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精选中考15份试卷合集】2021年海南省中考化学终极压轴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1年中考化学一月第一次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用途既与化学性质有关又与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金刚石:切割玻璃 C.活性炭:净水剂 【答案】B

【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A、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其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灭火,利用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利用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B正确;

C、活性炭:净水剂,利用其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

D、氦气:多用途电光源,是其在光的照射下发出色光,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B。 2.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A B C D A.A 【答案】A

【解析】A、硝酸铵与氯化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氢氧化钙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B、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通过溶解、过滤,除去杂质,然后蒸发获得精盐,不符合题意; C、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点燃后产物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水,故检验燃烧产物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氯化钠溶液无色,故观察溶液颜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竹炭是竹子经过碳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 【答案】A

B.黑色固体

C.有吸附性

D.能够燃烧

鉴别硝酸铵与氯化铵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区分甲烷、一氧化碳、氢气 区分NaCl溶液、FeCl3 溶液 B.B

实验方法 分别取样,加固体氢氧化钙研磨,闻气味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分别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 观察溶液的颜色 C.C

D.D

B.二氧化碳:灭火 D.氦气:多用途电光源

【解析】由于竹炭是竹子经过碳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所以其颜色为黑色,主要成分是碳所以可燃烧,多孔性说明竹炭具有吸附性,由于炭不易溶于水,所以竹炭也不例外。故选A。

4.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的溶液和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B.c点时,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 D.e点时,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答案】C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铁、铜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故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粉先与氯化铜反应,后与氯化亚铁反应,锌与氯化铜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加1份质量,锌与氯化亚铁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加9份质量,故可知,bd段为锌与氯化亚铁反应;

A、a点时,溶液中的部分氯化铜参加了反应,生成了氯化锌,故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铜和氯化锌和氯化亚铁,错误;

B、c点时,锌将氯化铜完全反应,又于部分氯化亚铁反应,故固体中有铁生成,加入稀盐酸时,一定有气泡冒出,错误;

C、d点时,锌将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完全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锌,正确; D、e点时锌有剩余,故固体中有铜、铁和锌,错误。故选C。 5.在A+B═C+D的反应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C和D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C.若10 gA和15 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为25 g D.若A是氧化铜、C为铜,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当B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时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故选D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作制冷剂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答案】B

B.氧气用于气焊 D.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解析】A、 干冰升华吸热,用作制冷剂,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用于气焊,氧气具有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金刚石质地坚硬,用于切割玻璃,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作电光源,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故选:B。

7.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A.KCl 【答案】C

【解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详解】A、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Na2SO4中不含氮元素,不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尿素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故选C。

8.通过对物质性质的学习,我们知道根据物质的性质可对物质进行区分,下列在实验室中区分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需区分物质 呼出气体和吸入A 空气 木炭粉和二氧化B 锰 五氧化二磷和氯C 酸钾 D 酒精和水 A.A 【答案】D

【解析】A、区分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方法一、分别向集气瓶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含氧气的量较少,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法区分,不正确;方法二、分别向集气瓶内滴入等量,

闻气气味 B.B

C.C

取样,分别点燃 D.D

取样,分别足量加水,观察现象 观察颜色 观察颜色 取样,在分别放在石棉网点燃 观察现象 灰水,振荡 方法一 方法二 B.Na2SO4

C.CO(NH2)2

D.Ca(H2PO4)2

分别向集气瓶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分别向集气瓶内滴入等量,且足量的澄清石且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呼出的气体,无现象的是吸入空气,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区分木炭粉和二氧化锰,方法一、观察颜色,两种固体都是黑色粉末,无法区分,不正确;方法二、取样,在分别放在石棉网点燃,能燃烧的是炭粉,不能燃烧的是二氧化锰,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区分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方法一、取样,分列足量加水,观察现象,两种物质都能溶于水,无法区分,不正确;方法二、观察颜色,两种物质都是白色固体,无法区分,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区分酒精和水,方法一、闻气味,有香醇味的是酒精,无味的是水,正确;方法二、取样,分别点燃,能燃烧的是酒精,不能燃烧的是水,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9.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t1℃时,两只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不相等 C.t2℃时,两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t2℃时,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C

【解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A、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所以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中曲线M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B、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两只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相等,错误;C、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所以t2℃时,两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正确;D、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t2℃时,溶剂质量相等,溶质质量不相等,所以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错误。故选C。

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的是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倡导大家要爱护自然环境。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农业上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可以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B.任意排放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 C.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采取就地掩埋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生活垃圾 【答案】C

【解析】A、农业上施加农药和化肥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但是要合理施加,不能过量,否则会污染空气或破坏土壤,故错误;

B、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 C、大量植树造林可以防止空气污染,改善空气环境,故正确;

D、生活垃圾应该集中处理,合格后排放,随意掩埋生活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故选C。 11.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A.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B.鉴别硝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取样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测量温度变化 C.鉴别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进行检验 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取样,加入适量盐酸 【答案】A

【解析】A、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氧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与铜反应产生氧化铜,而单质不能与铜反应,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故选项正确;

B、鉴别硝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取样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水,都没有明显的吸放热现象,测量温度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酚酞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鉴别盐酸(显酸性)和氯化钠(显中性)溶液,取样,分别滴加酚酞溶液都为无色,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不需要取样,直接加入适量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

【答案】C

【解析】A.若甲是碳酸钙,则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程中放热,因此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选项A正确;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水分解生成氧气,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碳和水也能反应,因此丁可以是单质碳,选项B正确;

C.若甲是碳酸钠,如果跟硫酸反应则乙是硫酸钠,但硫酸钠转变成的丙不能和氯化钡反应,则丁不可以是氯化钡,选项C错误;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是复分解反应,选项D正确。故选C。

13.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物质是 A.O2 B.N2 C.CO2 D.H2O 【答案】B

【解析】A、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分别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0.03%。综上,选B。

14.粗盐提纯实验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图示物品和砝码放颠倒了,操作错误; B、取用药品时,试剂瓶塞应倒放,防止污染试剂,图示操作错误;

C、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视线应和凹液面的最低处水平,图示操作正确; D、不能用手拿热的坩埚,以免烫伤,应用坩埚钳夹取,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睛】

在使用固体溶解配制溶液时,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其中称量包括称取溶质质量和量取溶剂体积,两个操作应先称取溶质再量取溶剂。

