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DT 106 0001—2008
序号 壁厚 1 2 3 4 5 6 7 8 9 10 H12
6.4.6 包墙过热器
□ 包墙过热器由φ51×7管子加焊扁钢形成膜式壁,材质为SA-210C,水平烟道侧、底包墙节距为
114.3mm,每侧33根,后竖井包墙管节距为130mm,其侧包墙每侧76根,前、顶、后包墙连成一路,均为112根管,为减少顶棚管的蒸汽流动阻力,采用4根φ133×16的旁路蒸汽管,直接由顶棚进口集箱接到后竖井侧包墙上集箱。
□ 重点检查前包墙过热器与在平烟道底部弯头磨损,前包墙竖直管段高温氧化腐蚀,包墙开孔处管子
的漏风磨损。
□ 在标高52米处对包墙过热器进行壁厚均匀测量,共测量150处。如下: 前包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侧包墙 后包墙 乙侧包墙 H13
6.5 再热器
□ 再热器系统按蒸汽流程(如图5)依次分为三级:低温壁式再热器、中温再热器、高温再热器,壁
再与中再间用大口径连接,中再与高再间没有集箱,通过在炉外进行管子内、外交叉以及变管径连接,中温再热器一片管屏至高温再热器变为两片管屏,目的在于减少再热器系统阻力,使平行管圈的流量分配尽可能合理,降低管壁温度。 6.5.1 低温壁式再热器
□ 壁式再热器单排垂直布置在炉膛上部大屏区,紧贴在前墙和侧墙水冷壁管向火面上,折焰角切角处
不布置。壁再管子采用φ50×4mm,12Cr1MoV管,管节距50.8mm,前墙239根,两侧墙壁再每侧122根,一共483根。
□ 壁再管子与相应水冷壁厂内组装在一起出厂,单列一个部件壁再区域水冷壁,壁再管子先与钢带相
固定,此钢带再固定在壁再区域水冷壁上,每隔2至3米布置一根钢带,共7根。最低一层标高44950mm处钢带为固定点,以上均为活动节点结构。受热时,壁再管子相对于水冷壁管自由向上膨胀,壁再管子穿顶棚处,设置波形膨胀节及密封板,保证壁再管子自由膨胀和穿顶棚密封,壁再进口集箱通过托架支撑于水冷壁上,托架与支座有铰链相连,因此集箱可随水冷壁一起向下膨胀,还可以沿集箱纵向(炉宽方向)自由膨胀。(详见图5)
□ 检查壁再最下层固定块处管子、焊缝有无裂纹、咬边等缺陷,壁再下弯头耐火浇注料是否脱落。
30
Q/CDT 106 0001—2008
□ 检查壁再在最下层固定块处测厚,前墙及两侧墙壁再各测厚50处: 甲侧墙壁再(从后向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前墙壁再(从甲向乙) 后包墙(从前向后) 检查壁再下部两层固定块,前墙要求全部检查,两侧墙各抽查30%。
序号 缺陷性质 缺陷描述 缺陷部位 处理情况 最下层固定块处壁再管均匀测厚: 序号 乙侧墙 前墙 甲侧墙 1 2 3 4 5 H14
6.5.2 中温再热器
□ 中温再热器布置在折焰角上高温烟气区域,呈单U形管屏,管子规格为ф60×4mm,14根绕,32片,
节距S1=457.2mm,S2=70mm,最外圈底部管子采用SA-213TP347H,上部采用12Cr2MoWVTiB由外向里第2至第7排管子用12Cr1MoV,第8至第13排管子用15CrMo,出口炉内段采用ф60×4的12Cr1MoV,最内圈夹持管底部采用ф60×8.5的SA-213TP347H,上部用ф60×4的12Cr2MoWVTiB ,第8至第12排引出炉顶后缩小至管径ф51×4,以使汽流量分配合理。
□ 中温再热器异种钢焊缝位置:中温再热器异种钢焊缝每屏3个,共96个;一个在向火面第1屏标高
55900处;另2个在屏最内弯下部第1个焊缝处(此处也为异径管焊缝处上面为ф60×4 钢102,屏夹持管为ф60×8.5 SA-213TP347H。(详见图5) □ 检查中温再热器异种钢接头、最内圈异径管焊缝等。 □ 向火面管子均匀测厚、测量涨粗。
序号 壁厚 涨粗 1 2 3 4 5 H15
