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1、种类: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主要表现: (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
(2)慢性肝炎: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播途径: (1)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2)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可通过输血、不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径传播,亦可经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4、预防方法:
(1) 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乙肝;
(2)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
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尽量避免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患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分娩时应加强对婴儿的防护,避免传给孩子,新生儿生下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
六、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一)狂犬病
1、主要表现:早期表现为被狗或其它动物咬、抓伤后愈合的伤口及其周围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继而患者出现恐水、怕风、怕光、怕声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因被带狂犬病病毒的狗、猫或其它动物咬、抓伤而感染生病。
3、预防方法:避免被狗咬、抓伤,被狗咬、抓伤后要立即用20%肥皂水冲洗伤
口半小时以上,并在24小时内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的动物咬伤门诊进一步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切不可掉以轻心,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二)乙脑
1、主要表现: 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部分患者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3、预防方法:灭蚊、防蚊是预防控制乙脑的重要措施,接种乙脑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乙脑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个月~6岁儿童。
2008年健康教育宣传栏资料第四期
手足口病专题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 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牙杯、玩具等,经口传播,与患者同居一室最易被感染。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可以感染新的易感者。
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 以夏秋季较多。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 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 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 变黄、干燥、脱掉(脱屑) 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同时 在口腔里,如嘴唇、舌 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 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手足口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 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一是要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二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三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四是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预防病从口入。五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六是医疗机构应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感染。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手足口病的食疗方
1、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食用; 2、竹叶20片,灯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加少许糖,煎饮用; 3、银花蝉衣饮:银花15克,蝉衣3克,清茶少许,煎水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