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磁现象 磁场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性和磁体; 2.知道磁极; 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 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3.体会运用实验来研究、感知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重点 教材 分析 难点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现象 磁性、磁化的概念,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教学 方法 引入新课
铁架台、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磁针、铁屑、铁钉、软铁,多媒体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 1 教学补充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min) 〖师〗上几章我们学习了“电”的知识,知道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现象进行了解释,下面我们要学习一个与电联系非常紧密的现象,那就是“磁”现象,我们把这一章叫做电与磁。(板书课题) 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 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 2.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还会把船吸向海底,造成触礁沉没。 学习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会明白中的原因了。(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磁现象(20min) 1.磁体:有一种物体,本身就有吸铁的性质,我们把这类的物体叫做 磁现象的基础知识 介绍指南针 利用演示讲解磁化知识
磁体。(结合故事一) 2.磁极:在磁体上,不同部位吸铁能力是不同的,我们把吸铁能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磁体上一般有两个磁极。 【演示】条形磁铁对铁进行吸引,观察磁铁的不同部位所吸铁屑的多少。 【问题】磁铁的不同部位,对铁的吸引力是一样的吗? 【结论】磁铁的两端对铁的吸引力大,中间小,所以我们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练习】有两根外形一样的钢棒,甲靠近乙的中间有吸引力,而乙靠近甲的中间则没有吸引力,试判断哪根钢棒有磁性,哪根没有磁性? 3.磁体的指向性: 【演示】把一个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发现它的一端总是指南,另一端总是指北。 于是人们根据这个现象,将磁体的两极进行命名: 南极: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S极) 北极:磁体静止时指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N极) 〖介绍指南针〗 指南针就是一个小磁针。 1.它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2.它对航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渗透思想教育。 〖郑和下西洋〗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把两块条形磁体的不同磁极互相靠近,观察它的转动情况。 【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应用】检验物体是否是磁体的又一方法。 (二)磁化(10min) 【问题】条形磁体是钢做的,原来没有磁性,怎样使它现在具有了磁性呢? 1.使它具有磁性的方法很多,但很明显它原来没有磁性,现在获得了磁性,我们把它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演示】钢针原来没有磁性,在磁铁上按一定的方向摩擦几下,它就具有了磁性,能单独吸引一些小的区别针。 软铁原来也没有磁性,在软铁上方旋转磁铁,此时软铁具有了吸小曲别针的性质,则软铁具有了磁性,可将磁铁取下后,软铁就不再能吸引区别针了,就明此时它又失去了磁性。 【结论】能够被磁化的材料叫做磁性材料。如钢、铁等。有的磁化后能长时间保持磁性,我们称之为硬磁性材料;而有的磁化后不能长时间保持其磁性,我们将其称之为软磁性材料。 磁卡、录音带、钢、铁,它们原本没有磁性,它们在磁体与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并能长时间保持,它们是硬磁性材料还是软磁性材料? 【问题】软磁性材料有什么用途吗? 可以用于电磁铁的铁芯,需要有磁性时就有,需要它无磁性时就无,非 常听话,应用也很广泛。 2.磁体的分类: (1)按磁体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 天然磁体:就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磁体。 人造磁体:经过人们加工而成的磁体。 (2)按形状来分可分为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 磁性材料条形磁体:长条形状的磁体。 及其应用 蹄形磁体:马蹄形的磁体。 小磁针:针状的磁体 (3)按磁化后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永久性磁体和暂时性磁体,也叫 硬磁体和软磁体。 (三)思考与练习(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磁现象,明确了一些关于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知道了磁体、磁极、磁化。 教学小结 磁体按不同的情况可以分为若干类,磁极只有两个,是根据其指向性命名的,磁化的现象也很多,生活中己把它作为记录信息的一个载体看待、使用了。 教学流程 第一节 磁现象 一、磁现象 1.磁体; 2.磁极(南极、北极); 板书设计 3.磁体的指向性;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化: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具有磁性的过程
该课内容较多,比较零碎,各部分知识内部联系比较紧密,环环相扣,需要我们明了知识内容间的逻辑结构,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尽量排好顺序。 由于磁现象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认识起来不会存在什么大教学反思 的困难,但它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还很肤浅,有的还不统一,所以加强演示实验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生活中一些记录磁信息的东西,学生比较新奇,他们见得也不多、不全,我上课时都拿一些磁卡之类的东西展示,学生的兴趣能得到很好地提高,这是个省力又能取得不错效果的方法。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 人拉弹簧 起重机提重物 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 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