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概论笔记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讲-----绪论

1. 教育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并寻求教育价值的一门学科。(既要合规律性又要合价值性)。教育是价值追求和选择的创造活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是聚焦点) 教育学的目的:探寻探索教育规律 ,教育价值的选择

最根本的两大价值取向:培养人是教育的内在(本体)价值(更多关注把人培养成完整的人)人力是教育的外在(派生)价值(关注为生产力做贡献,把人当劳动力培养)

如今提倡全面素质养成,是更多地回归到培养人的价值上 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人类17世纪以前,所有关于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特点;没出现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主要人物及著作:

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师承关系) 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问答法(产婆术)

柏拉图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思想,如对理想国的构建,最重要的就是办好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提出人基本是城邦生活的动物,有丰富的社会关系,国家归属,社会要求的公民素质;和谐教育,自然教育,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述如何去培养演说家,成为有雄辩能力的人 中国:孔子、孟子、荀子、《学记》(成书于汉代) 孔子的著作《论语》,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孟子,得意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以性善论为基础更多地尊重人的主体性的教育观,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荀子,主张性恶论,懒惰贪婪占有任性

《学记》全书1229字,对教育的论述很全面,从教育制度的建立到学校的运行,从师生关系到教育方法。从国家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主张学习之余兼顾学习和娱乐;倡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倡导启发式教学。中国古代产生的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捷克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1632年,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标志着教育学学科的形成。是一本全面深入探索教育学规律的书。对西方学校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表达的教育观:①泛智教育。类似于今天的普及教育,教育是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的艺术②夸美纽斯发现并提出学校教育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③研究并倡导班级上课制。

英国 洛 克 《教育漫话》1693年,提出“白板说”,为教育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提出“绅士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绅士,有教养有文化风度翩翩,行为举止高雅且高贵。 一种好的教育思想不仅仅影响学校教育,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民性。 法国 卢 梭 《爱 弥 儿》1762年,提出了“自然教育”。顺儿童发展的天性,让儿童自由发展,自主发展,不要过多的人为干预(人人生来平等,天赋人权);尊重儿童,解放儿童。

瑞士裴斯泰洛奇《天鹅之歌》1825年,教育思想的核心,追求全面素质的发展。致

力追求穷苦孩子的教育。

德国 康 德《康德论教育》1803年 德国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 3) 4)

3. 中国教育学的百年求索 4.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质的规定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回答教育学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结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还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1.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与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时产生的。社会交往的需要(语言传递信

息;相互之间听懂要表达的意思;人们沉淀下来被大家共同接受的风俗,礼仪,习惯)。 2. 教育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猫抓老鼠…..是动物的 一种本能行为。

19世纪法国著名学者利托尔诺,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否认了教育

的社会性。

3. 教育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最根本的特征(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

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为人的发展而有意识建构的双向互动的活动与交往系统。

1) 专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总是有目的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行为,生物的遗传现象区别开来)

3) 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与交往的系统

20世纪80年代年代中国学术界围绕教育本质的争论 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

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教育通过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来带动生产力) 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传递

教育要以育人培养人为根本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 教育者(如老师,家长,社会上的领导干部)在教育活动当中起主导作用,是教育活

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实施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影响作用的人 学生(未成年人)是处于身心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人,具有可塑性 1.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具有可教育性 2. 学生是主体性的人,具有能动性或主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3. 自我教育:自己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选择自己 2) 受教育者(个体与主体的统一,受动和主动地统一)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承认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3) 教育的中介系统(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保证教育活动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

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教育的三大构成要素: 条件:课桌,讲台 内容:各门功课包含的内容 方法:没有方法,活动无法阻止,过程难以展开...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包含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西方:工业革命兴起以前的教育

古希腊教育(比较成熟的学校教育)分为雅典教育(旨在追求和谐教育,如德智体美等,人的价值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更多培养武士教育,强调人的身体健康的发展,效忠国家的教育,体现的是社会价值)

欧洲中世纪:教会学校(培养宗教)和骑士学校(培养效忠) 中国:20世纪初前

春秋战国时期 官学系统: 稷下学宫(荀子)为统治者培养人才的 私学系统:孔子

官学:直接隶属于统治者所开办的学校

私学: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末期。 书院:介于官学和私学之间的学校 古代教育的特点: 1.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原始社会的形态下) 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极为简单 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即商品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 会早期);语言特别是文字的产生】 人类最早的学校大约出现在公元4500年前。产生于古埃及(宫廷学校,寺庙学校)和 中国(夏商周时期,学校分别称为庠序校)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入学资格有阶级地位的差别 所有(无论是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育的内容,如四书五经)教育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教育是人们改变身份地位的途径 人类的生产劳动发展得很慢 现代教育(比古代教育更为迅速,得益于两大社会进步,一为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二为科学技术的进步)

西方:机器大革命以后到今天

中国:20世纪初一直到现在,大约一百年时间 现代教育的特点: 1. 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普及教育,最早在德国;资本主义国家花了200多年,我国花了20年时间基本完成。 2. 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 国家通过教育的立法来关注控制调和学校教育,通过投资(拨款) 3.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现代教育特别关注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日本战后的崛起通过发展教育来带动经济的腾飞 4. 教育制度日趋完善 不仅指学校系统,还包括完善的法律法规法治系统,更多的管理体制。

未来教育(伴随着生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大趋势:

关注人的自由发展

人类将过渡到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关注教育技术的运用

如今的教育技术已广泛运用

关注学习的个别性、个性化(有更多的选择) 如今的是整齐性,统一性

美国著名学者伊里奇的《非学校化》,人将自主学习,

自由学习。不依赖于学校。

四、教育的概念

孟子第一次将教与育放在一起说

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反映的是教育观的差异 中西教育观的根本差异

“内展说”与“外铄说”的差异 中国人讲教育更多强调外在(教师,环境,外在的条件和制度)对儿童的影响(孟母三迁) 西方人将教育更多的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

“主知” 主要传授知识,如夸美纽斯 “主情” 教育要培养儿童善良的情感

“主意” 强调教育培养的人的意志品质,如康德 “主德” 强调教育培养思想道德 “主美” 培养人的审美情趣,能力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广泛开展党员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教育概论笔记 - 图文

第一讲-----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并寻求教育价值的一门学科。(既要合规律性又要合价值性)。教育是价值追求和选择的创造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是聚焦点)教育学的目的:探寻探索教育规律,教育价值的选择最根本的两大价值取向:培养人是教育的内在(本体)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occe4vy205o77k30e8m0fvqu4yw9b00pd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