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必修4三角恒等变换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章

一、课标要求:三角恒等变换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以及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位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上.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学生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的工具性作用,学会它们在数学中的一些应用.1.了解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2.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3.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以引导学生推导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不要求记忆)作为基本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转化的观点去处理问题的自觉性,体会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换元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数学思想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应用.二、编写意图与特色1.本章的内容分为两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在学习本章之前我们学习了向量的相关知识,因此作者的意图是选择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作为基础,运用向量的知识来予以证明,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容易接受;2.本章是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作为基础来推导其它的公式;3.本章在内容的安排上有明暗两条线,明线是建立公式,学会变换,暗线是发展推理和运算的能力,因此在本章全部内容的安排上,特别注意恰时恰点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对比、联系、化归的观点去分析、处理问题,强化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设计变换思路的意识;“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叶的4.本章在内容的安排上贯彻内容”的理念,严格控制了三角恒等变换及其应用的繁、难程度,尤其注意不以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作为变换的依据,而只把这些公式的推导作为变换的基本练习.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建议本章教学时间约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简单的恒等变换复习约3课时约3课时约2课时1§3.1

一、课标要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相关的十一个公式,通过探索证明和初步应用,体会和认识公式的特征及作用.二、编写意图与特色本节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即引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索、证明及初步应用,和差公式的探索、证明和初步应用,倍角公式的探索、证明及初步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和讨论交流,导出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的十一个公式,并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为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打好基础;2.难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索与证明.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一、教学目标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它和(差)公式打好基础.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这里不仅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问题,等等.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启发式教学2.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设想:(一)导入:我们在初中时就知道cos45?

?

23?,cos30?,由此我们能否得到22

cos15??cos?45??30????大家可以猜想,是不是等于cos45??cos30?呢?根据我们在第一章所学的知识可知我们的猜想是错误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cos???????(二)探讨过程: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cos?等于角?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用角?的余弦线来表示,大家思考:怎样构造角?2和角????(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来.)展示多媒体动画课件,通过正、余弦线及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探索cos?????与cos?、cos?、sin?、sin?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到cos(???)?cos?cos??sin?sin?,认识两角差余弦公式的结构.思考:我们在第二章学习用向量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两角差余弦公式我们能否用向量的知识来证明?提示:1、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是怎样表示的?2、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的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展示多媒体课件比较用几何知识和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不同之处,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与便利之处.思考:cos???????,cos??????cos??????????,再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得出cos??????cos???????????cos?cos?????sin?sin?????cos?cos??sin?sin?(三)例题讲解例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cos75、cos15的值.解:分析:把75、15构造成两个特殊角的和、差.?

?

?

?

cos75??cos?45??30???cos45?cos30??sin45?sin30??cos15??cos?45??30???cos45?cos30??sin45?sin30??

23216?2????2222423216?2????22224

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的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例如:cos15??cos?60??45??,要学会灵活运用.例2、已知sin??

54???

,???,??,cos???,?是第三象限角,求cos?????的值.135?2?

234????4?2解:因为???,??,sin??由此得cos???1?sin???1?????

55?2??5?125?5?2又因为cos???,?是第三象限角,所以sin???1?cos???1??????

1313?13?23所以cos(???)?cos?cos??sin?sin????

33?3??5?4?12?

????????????

65?5??13?5?13?

点评:注意角?、?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四)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首先要认识公式结构的特征,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知由此衍变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运用.(五)作业:P150.T1?T2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一、教学目标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基础,推导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方法,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特点的过程,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角和、差正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2.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研讨式教学四、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cos??????cos?cos??sin?sin?;cos??????cos?cos??sin?sin?.这是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下面大家思考一下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是怎样的呢?提示:在第一章我们用诱导公式五(或六)可以实现正弦、余弦的互化,这对我们解决今天的问题有帮助吗?让学生动手完成两角和与差正弦和正切公式.??????????????

sin??????cos?????????cos?????????cos????cos??sin????sin??2???2??2???2?

?sin?cos??cos?sin?.4sin??????sin???????????sin?cos?????cos?sin?????sin?cos??cos?sin?让学生观察认识两角和与差正弦公式的特征,并思考两角和与差正切公式.(学生动手)tan??????

sin?????cos??????

sin?cos??cos?sin?.cos?cos??sin?sin?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把上面的式子化成只含有tan?、tan?的形式呢?(分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cos?,得到tan??????

tan??tan?.1?tan?tan?注意:????

????k?,???k?,???k?(k?z)222tan??tan????1?tan?tan????tan??tan?1?tan?tan?以上我们得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我们能否推倒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呢?tan??????tan???????????

注意:????

?

????k?,???k?,???k?(k?z).222

3

5(二)例题讲解例1、已知sin???,?是第四象限角,求sin?

?????????

???,cos????,tan????的值.4??4??4??

243?3?2解:因为sin???,?是第四象限角,得cos??1?sin??1?????,55?5?3

sin?3

tan???5??,4cos?45?

于是有sin?

??242?3?72???

????sincos??cossin?????????

44252?5?10?4?

??242?3?72???

cos?????coscos??sinsin?????????

44252?5?10?4?

两结果一样,我们能否用第一章知识证明??3

??1

???4?4tan???????7

?34?1?tan?tan???1????4?4?

tan??tan

5

必修4三角恒等变换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第三章一、课标要求: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以及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位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上.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学生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的工具性作用,学会它们在数学中的一些应用.1.了解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obd00v4cl1qw0b8cvba7dd7d92wae01at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