6.5.3 高温再热器
31
Q/CDT 106 0001—2008
□ 高温再热器紧接中再布置于斜坡的高温烟气区域,由中再每片分成两片,共64片,呈单U形管屏,
管径为ф60×4,7根绕,S1=228.6mm,S2=70mm,外圈管炉内进口段采用12Cr2MoWVTiB,底部及出口段采用SA-213TP347H,由外向里,第2至第6排管子炉内进口段采用12Cr1MoV,底部段采用12Cr2MoWVTiB,出口段采用SA-213T91,最里圈管炉内进口段采用12Cr2MoWVTiB,底部段采用ф60×8.5,SA-213TP347H,炉内出口段采用ф60×4,SA-213TP347H,其中第2至第5排炉外出口管缩小至ф51×4,12Cr1MoV,以使受热面各管流量分配合理。
□ 高温再热器异种钢焊缝位置:高温再热器异种钢焊缝每屏7个,共448个;1个在向火面第1屏标
高56700处; 1个在屏最内弯向火面标高56350处,其他5个在外圈出口段标高55500处。(详见图5)
□ 检查高再异种钢接头焊缝、异径管焊缝等。
□ 对高再向火面管子距下部弯头2米,4米,6米处均匀测厚,每层20点,每层蠕胀测量10点,共
90点,记录如下:
下部弯头2米第一层: 序号 壁厚 壁厚 蠕胀 下部弯头4米第二层: 壁厚 壁厚 蠕胀 下部弯头6米第三层: 壁厚 壁厚 蠕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H16
32
Q/CDT 106 0001—2008
图5
6.6 炉外管
6.6.1 取样管系统检查 6.6.2 疏放水系统检查 6.6.3 空气管系统检查 6.6.4 水位计管检查 6.6.5 反冲洗管检查 6.6.6 汽包加药管检查 6.6.7 仪表管检查 6.6.8 连排管道 6.6.9 排污系统 6.6.10 定排管道 6.6.11 底部加热管道 6.6.12 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炉外管管座是否加强管座,焊缝是否裂纹。
重点检查压力容器经常操作管子的一次门后管子,特别是一次门后第一个弯头。 注意检查炉外管穿墙部分,地埋部分和环境潮湿部分管子。 注意检查压力容器上焊接的盲肠管,不允许超过管子直径3倍。 检查炉外管是否膨胀受阻。
33
□□□□□Q/CDT 106 0001—2008
□ 检查炉外管是否存在机械外伤。 □ 检查炉外管保温是否完好。
H17
6.7 联箱
□ 对水冷壁下联箱,水冷壁上联箱,大屏出、入口联箱,后屏出、入口联箱,省煤器悬吊管出口联箱,
高再出口联箱,高过进、出口联箱管座焊缝进行检查。
H18
6.8 水压试验
□ 当压力升至1.0MPa表压时,应暂停升压,由检修人员全面进行检查,若无异常继续升压。 □ 当压力升至4.0 MPa,停止升压,由检修和运行人员全面进行检查,解列再热汽系统。 □ 当压力升至18.83MPa,停止升压,由检修和运行人员全面进行检查。 □ 全面放水后,处理水压时发现的泄漏点。
□ 水压试验合格标准:试验压力下关闭锅炉上水门,5分钟内,一次汽系统压力下降不超过0.5MPa,二次汽系统压力下降不超过0.25MPa,承压部件无漏水及湿润现象,无残余变形。
H19
6.9 现场清理
□ 收拾工具、更换下的备件和材料。 □ 清理检修现场,做好现场卫生。 6.10 工作票终结
□ 撤出全部检修人员,清点人员和工具,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
H20
7 检修记录
7.1 防磨防爆检查记录表(H2~H18) □ 可添加附页
部件名称 水冷壁下斜坡(H2) 炉膛开孔水冷壁(H3) 水冷壁上斜坡(H4) 燃烧和高温区域水冷壁(H5) 蛇型管省煤器(H6) 34
缺陷性质 缺陷位置 缺陷描述 处理情况 检查人/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