15.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是19

B.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7:13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前的总质量为14g+26g+3g+5g=48g,反应后的总质量为2g+xg+3g+36g=(41+x)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41+x=48,解得x=7,则有: A、x的值是7,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使不反应的杂质,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乙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在反应增加是生成物,甲和乙反应生成丁,丁一定是化合物,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2):(26-7)=12:19,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的直方图及数据计算出未知的质量,再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尤其注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使不反应的杂质。 16.精准扶贫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下列帮扶措施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建立销售网络 B.腐熟农家肥 C.推进扶贫小额信货 D.清理池塘 【答案】B

【解析】A、建立销售网络,是通过互联网为媒介的销售途径,一般商品本身没有变化,即销售过程中没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腐熟农家肥是指各类家畜粪便等,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成为作物可利用的养分和腐殖物质,因此,

腐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推进扶贫小额信货,需要通过银行的一种信贷,信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清理池塘中包括清整池塘和药物清塘,清整池塘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17.如图是元素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值是38

C.该粒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 【答案】C

B.该粒子含有5个电子层 D.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解析】A、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2+8+18+8+2=38,选项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Sr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S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S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故选C。 18.下列实验方案可行且相应方程式书写正确、反应基本类型标注的也正确的一组是( ) A.用灼热的CuO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CO+CuO===CO2+Cu 置换反应 B.用Cu(OH)2和Na2SO4反应制备NaOH Cu(OH)2+Na2SO4C.用金属Fe和稀盐酸反应制取FeCl3 2Fe+6HCl

CuSO4+2NaOH 复分解反应

?2FeCl3+3H2↑ 置换反应

D.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 2NaHCO3===Na2CO3+CO2↑+H2O 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A、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既除了一氧化碳又增加了二氧化碳,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Cu(OH)2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碱,不能与Na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OH,故B错误; C、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生成氯化铁,故C错误;

D、碳酸钠热稳定性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D。 19.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国际社会强列反响,使能源和环境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下列观点或做法完全正确的是( )

?A.保护空气 a.禁燃烟花爆竹——降低PM2.5 b.CO2增多——酸雨 c.SO2排放——温室效应 C.垃圾处理 a.焚烧垃圾——减少“白色污染”, 环保 b.回收废电池——保护土壤 c.禁烧秸秆——减轻雾霾 A.A 【答案】C

B.B

C.C

B.爱护水资源 a.用淘米水浇花——节约用水 b.活性炭——除自来水异味 c.污水处理——防止水污染 D.能源利用 a.发现大量可燃冰——无能源危机 b.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 c.车用乙醇汽油——无尾气污染 D.D

【解析】A、.CO2增多——温室效应,SO2排放——酸雨;C白色污染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引起的污染;D、可燃冰与煤、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不能缓解能源危机;车用乙醇汽油——尾气中也有有害气体和烟尘,同样会污染空气。选B

20.SO2与酸雨的形成有关,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设: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计算,

X+(-2)×2=0求得X=+4.故选A.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二、填空题

2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制作饺子的原料有:面粉、肉馅、蔬菜、植物油、调味剂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小明去采摘草莓。

①草莓大棚所用的塑料薄膜属于_______(填序号,下同); A.有机合成材料 B.无机材料 C.复合材料

②用发酵后的牛奶做肥料,种出的草莓又大又甜。发酵后的牛奶含有C、H、O和N等元素。浇“牛奶”相当于施加了_______。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B.+2

C.-1

D.-2

①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Ⅰ.实验1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Ⅱ.通过实验2,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面粉 A A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使用的酸的种类不同 Fe + CuSO4 =Cu + FeSO4

【解析】(1). 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

(2). 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选A。 (3). 牛奶中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是氮肥;故选A。

(4). 稀盐酸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5). 根据控制变量原则探究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时,应使用的酸的种类相同使用的酸的种类不同,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6).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 + CuSO4 =Cu + FeSO4。

点睛:①实验探究过程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即对照的一组实验,只有研究因素不同,其它所有影响因素都要相同。②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三、实验题

22.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实验室若用石灰石和

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选用此装置收集的依据是______;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 E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FE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气体集满。

【解析】(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干燥氧气用浓硫酸,选择F,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干燥的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选择装置E;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气体集满。

23.如图是教材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是否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甲图实验的现象和丙图实验的现象的对比,可以说明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反应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______________(填“操作”),再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

(3)仅凭上述实验还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因为上述实验还没有探究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具体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是张南同学探究影响H2O2分解因素时所记录的部分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用足量等体积H2O2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催化剂/时间(min)/浓度 加入Wg MnO2 30%H2O2溶液 0.2 15%H2O2溶液 0.8 5%H2O2溶液 2.0 【答案】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加快反应速率 2H2O2

MnO2 2H2O+O2↑ 洗涤、干燥 待试管中

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或将干燥后的二氧化锰再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观察是否加快反应速率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

【解析】(1)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迅速分解产生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MnO22H2O+O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比可知,二氧化锰加快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2)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涤、干燥,再称量;

(3)探究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的做法是待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或将干燥后的二氧化锰再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观察是否加快反应速率;

(4)由实验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 四、流程题

24.硼(B)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难溶性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H2O+2H2SO4已知:①Mg2B2O5·

2MgSO4+2H3BO3 ②CaSO4微溶于水

③H2O2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 ④Fe3+、Fe2+、Al3+以氢氧化物形式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 Fe3+ Fe2+ Al3+ 开始沉淀 1.14 5.85 3.0 完全沉淀 3.0 8.35 4.7 请回答下列问题:利用______(填物质名称)的磁性,可将该物质直接从“铁硼矿粉”中分离。酸浸时,矿粉中的金属氧化物会和酸反应,试写出Fe2O3酸浸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为了提高浸出速率(即加快反应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写出一条)。操作a为______,“浸渣”中含有CaSO4和______(填物质化学式)。“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溶液,然后再调节溶液的pH约为5,目的是_____。制得的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

【答案】 四氧化三铁 Fe2O3+3H2SO4=Fe2(SO4)3+3H2O 搅拌(或加热) 过滤 SiO2 将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使铁离子和铝离子完全沉淀 Na2SO4

