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下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及
建议
王韦雯
【摘 要】【摘要】无论国内外,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国内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业务为研究对象,概括目前发展现状,分析其业务中利用数字技术的创新之处,指出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了数字普惠金融这一目标,给出一些发展建议。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保险 【年(卷),期】2024(000)011 【总页数】5
【关键词】【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互联网商业健康险;金融科技;保险科技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苏教师〔2017〕15号)优秀教学团队阶段性成果;本文受到无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横向课题H X 20240005资助。
1 引言
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其核心目标是恰当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给社会各阶层群体,特别是传统金融机构涉及不到的长尾用户,例如农民、老年人、残疾人、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偏远地区居民等特殊群体[1]。普惠金融这一目标可以通过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快速推动,例如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从国际上来说,在2016年的G 20峰会数字普惠金融重要议题的首要原则中也确认了这一点,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从国内来说,2024年8月9日,中国社
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携手京东金融研究院共同发布《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行业实践》白皮书,认为数字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以国内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业务为研究对象,概括目前发展现状,分析其业务中利用数字技术的创新之处,指出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了数字普惠金融这一目标,给出一些发展建议。
2 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历程
1997年,中国第一家保险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成立,标志着保险电子商务的出现。直到2005年4月,随着中国人保公司签售了第一张电子保单,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才出现[2]。根据黄英君教授的回顾,可以将互联网保险分成萌芽期、深化探索期、全面发展期和爆发期这4个时期[3]。从表1可以看出,在萌芽期先出现了保险信息网站,再是传统保险公司开始试水互联网保险。在探索期,在电子签名法的法律支持下,一些保险经纪中介网站纷纷发展,同时电子商务开始兴起。在全面发展时期,原中国保监会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法规——《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标志着互联网保险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同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互联网金融创新,互联网保险通过官方网站、保险超市、门户网站、O2O平台、第三方电商平台等多渠道展开。与此同时,由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巴巴和传统保险企业中国平安这“三马”创立了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目前互联网保险处在爆发期阶段,在国家层面,2014年颁布的“新国十条”给保险业规划了蓝图,大力支持互联网技术创新;在技术层面,保险电商化成为趋势,金融科技各种技术运用到了展业、承保、理赔等各环节。
再从图1来看,从2011年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保费收入迅猛增加,尤其
是2015年,互联网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比例为历年最高,达到9.2%。2015年是“新国十条”全面落地的一年,数据体现了新政策对互联网保险的大力支持。2017年互联网保费收入略有回落,下降与保险业业务结构调整有关:投资型业务大幅收缩;车险商车费改促使线上销售渠道进一步受到影响。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年末,全国163家保险企业中有124家通过自建网站、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等不同方式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比例高达76%。整体来说,在全新的数字经济的社会发展形态下,中国互联网保险将大有可为。
3 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城镇化加速,中等收入群体壮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对高质量、多样化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需求不断扩大。从图2可知,2016年互联网商业健康险保费总额为31.80亿元,同比增长210%,在人身险总保费规模中的占比上升至1.8%。其中,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保费规模17.20亿元,占比最高,为54%;重大疾病保险紧跟其后,保费规模为6.8亿元,占21.50%;防癌保险保费规模4.70亿元,占14.90%;其他险种占9.20%[4]。 中国的健康险市场拥有保费集中度高、竞争主体多元化、专业健康险公司少的特征。2017年健康险整体市场80%的保费收入来自排名前8%的公司[5]。商业健康险市场竞争主体多元,既有传统的寿险公司、财险公司的健康险部门、专业的健康险公司、养老险公司的医疗服务业务,又有互联网保险企业、医疗信息化企业和健康管理公司等。但其中获得互联网保险牌照的企业和专业的健康险公司并不多,分别为4家和7家,其中前者包括众安在线、易安财险、安心保险和泰康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