读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通过影视内容进行阅读调度:居里夫人是女中豪杰,为了心爱的科学事业,她倾注了毕生精力,其精神是令人钦佩的。阅读课文时,需要围绕居里夫人工作付出角度展开思考,体会其执着精神。学生开始阅读文本,教师跟进指导,与学生展开直接对话,对学生阅读认知进行评价和提示。教师为学生规划文本细读角度,让学生从居里夫人忘我工作精神方面进行重点阅读和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帮助学生顺利建立学习认知基础。
二、优化文本细读指导,渗透主体学习方法
文本细读方法很多,教师要给学生做出更多筛选,让学生有更丰富的学习选择。情感诵读、细节处理、语言鉴赏、课堂辩论、教学演绎等,都属于文本细读方式方法,教师需要给出具体引导。
1.情感诵读
情感性诵读是重要文本解读方式,教师在具体组织和指导时,需要做出更多示范操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习启迪。学生有诵读学习基础,但对诵读还存在一些认知误区,认为大声朗读,有声音变化就是诵读了,这当然是不科学的。教师要从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停顿、抑扬等角度展开引导,让学生自然建立诵读体验。角色诵读、演绎课本剧、讲述故事等,都属于诵读学习范畴,教师在文本细读指导环节,适当渗透一些灵动阅读活动,便能够获得丰富学习成效。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其散文代表作,其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主要从情感角度进行:父爱如山,赞美歌颂父爱的文章相对较少,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需要深潜文本之中,而诵读是最好的方法。先确定诵读情感基调,然后展开诵读训练,准备参与小组诵读展示活动,在诵读时,需要关注语气、语调的把握,体会父爱的力量。学生开始诵读练习,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诵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纠正,并为学生传授一些诵读的方法。为让学生对诵读有更真切的体验,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让学生仿读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诵读进入佳境之中。一个诵读展示活动,给学生文本细读提供机会,教师展开深入指导和组织,让学生自觉形成文本解读意识。
2.细节处理
文本描写中有细节描写之说,这为文本细读创造更多切入点。抓住这些细枝末节内容展开仔细分析和揣摩,往往能够获得丰富阅读感知和体验,这样的文本细读就是具有高价值度的操作。文本细读关注细节处理,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性阅读,对一些字词句段展开精细化思考,从多元发掘中寻找阅读契机,以便顺利构建阅读认知基础。细节处理是文本细读的常用方法,教师不妨做出一些示范操作,给学生提供学习榜样。
《白杨礼赞》是一篇经典的叙事散文,教师在文本细读引导时,让学生对作者描写细节展开针对性关注:白杨树有自己的特点,作者在描绘时,抓住了其重要特点进行细致描写,阅读时要对这些细节进行重点关注,从中体会白杨树的精神内涵。学生开始了文本细读,对白杨树的特点展开分析,找出其突出特点,体会白杨树的精神。如:“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这里写作者一瞬间的发现,便给人带来更多心灵的震撼,写出白杨树从视角角度带来的冲击力。作者重点介绍其感受,用“惊奇地叫了一声”来表达心中的触动,这个细节很能够说明问题,让读者顿时形成更多共鸣感。在读者看来,这西北的白杨树真的是不同凡响,给人的感觉就是伟岸和挺拔。
三、创新文本细读训练,形塑主体学习能力
文本细读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有拓展意识,以读写结合形式展开教学设计和推演,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感知机会,以有效建立文本细读习惯和意识。
1.拓宽阅读
文本细读不能局限在文本之中,需要有拓宽意识,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操作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展开具体设计,让学生借助更多信息渠道展开相关搜集整合操作,以便形成崭新阅读视角,在对比性阅读、关联性阅读中形成学科认知。教师要适时作出启示和指导,为学生做出课外阅读推介活动,让学生能够快速找到阅读内容搜集方向,以便形成崭新阅读契机。
《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作者重点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教师在文本细读环节,为学生布设了具体的阅读任务:作者以移步换景式方法进行介绍,主次分明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找出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准备参与小组展示活动。学生开始针对性阅读,找出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并自发进行阅读讨论,对说明方法进行进一步验证。小组展示环节,学生都能够圆满完成阅读任务,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对学生阅读表现进行重点点评。为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教师要求学生课外利用网络信息渠道搜集,关于苏州园林介绍的相关信息和素材,以便为进一步阅读做好铺垫。学生对网络应用有特殊情结,教师布设阅读任务,契合学生学习心理,自然有更强的调度性。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搜集活动,很快就获得丰富信息支持。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互动交流活动,将阅读推向深入。
2.读写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关系极为密切,这是最起码的认知。在文本细读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在细读之中展开写作操作,能够及时内化阅读认知,形成学科综合能力。初中学生有一定读写基础,教师需要在读写操作方式方法上做文章,为学生提供更多读写任务,让学生顺利进入读写环节,以有效提升学科学习品质。读写结合能够带来阅读的升华和认知的
内化,教师要有对接意识,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读写训练,在实践中完成文本细读学习任务。
读写结合是最为常见的阅读内化形式,教师在具体布设读写任务时,需要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基础上展开读写操作。如教学《昆明的雨》,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然后为学生布设读写任务:昆明的雨有突出的特点,作者从更多方面展开描写和介绍。学习这种写法,介绍你家乡的雨,看谁能够抓住家乡的雨的特点,写出更丰富的情感。学生接受任务后,都主动展开讨论,对家乡的雨进行重点研究,从更多方面进行思考和塑造。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当场诵读自己的习作,并要求学生展开互评活动,将阅读学习推向高潮。教师为学生布设读写任务,促使学生展开文本细读学习,运用相关写法展开读写操作。
文本细读教学执行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文本细读方法、知识积累有一定了解,以便为学生做出更多方法推介,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细读环节,在不断感知发掘中形成学科基础能力。文本细读是最为朴素的学习行为,教师针对性给出布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方法支持,自然能够快速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汪静华,江苏省徐州市开发区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