【解析】(1)根据四氧化三铁有磁性解答;(2)根据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解答;(3)根据搅(4)根据过滤操作解答;(5)根据H2O2拌和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解答;根据原物质中含有难溶性SiO2解答;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 ,进一步将铁离子和铝离子通过控制pH为5使之完全沉淀解答;(6)根据酸浸时加入硫酸及调节pH用到氢氧化钠解答。(1)由于四氧化三铁有磁性所以对应的矿石叫磁铁矿,所以可以利用四氧化三铁的磁性,可将该物质直接从“铁硼矿粉”中分离;(2)酸浸时,矿粉中的金属氧化物会和酸反应,Fe2O3酸浸时是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3)为了提高浸出速率(即加快反应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搅拌(同时温度越高,反应越快,所以也可以加热加速反应的进行);(4)操作a是固

液分离,为过滤;“浸渣”中含有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的CaSO4以及原物质含有的不溶于硫酸的 SiO2;(5)“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溶液,然后再调节溶液的pH约为5,目的是将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进一步将铁离子和铝离子通过控制pH为5使之完全沉淀;(6)由于过程加入了硫酸进行酸浸以及调节pH用到氢氧化钠,制得的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为 Na2SO4。 五、推断题 25.【答案】四、科学探究题 26.【答案】

2021年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8 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x的值为∶38-2-8-8-2=18.故A错误。B.锶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故C错误。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D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2.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答案】C

【解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Cl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物质的鉴别所选用的方法正确;

实验目的 鉴别FeCl3、NaCl、NaOH、MgCl2四种溶液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除去N2中的少量O2 B.B

C.C

试剂或方法 不另加试剂 水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过滤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D

B、碳酸钙难溶于水,NaOH、NaCl、NH4NO3均易溶于水,但分别使温度升高、温度变化不大、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物质的鉴别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C、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除杂所选用的试剂错误;

D、O2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故选:C。

3.下列各组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A.A 【答案】B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这样做只能把铜粉分离出来,铁粉反应掉了,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NH4NO3属于铵态氮肥,加Ca(OH)2固体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硝酸钾不能,故选项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D、过量的Fe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4.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无机物

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7 C.相对分子质量为191 D.由31个原子构成 【答案】C

实验目的 稀释浓硫酸 分离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 鉴别化肥 KNO3 和 NH4NO3 除去 FeCl2 溶液中的 CuCl2 B.B

实验方案 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取样,加 Ca(OH)2 固体混合研磨,闻气味 加入过量的 Fe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C

D.D

【解析】A、该物质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B、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7;故选项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12×12+1×17×14×16=191;故选项正确; D、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12+17+1+1=31个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C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C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D.t2°C时,100gA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A的质量为30g 【答案】D

【解析】A. 由图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选项正确;

B. t1°C时,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中,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100%,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正确;

C. 由图可知, t2°C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选项正确;

D. t2°C时,A的溶解度为30g,100g的水中能溶解A的质量为30g,100g中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小于30g,选项错误。 故选D。

6.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由我国主办,主场活动将在杭州举行。今年世界环境日聚焦“空气污染”主题。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答案】B

【解析】A、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但它本身不能燃烧,不能做燃料,不符合题意;

溶解度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可以用于飞艇、闪光灯、液氦冷冻机、霓虹灯等,不符合题意;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物质的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面发霉 B.雪融化 C.煤干馏 D.铜生锈 【答案】B

【解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思路进行解答。

【详解】A、面包发霉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雪融化的过程只是微粒间隔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铜生锈是铜在氧气、水、二氧化碳参与下,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8.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用酚酞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A、用酚酞无法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因为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会变色; B、水可以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因为生石灰可以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石灰石没有变化; C、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中木条会立刻熄灭,而在空气中可以继续燃烧; D、用氯化钡溶液可以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因为后者会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的沉淀; 故选A.

9.在天宫二号实验室中,航天员将研究一种叫作多晶碲化锌的新型材料.由图可知,下列关于碲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B.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D.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A.碲原子核外有52个电子 C.碲原子的质量为127.60

B.碲原子有52个质子 D.碲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2,表示原子序数为5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2,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2,表示原子序数为5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碲原子有52个质子,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0,而不是碲原子的质量为127.60,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碲,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0.比较、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事实推理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硫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进行得更快、更剧烈,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B.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那么C60完全燃烧也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C.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所以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因此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 【答案】C

【解析】A、纯氧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多,硫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进行得更快、更剧烈,说明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故选项推理正确;

B、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C60完全燃烧也一定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推理正确; C、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C。

11.小明同学用已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B.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用托盘天平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的落质质量分数小于3%

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 【答案】B

【解析】A、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有:50g×3%=(50g-x)×6%,x=25g。通过计算该实验量取液体积是25mL,所以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和6%的氯化钠溶液,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是用6%的氯化钠溶液加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不用称量固体,所以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用托盘天平,符合题意;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大于实际体积,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所得溶液的落质质量分数大于3%,不符合题意;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某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检验某气体为CO2 铁粉 鉴别硫酸钾和硝酸铵两种化肥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方案一 用磁铁吸引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加BaCl2溶液 加紫色石蕊试液 方案二 A.A 【答案】C

加稀盐酸 B.B

加澄清石灰水 C.C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D

加硝酸银溶液 【解析】A、磁铁能够吸引铁粉,稀盐酸不能和铜反应,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过滤得到铜,不过滤不能把铜和氯化亚铁溶液分离,该选项不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通入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但是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氮气等气体都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检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正确; C、加入氯化钡,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钾,不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铵,可以用氯化钡检验硫酸钾和硝酸铵,加熟石灰研磨,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硝酸铵,不能产生气味的是硫酸钾,可以用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区分硫酸钾和硝酸铵,该选项正确;

D、加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盐酸,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可以用石蕊试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盐酸,加硝酸银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区分氯化钠和盐酸,该

选项不正确。 故选:C。

1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 倾倒液体

C.给试管加胶塞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D

【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在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4.下列各种铜矿石的主要成分中,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 A.赤铜矿(Cu2O) B.辉铜矿(Cu2S) C.斑铜矿(Cu5FeS4) D.孔雀石[ Cu2 (OH)2CO3] 【答案】D

【解析】A、赤铜矿中含有铜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 B、辉铜矿中含有铜元素和硫元素两种元素; C、斑铜矿中含有铜、铁、硫三种元素; D、孔雀石中含有铜、氢、碳、氧四种元素; 故选:D。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

B.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D.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x的溶液,则物质X可能是稀盐酸或者水

