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综合检测(四)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阅读下图《变迁》。图片以中间为分界线,左右两边清朝、民国时期的服装和建筑风格明显不同。下列关于该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
A.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缩小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 C.社会生活体现出土洋并存特色 D.西式服装完全取代了传统服饰
解析:选C。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城乡之间的差异,故A项错误;“普遍接受”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从材料“左右两边清朝、民国时期的服装和建筑风格明显不同”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生活体现出传统与近代并存的特色,故C项正确;“完全取代”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2.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文中的“番菜”与正宗传统西菜是不一样的,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可知,名之曰“番菜”。西菜传入中国后的变化反映了( )
A.西餐深刻影响了国民饮食 B.民众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 C.近代饮食的中西合璧特征 D.国人对西方餐饮去芜存菁
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可知,番菜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C项正确。
3.(2024·嘉兴高一期末)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有童谣唱到:一进堂屋亮堂堂,房里摆的大花床,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穿的列宁装。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该歌谣的流行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 B.说明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C.反映列宁装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选择 D.中西合璧开始成为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解析:选B。列宁装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悄然兴起,故A项错误;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穿的列宁装”说明民众的着装与政治有密切的关联,故B项正确;列宁装成为普遍选择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装虽有中西合璧的特征,但材料不能反映这一特征,故D项错误。
4. 1903年10月,南方媒体报道:“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参加乡试时只好装假辫子入场考试。其背景是( )
A.留学已成为江南社会的时尚 B.风俗变迁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C.满汉民族平等成为历史要求 D.清政府希望借科举扑灭革命
解析:选B。据材料“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可知,这些新学国民及留学生追求自由和民权,“参加乡试时只好装假辫子入场考试”说明科举考试的规定又使知识分子不得不收敛新思想追求功名,这说明风俗变迁与社会现实存在冲突,故A项错误,B项正确;“满汉民族平等成为历史要求”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清政府希望借科举扑灭革命”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5.(2024·浙江十校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各类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运用,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下列属于近代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
①人力车 ③轮船 A.①③④ C.②③
②马车 ④飞机 B.②③④ D.③④
解析:选A。人力车最早出现于近代上海,又称东洋车,故①正确;马车属于传统交通工具的范畴,故②错误;轮船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故③正确;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
6.(2024·乐山高一期中)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
褂”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态恶化与物种消失 B.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C.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 D.古代文字向近代文字发展
解析:选B。依所学知识可知,物种消失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故A项错误;材料“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到“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说明实现了机器化大生产,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而不是强调传统文明的消失,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而不是强调文字之间的演进,故D项错误。
7.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普遍盛行崇洋媚外风气 D.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工具变迁
解析:选B。材料体现出铁路公司仿效西方推广“蜜月旅行”受到人们的关注,这说明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民主共和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京沪铁路公司的现象,不能代表普遍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工具变迁的信息,故D项错误。
8.在食住行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不体现着历史发展特征。在1925年的上海,下列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
A.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B.汽车和人力车夫穿行在马路上 C.报童在城市的大街上叫卖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餐厅吃西餐
解析:选A。移动电话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1925年的上海可以看到汽车和人力夫车穿行在马路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25年上海可以看到报童在城市的大街上叫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25年的上海可以看到穿着西装的男子
在餐厅吃西餐,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 1908年5月26日的(大公报)在头版刊登了有关“教堂礼拜”“豫盛瓷器公司大减价”和“吉林省公民日报社招聘北京天津访员”的广告。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该报成为宣传新思想的革命阵地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的威胁 C.社会、商业资讯的传播速度加快 D.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
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报纸刊登广告,没有体现该报宣传新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报纸刊载广告,不能体现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的威胁,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广告内容可知,以报纸为媒介,社会、商业资讯的传播速度加快,故C项正确;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是在1912年后,故D项错误。
10.下图为发表于1909年的时事漫画《一手掩尽天下目》。 该漫画的寓意是( )
A.清政府肆意压制革命舆论 B.新闻媒体面临恶劣的环境 C.报刊有效发挥着政治监督作用 D.革命派开始利用报刊启发民智
解析:选B。漫画中体现压制舆论,但是体现不了“革命”舆论,故A项错误;媒体被挡住,反映出媒体面临恶劣的环境,故B项正确;漫画不能体现有效监督,故C项错误;材料也体现不了“开始”,故D项错误。
11.近代中国,随着外国电影的传入,专门影院出现,其不再像戏院那样供应茶水、食品和手巾,并要求观影者不乱拍掌、入座脱帽、宁静少谈,不碍他人等事项。这说明电影有利于( )
A.摒弃落后观念 C.改变消费观念
B.规范公共秩序 D.主导移风易俗
解析:选B。电影有利于摒弃落后观念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
据材料“并要求观影者不乱拍掌、入座脱帽、宁静少谈,不碍他人等事项”可以得出电影有利于规范公共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电影有利于规范公共秩序,而不是改变消费观念,故C项错误;电影有利于移风易俗,但不是主导移风易俗,故D项错误。
12.下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
①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 ②传播信息快捷迅速,有百利而无一害 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互联网相对于其他媒介的不同,互联网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故排除②,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现代以来中国家庭厨房的变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住的是低矮的平房,在角落里搭一个简易的草棚,垒建一个炉灶 蜂窝煤取代了面儿煤,家里做些简单的橱柜,开始有了厨房规划的概20世纪80年代 念 普遍开始使用液化气,厨具也开始多样化了,厨房用具开始向电气化20世纪90年代 转变 整体厨房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整体厨房将橱柜、抽油烟机、燃气灶21世纪至今 具、消毒柜、冰箱、微波炉等厨房用具进行系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