【答案】C

【解析】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开始加入碳酸钾与盐酸反应,没有沉淀生成,当盐酸反应完后,继续滴加碳酸钾溶液,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项A不正确; B、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横坐标是一氧化碳的质量,纵坐标是固体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消耗的一氧化碳质量增加,固体氧化铁的质量不断减少,当氧化铁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但不为0,故选项B不正确;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二氧化锰的质量,在这个反应里,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C正确;

D、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x的溶液,横坐标是x溶液的质量,纵坐标是pH,随着x质量的增加,溶液的pH不断减小,一直减小到溶液的pH小于7,所以物质x是酸,不可能是水,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6.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溶液中有Fe2+,不溶物为Ag B.溶液中有Fe2+,不溶物为Fe、Ag

C.溶液中有Fe2+、Ag+,不溶物为Fe D.溶液中有Fe2+、Ag+, 不溶物为Ag 【答案】C

【解析】A、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若铁恰好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则溶液中有Fe2+,不溶物为Ag,不符合题意;

B、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若铁是过量的,则溶液中有Fe2+,不溶物为Fe、Ag,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中有Fe2+、Ag+, 说明铁已经完全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不溶物为Ag,不可能有铁,符合题意; D、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若铁的量不足,硝酸银溶液有剩余,则溶液中有Fe2+、Ag+, 不溶物为Ag,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17.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答案】D

【解析】盛有可溶于水的气体的试管,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气体溶于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水性越强,试管内的液面越高;不易溶于水的试管内没有液体。所以观察图形可知,甲气体易溶于水,丙气体不易溶于水,乙气体处在甲气体和丙气体之间,据此判断ABCD的正确与否。 【详解】A、丙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故错误;

B、应是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而不是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故错误;

C、甲气体易溶于水,我们只能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甲气体,而无法判断可否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故错误;

D、丙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正确.

故选D.

18.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是学科基本素养的基石之一。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变化观: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微粒观: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守恒观:加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D.分类观:在人体所需元素中钙、钠属于常量元素,铁、碘属于微量元素 【答案】C

【解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从物质构成角度分析,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可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必须是参加反应的,加入反应物质量总和包含可能没参加反应或反应剩余于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人体中常量元素包括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包括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因此,在人体所需元素中钙、钠属于常量元素,铁、碘属于微量元素,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固体溶解时都放出热量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错误;B、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错误;C、固体溶解时不一定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错误;D、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那么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故选D。 20.下列实验过程与图象描述相符合的一组是( )

A.向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B.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加入稀硫酸

C.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向盐酸和FeCl3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 向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溶液质量应增加。故A错误。B. 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加入稀硫酸。镁比锌活泼,等质量的镁、锌,镁比锌产生的气体多。故BC.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正确。氢氧化钠过量时PH>7. D. 向盐酸和FeCl3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先没有沉淀,后才生成沉淀。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过程与图象描述。 二、填空题

21.如图是燃气灶示意图与有关燃煤烟气的化工工艺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是燃气灶的图片。图片中含有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其原因可能是_____。此时就需要_____(填“增大”或“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2)利用燃煤烟气生产Na2SO4和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Na2SO4制备装置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_____。

②Na2SO4制备装置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 ③乙烯制备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塑料旋钮 燃料燃烧不充分(或空气或氧气不足) 增大 SO2、O2、NaCl、H2O S、O

2CO2+2H2O通电C2H4+3O2

【解析】(1)塑料旋钮是有机合成材料,铜火圈的铜是金属材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若产生的火焰不是蓝色,而且锅底发黑,则说明甲烷没有充分燃烧,并且有炭黑附着在锅底。为了能够让其充分燃烧,可以增大甲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答案为:塑料旋钮、燃料燃烧不充分(或空气或氧气不足)、增大;

(2)①Na2SO4制备装置中,因为生成物含有硫酸钠、HC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除二氧化硫、氧气外,还应该有钠元素、氯元素、氢元素。因为选用的是海水,所以对应的物质应该为氯化钠和水。故答案为:SO2、O2、NaCl、H2O;

②根据分析可知,Na2SO4制备装置中,发生的反应如下:2SO2+O2+4NaCl+2H2O=2Na2SO4+4HCl。通过分析可知,反应前,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反应前,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硫酸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其余的元素在反应前后不变。故答案为:S、O;

③乙烯的制备装置中,生成物是乙烯和氧气,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应该包括碳、氢、氧三种元素。二氧化碳中包括碳元素和氧元素,则氢元素应该来自于硫酸溶液中的水。所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氧气。故答案为:2CO2+2H2O三、实验题

22.请你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通电C2H4+3O2。

仪器f的名称是_____;同学们在实验

室欲用方框内的仪器完成高锰酸钾制成氧气的实验,还需补充的一种主要仪器是_____.装置A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请你指出能用图B装置来干燥并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两条性质.①_____②_____.小丽同学在实验室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发现石蕊溶液变红,请你帮助她找出石蕊溶液变

红的原因①_____;②_____.

【答案】集气瓶 酒精灯 CaCO3+2HCl═CaCl2+H2O+CO2↑ 不与浓硫酸反应 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使石蕊试溶液变红.

【解析】(1)仪器f是收集和贮存气体的集气瓶;

(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图示中无酒精灯,故须补充;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4)根据干燥剂选择的基本原则:不能和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反应,B装置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浓硫酸反应;

(5)小丽同学在实验室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发现石蕊溶液变红,可能是所用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使石蕊变红,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红;

23.利用分类、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化学,会获得许多化学知识。 下图实验或实验存放的药品: A 铁生锈实验 B 通入CO2 C 测定空气中O2体积分数 D 碱的化学性质 (1)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组是______(填字母),在这一组实验中,根据反应的速率又将氧化反应分为______________。一些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实验B:CO2+H2O===H2CO3,所以SO2

..对应的酸是H2SO3,硫元素化合价不变;这里的对应是指某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而N2O5对应的酸是_______。由此,在实验C中,磷燃烧后,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C 剧烈的氧化(反应)缓慢的氧化(反应) HNO3 P2O5+3H2O==2H3PO4

【解析】铁生锈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五氧化二磷和大会反应生成磷酸。

【详解】(1) 铁生锈生成氧化铁,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发生氧化反应的一组是AC,在这一组实验中,根据反应的速率又将氧化反应分为剧烈的氧化(反应)和缓慢的氧化(反应)。 (2)一些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实验B:CO2+H2O=H2CO3,所以

SO2对应的酸是H2SO3,硫元素化合价不变;这里的对应是指某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而N2O5对应的酸是

HNO3。由此,在实验C中,磷燃烧后,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P2O5+3H2O=2H3PO4。

【点睛】

氧化反应分为剧烈的氧化(反应)和缓慢的氧化(反应)。 四、流程题

24.镀锌铁片是在铁皮上均匀镀上一层锌。某小组为测定10g镀锌铁皮上锌的质量,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⑴步骤Ⅰ中溶解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Ⅲ洗涤的目的是为了除去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Ⅳ是______________

⑵利用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测定结果偏大,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

⑶若将方案中的稀盐酸换成硫酸亚铁溶液,为达到实验目的,写出步骤Ⅰ中的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 【答案】(1)①Zn+2HCl=ZnCl2+H2↑ ②铁片表面残留的氯化锌溶液 ③干燥

(2)实际操作中不容易判断锌层恰好完全被酸溶解,稀盐酸会稍过量,铁与盐酸反应,反应后称量的铁片的质量会低于实际值

(3)先将镀锌铁片研碎,加入足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颜色仍呈浅绿色(或直接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后不断搅拌、充分振荡也可)

【解析】试题分析:(1)步骤Ⅰ中溶解锌是加入稀盐酸,故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步骤Ⅲ洗涤的目的是为了除去:铁片表面残留的氯化锌溶液,步骤Ⅳ是干燥

(2)利用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测定结果偏大,其原因是:实际操作中不容易判断锌层恰好完全被酸溶解,稀盐酸会稍过量,铁与盐酸反应,反应后称量的铁片的质量会低于实际值

(3)将方案中的稀盐酸换成硫酸亚铁溶液,实际就是利用反应原理:FeSO4+Zn==ZnSO4+Fe,这样就不存在会继续与铁反应的这种情况,但为了是反应充分进行,故应先将先将镀锌铁片研碎,加入足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颜色仍呈浅绿色(或直接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后不断搅拌、充分振荡也可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除杂 五、推断题 25.【答案】四、科学探究题 26.【答案】

2020-2021学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word版

一、单项选择题

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答案】D

【解析】除杂要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能和原物质反应。

【详解】A、Zn和Fe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正确;

B、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正确;

C、一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在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能发生爆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 D、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故选D。

2.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Fe NaCl CO FeCl2溶液 杂质 Zn KNO3 O2 CuCl2 B.B

除杂方法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通过灼热的铜网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C.C

D.D

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 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D

【解析】A、观察流程图发现开始的反应物是铝镓合金,最终的生成物是铝镓合金,所以铝镓合金能循环使用,选项A正确;

B、太阳能的利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因此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选项B正确;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而氧气属于单质,选项C错误;

D、铝镓合金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物是氧化铝、氢气和镓,相当于镓未参加反应,所以实际上发生的反应是

,选项D正确。故选D。

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X 4 0 Y 10 12 Z 1 15 Q 21 待测 A.反应物是X和Y,成物是Q和Z B.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1 C.参加反应的X与Q的质量比是1∶3 D.反应后生成15 g Z 【答案】C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4 g﹣0 g=4 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 g;反应前后Y的质量增加了12 g﹣10 g=2 g,故Y是生成物;同理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15 g﹣1 g=14 g;Q应是反应物,由质量守恒定律,且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 g+2 g﹣4 g=12 g,故待测的数值为21g﹣12 g=9 g。A、根据分析,可知反应物是X和Q,生成物是Y和Z,故选项说法错误;B、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 g﹣10 g=2 g,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4 g+2 g﹣4 g=12 g,故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6,故选项说法错误;C、参加反应中X、Q的质量比为4 g∶12 g=1∶3,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15 g﹣1 g=14 g,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4.盐在日常生活中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类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来保鲜食品 B.硝酸钾在农业上可用作复合肥 C.农业上常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纯碱除去面粉发酵生成的酸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用盐的用途,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亚硝酸钠具有毒性,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 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具有杀菌的作用,纯碱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来解答。A、亚硝酸钠具有毒性,不能用于保鲜食品,故A错误;

B、硝酸钾的组成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B正确; C、硫酸铜具有杀菌的作用,能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C正确;

D、碳酸钠能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除去酸,故D正确。故选A 5.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合理的是

A.区分两种常见氮肥氯化铵和硫酸铵,可以通过取样,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分辨 B.除去二氧化锰中的氯化钾,可以通过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达到目的 C.Ca(NO3)2、Na2CO3、NaCl、HNO3不另加试剂就不能将它们区别开来 D.在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操作为②③④

③测某浓度浓硫酸的①探究酸碱中和 ②过滤操作 pH 【答案】D

④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析】A、氯化铵和硫酸铵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因此无法通过取样,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分辨,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通过加水溶解、过滤即可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将四种试剂两两混合,有一次沉淀生成,一次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只有沉淀产生的是硝酸钙,只有气泡产生的是硝酸,无现象的是氯化钠,不另加试剂可以将它们区分,不符合题意;

D、①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向烧杯中逐渐滴加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不变色,红色逐渐消失,故可以探究酸碱中和,操作正确; ②过滤操作需“一贴、二低、三靠”,另外还要用玻璃棒引流,操作错误;

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试纸变黑,不能用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值,操作错误; ④稀盐酸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操作错误。 故错误的操作为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6.如表实验中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择 A B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检验某天然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pH试纸 鉴别羊毛与合成纤维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一点燃,闻气味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 D 氧化碳 A.A 【答案】B

B.B

C.C

通氧气,点燃 D.D

【解析】A、检验某天然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应该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pH试纸用来测溶液的酸碱度,选项错误;

B、鉴别羊毛与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反之为合成纤维,选项正确; C、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如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所得溶液为氯化亚铁溶液,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选项错误。 故选B。

7.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A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也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 B.B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 C.C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

D.D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 【答案】A

【解析】A、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氢气的质量从0逐渐增加,稀盐酸完全反应,氢气质量不再增加,A图中横坐标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苛性钠部分变质,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生成气体的质量先为0,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 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A图中横坐标不能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A选项图像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B、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钙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少至0,溶质质量逐渐减小至0,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减少至0,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至0,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溶质质量逐渐增加,溶液中阴阳离子逐渐增加,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加,B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B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钾元素守恒,反应过程中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保持不变,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不影响钾元素质量,C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C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浓硫酸,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逐渐增加,硫酸不挥发,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一段时间后,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都不再变化,另外浓硫酸不是100%的纯硫酸,溶剂质量和溶液质量的起始质量不为0,D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D选项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A。

8.科学技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下列技术或工艺中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量子技术的信息传输 C.机器人踢球 【答案】B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量子技术的信息传输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选项A不正确; B、石墨转换成新物质石墨烯,是化学变化,选项B正确;

C、机器人踢球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选项C不正确; D、太阳能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选项D不正确。

B.石墨转换石墨烯 D.太阳能发电

故选:B。 【点睛】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9.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下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 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 B.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升高而增大 C.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的溶解度为 0.04g D.450℃时,可得到 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 【答案】C

【解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要指明温度,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升高而减小,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的溶解度为 0.04g,正确;D、450℃时,CaCl2的溶解度小于0.02g,不可能得打0.04%的溶液,错误。故选C。 10.下列关于O2的“自述”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我能让铁生锈 B.我能用排水法收集

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 D.我能供给呼吸 【答案】C

【解析】A、能让铁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A错误;

B、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性质,既利用了化学性质又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误;

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C正确; D、能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1.构成二氧化碳的基本微粒是

A.原子 B.离子 C.分子 D.电子 【答案】C

【解析】构成二氧化碳的基本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选C。

12.下列是我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安庆黄梅戏 B.徽州石头雕刻

C.界首彩陶烧制 D.凤阳花鼓灯

【答案】C

【解析】A、安庆黄梅戏只是演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徽州石头雕刻只是雕刻成不同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界首彩陶烧制过程中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凤阳花鼓灯是用鼓做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13.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小 B.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内的水都可用细沙代替 C.金属铝和金都耐腐蚀,是因为金属铝和金化学性质不活泼

D.配置10%的稀硫酸,量取水和浓硫酸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都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A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剂质量增大,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有挥发性,溶质挥发,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选项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有毒气体,水能吸收二氧化硫,但沙子不能;故选项错误;

C、铝的化学性质活泼,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错误;

D、配置10%的稀硫酸,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则量取水的实际质量偏小,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4.理化知识应用广泛,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利用紫外线辅助鉴别纸钞的真伪 B.用热塑性塑料制造炒菜锅的手柄 C.用细铜丝代替熔断的电路保险丝 D.用亚硝酸盐代替食盐进行烹饪 【答案】A

【解析】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利用紫外线的这个特点可鉴别纸钞的真伪,故A正确; B、用热固性塑料制造炒菜锅的手柄,不是用热塑性塑料,故B错误; C、细铜丝的熔点较高,不可用细铜丝代替熔断的电路保险丝,故C错误; D、亚硝酸盐有毒,不可用亚硝酸盐代替食盐进行烹饪,故D错误。故选A。 1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所产生的气体约是负极气体体积的2倍且能燃烧 【答案】A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耀眼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故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6.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横2溶液至过量。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沉淀随Ba(OH)2溶液的加入逐渐变大,稀硫酸反应完后不再增加,选项A正确;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钡溶液中也含水,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即使反应结束水的质量也应该不断增加,选项B不正确;

C、溶液的pH随Ba(OH)2溶液的加入逐渐变大,选项C正确;

D、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恰好反应时为零,Ba(OH)2溶液过量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选项D正确。故选B。

17.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 A.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氮气、稀有气体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稀有气体。故选B。 【点睛】

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1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B、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故B正确;C、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C错误;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D错误。故选B。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稀释浓硫酸

C.闻药品气味 D.测溶液的pH

【答案】C

【解析】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有气体参与反应,需要在密闭装置内进行,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不得敞口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酸缓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选项B错误;

C、闻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内,闻得气味,选项C正确;

D、测试溶液pH值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加到pH试纸上,不得将pH试纸加入烧杯内,选项D错误。故选C。

20.完成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A.HCl→HNO3 C.Zn→Fe 【答案】D

【解析】A、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AgNO3+HCl=AgCl?+HNO3 ,可以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Ba(OH)2+2HCl=BaCl2+2H2O,可以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

C、锌能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Zn+FeCl2=Fe+ZnCl2,可以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可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CuO+2HCl=CuCl2+H2O,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CuCl2+2NaOH=Cu(OH)2?+2NaCl,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21.下面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B.Ba(OH)2→BaCl2 D.CuO→Cu(OH)2

(1)图1是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氯化钠是由_____和_____ (填粒子符号) 构成的;写出图1生成氯化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图2的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图3反应的生成物是氯化钠和_____(填名称)。 【答案】Na Cl 2Na+Cl2

+

-

点燃2NaCl 复分解反应 二氧化氯

【解析】(1)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该

点燃反应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生成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Cl2

2NaCl;

(2)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图3中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其化学式为ClO2,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NaCl,反应的生成物是氯化钠和二氧化氯。 三、实验题

22.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A

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选用的装置________(填序号)。实验时,如果二氧化碳始终收集不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水槽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漏斗逸出 2KClO3

2KCl+3O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

瓶口,若木条立即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AD 反应物不足(或漏气等,合理即可) 【解析】(1)a的仪器名称为水槽,A装置可以制取液体,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可以防止生成气体从长颈漏斗溢出;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2KClO3加热、MnO22KCl?3O2?,排水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立即复燃,那么证明氧气集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方法为固液反应,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择AD,若二氧化碳收集不满,原因可能是反应物不足,或者气密性差,不能产生足够气体。

23.某班同学到实验室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实验桌上摆放了下列仪器可供选用(铁架台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⑵组合一套制备并收集CO2的实验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⑶如果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⑷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 物质 制取气体的药品 制取气体的反应条件 气体的物理性质 氯气 固体二氧化锰、液体浓盐酸 需要加热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制取氯气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氯气可以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长颈漏斗 A B C 2H2O2

MnO22H2O+ O2↑ 不可以 C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二氧化碳制取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且反应不需要加热,故选AB;气体的收集装置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决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可溶于水,故选C。

(3)制取二氧化碳用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反应,用来制取氧气也要选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的反应,就要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MnO22H2O+ O2↑。

(4)制取氯气,不可以采用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因为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收集氯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为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所选仪器是C。 四、流程题

24.化学与能源开发

Ga)氢能源是理想能源,氢能源开发一直是前沿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一。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镓:

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铝镓合金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用该合金与铝片相互刻划,发现铝片上有划痕,说

明 。氢气是一种能源,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 。反应①中镓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 。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写出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

【答案】(l)混合物 合金的硬度大(或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成分金属或铝镓合金的硬度比铝大等)

O2(2)2H2+?点燃2H2O 燃烧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产物无污染 )

催化剂或嫁+3H2O(3)催化作用(催化或催化剂) 2Al?Al2O3+3H2? 置换反应

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或使用了高效催化剂等)

(4)2Ga+6HCl=2GaC13+3H2↑ 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镓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氢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氢气分子(或2Ga+6H+=2Ga3++3H2)

【解析】试题分析:(l)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铝镓合金属于混合物;用该合金与铝片相互刻划,发现铝片上有划痕,说明:合金的硬度大(或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成分金属或铝镓合金的硬度比铝大等)

O2(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是:燃烧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产物无污染 )

点燃2H2O;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

(3)反应①中镓在反应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故它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催化或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

+3H2O式是:2Al?催化剂或嫁Al2O3+3H2?;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

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电解水需要使用电,故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或使用了高效催化剂等)

(4)根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反应中容易失去,形成正三价的化合物,故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Ga+6HCl=2GaC13+3H2↑;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镓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氢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氢气分子(或2Ga+6H+=2Ga3++3H2)

考点:物质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合金的优良性能等 五、推断题

25.【答案】四、科学探究题 26.【答案】

2020-2021学年考前冲刺必刷卷化学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河南武陟油茶主要原料为精粉麦面,做粥之前,要先用油把面炒熟,所以人们将这种粥称为油茶,该油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A.维生素 【答案】C

【解析】人体需要六类营养物质,分别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无机盐等。 【详解】A、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故A不正确; B、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属于糖类,故B不正确; C、精粉麦面中富含淀粉,则提供的营养素是糖类,故C正确; D、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豆类,故D不正确。故选C。

2.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死伤惨重,教训深刻。下列有关火灾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着火——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C.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气阀并轻轻开窗通风 D.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答案】D

【解析】A、森林着火——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可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管道着火,应立即关闭阀门,清除可燃物,然后开窗通风,稀释天然气的浓度,不符合题意; D、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会损坏电器,并且有触电的危险,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下列有关质量关系图像中不正确的是

B.淀粉

C.糖类

D.蛋白质

A. B.

C. D.

【答案】C

【解析】盐酸与氯化钙混合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盐酸先与碳酸钠,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此时先出现气泡,在盐酸被消耗完毕后,二氧化碳不在生成,气体质量不再增加,然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再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这时才有沉淀出现,质量增加,当氯化钙被消耗完毕后,不再产生沉淀,沉淀质量不在增加。

【详解】A、图像表示的沉淀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关系,由分析可知,碳酸钠一开始加入先与盐酸反应,在盐酸消耗完毕后,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继续加热碳酸钠溶液,沉淀增加,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增加,所以沉淀随碳酸钠加入量的关系时,开始没有沉淀,过一段时间沉淀出现,质量增加,直至氯化钙消耗完毕,质量不再变化,选项A正确;

B、图像描述描述气体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关系,碳酸钠溶液加入后,先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随着不断加入碳酸钠,二氧化碳生成量增加,当盐酸反应完毕后,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加,气体质量不改变,选项B正确;

C、盐酸与氯化钙溶于水,形成溶液,在不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溶液质量也存在,不能为零,选项C错误; 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随着碳酸钠加入,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加,当盐酸与氯化钙全部反应完毕后,氯化钠质量不再增加,选项D正确。故选C。

4.某实验室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 ) A.AgNO3溶液 【答案】B

【解析】A、AgNO3溶液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后废水仍显酸性,不能将废水调至中性.

B、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生成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能将废水调至中性. C、稀醋酸显酸性,加入稀醋酸后废水仍显酸性,不能将废水调至中性. D、KNO3溶液显中性,加入KNO3溶液后废水仍显酸性,不能将废水调至中性. 综上所分析:只有B选项符合要求. 故选B.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应直接加热,不必进行预热 C.实验时,若固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g~2g

B.NaOH溶液

C.稀醋酸

D.KNO3溶液

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 【答案】D

【解析】A、滴管滴加液体时,应悬于试管上方,不得与试管内壁接触,避免污染试剂,选项A错误; B、试管加热液体前应先预热,避免局部过热引起试管炸裂,选项B错误; C、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盖满试管底部,选项C错误;

D、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壁,以免液体洒出,选项D正确。故选D。 6.下列物质转化中,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CaCO3

高温CaO+CO2?

B.CaO+H2O=Ca(OH)2 C.Ca(OH)2+2HCl=CaCl2+2H2O D.CaCl2+BaCO3=CaCO3+BaCl2 【答案】D

【解析】A、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可以采用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

高温CaO+CO2?,选项化学方程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可以加入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选项化学方程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转化为氯化钙,可加入稀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选项化学方程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钡为不可溶盐,与可溶盐氯化钙不反应,选项化学方程式不存在,故符合题意,故选D。 7.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C.用100mL量筒量取5mL蒸馏水 【答案】A

【解析】A. 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选项正确;

B. 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可用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处理,不能用NaOH溶液中和,因氢氧化钠溶液有非常强的腐蚀性,选项错误;

C. 根据量筒的选取原则:被量取的液体体积与量筒的量程越接近越好,应用10mL量筒量取5mL蒸馏水,选项错误;

D.铁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而铜不与盐酸反应,除去 Fe粉中的Cu:如加入稀

B.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可用 NaOH溶液中和 D.除去 Fe粉中的Cu:加入稀盐酸,过滤

盐酸,过滤,会导致主要成分铁被反应掉,选项错误。 故选A。

8.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65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 g

B.将t2℃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C>A C.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 D.从含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B,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t1℃时,A的溶解度为30g,故t1℃时,65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

65g?30g?100%=15g,含有溶剂:65g-15g=50g,不符合题意; 130gB、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将t2℃下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B还是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t2℃下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物质t1℃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t1℃时B的溶解度>t2℃可以用t2℃时的溶解度计算,时C的溶解大于t1℃时A的溶解度,故将t2℃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C>A,不符合题意;

C、t2℃时,A、B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故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同,溶液状态未知的情况,无法比较,符合题意;

D、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从含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B,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固体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得出: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9.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艾草中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酮素既是有机物,又是氧化物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g D.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黄酮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必须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氧元素,故不正确;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正确;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1.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故不正确; D.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1个黄酮素分子是由27个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10.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选择公交出行 B.随意燃放烟花 C.使用电子贺卡 D.自带布袋购物 【答案】B

【解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指生活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含碳物质的燃烧,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从节电、节气和回收改变生活细节。故选B。 【点睛】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指生活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含碳物质的燃烧,减少碳氧化物的排放。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称量NaOH固体

【答案】A

【解析】A、稀释浓硫酸,酸入水且搅拌,选项A正确;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三分之一,选项B不正确; C、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选项C不正确;

D、称量氢氧化钠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烧杯中称量,选项D不正确。故选A。

12.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 绿色 ③铁钉质量减轻;④溶液的质量增加。以上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的反应原理:Fe+H2SO4=FeSO4+H2↑,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稀硫酸)逐渐变为浅绿色(FeSO4)溶液 ③铁钉被消耗,铁钉质量减轻;④根据Fe+H2SO4=FeSO4+H2↑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的质量增加;描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D。

13.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A.稀释浓硫酸 B.称11.5g氯化钠 C.测溶液酸碱性

D.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正确;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的正确操作是:左物右码,故B错误;C、用pH试纸测溶液酸碱性的正确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试液或用胶头滴管将试液滴到试纸上,不能直接将试纸放入试液中,故C错误;D、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用嘴吹容易将灯内的酒精引燃,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基本实验操作

14.欲证明生石灰中含有未烧透的石灰石,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热 【答案】C

【解析】A、加热能够使碳酸钙分解,但现象不明显,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加水溶解是否有不溶物难以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碳酸钙都能与盐酸反应,但反应时的现象明显不同;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

B.加水

C.滴加盐酸

D.加指示剂

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所以若生石灰中含有石灰石,则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时,会产生气泡,符合题意;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难溶于水,加指示剂不能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钙,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由Mg(OH) 2和MgO 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1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1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应中,镁原子的总质量不变,即反应前镁的量=反应后硫酸镁中镁的量;由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混合物的质量,可计算镁元素的质量,再利用硫酸镁中镁的质量分数,求出硫酸镁的质量,而混合物与酸的质量之和为反应后溶液质量,最后可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10g×48%=4.8g, 则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4.8g÷而反应后溶液质量=10g+110g=120g, 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20%。故选C

×100%=24g,

B.24%

C.20%

D.30%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能利用元素守恒的方法来计算溶质的质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不可盲目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溶质质量。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足量的铁片与镁条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D.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

【答案】A

【解析】A、足量的铁片与镁条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镁的金属活泼性强,需要反应的时间短,选项A正确;

B、向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立刻产生硫酸钡沉淀,图像起点位置错误,选项B错误;

C、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未加入硝酸钾固体时,未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图像起点位置错误,选项C错误;

D、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选项D错误。故选A。 1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像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 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0℃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多的是a B.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所得物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t2℃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从a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固体a

D.在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C

【解析】A、 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c>a,所得物质溶液,a中溶剂最少,溶解度最小,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少的是a,故A错误; B、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100%,所以饱和b溶液

100g+s的质量分数大于a, 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溶解度增大,无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b>a,故B错误;

C、溶剂越小,溶解的量越少,t2℃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从a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固体a,故C正确;

D、 在t1℃时,a与c溶解度相同,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100%,a物质的饱

100g+s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100%。

100g+s18.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A

【解析】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19.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C

【解析】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错误的说法,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错误;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是错误的叙述,燃烧的达到着火点,故错误;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是正确的叙述,增大了接触面积,故正确; 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是错误的叙述,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故选C

20.如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O2含量 B.检验H2的纯度

C.探究燃烧的条件 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A

【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木炭燃烧生成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符合题意;

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然后靠近酒精灯引燃,如果能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说明氢气不纯,反之则纯,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白磷对照可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照,可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符合题意; 选A。 二、填空题

2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鸡蛋、脱脂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 (2)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 A 塑料保鲜膜 B 橡胶手套 C 棉布围裙

(3)洗涤剂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功能。 【答案】蛋白质 C 乳化

【解析】(1)日常生活中食用的鸡蛋、脱脂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2)塑料保鲜膜、橡胶手套是合成材料,棉布围裙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属于天然纤维。 故选C。

(3)洗涤剂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三、实验题

22.实验室现有石灰石、稀盐酸、髙锰酸钾、火柴、木块、药匙、镊子及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及填写空白。

若补充一种仪器

_____(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可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上述标号④

仪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粉末,并在试管口_____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之后的操作是_____。请将如图制取氧气过程中的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_。

【答案】试管; 2KMnO4 K2MnO4+ MnO2+ O2↑ 用于给(盛放高锰酸钾的)试管加热 放一团

棉花; 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解析】(1)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可制取二氧化碳,补充仪器试管可制取氧气。因为给出的药品中有髙锰酸钾,故制取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 MnO2+ O2↑,在此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用于给

试管中的高锰酸钾加热。(2)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粉末,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堵塞导气管,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导管口放在集气瓶的瓶口。

23.左下图是某同学正在绘制的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般情况下仪器A的作用是_____; (2)在图中标出仪器B的名称_____; (3)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 (4)写出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实验中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的操作是_____;

(6)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右图实验时,观察到: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其原因是_____;

(7)在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常会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答案】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铁架台

2KMnO4ΔK2MnO4+MnO2+O2? 先使酒精灯火

焰在试管的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对高锰酸钾(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纯氧比空气中的氧气含氧量高,所以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吸收二氧化硫,减少(防止)对空气污染 【解析】(1)仪器A试管,试管可以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仪器B的名称铁架台。

(3)题目要求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所以该实验装置图中试管口漏了画棉花,集气瓶最好画半瓶水,代表排水法收集气体,补充完整如下图。

(4)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ΔK2MnO4+MnO2+O2?。

(5)实验中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用酒精灯火焰在试管的下方来回移动,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6)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其原因是纯氧比空气中的氧气含氧量高,所以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7)硫在氧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的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减少对空气污染。 四、流程题

24.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用于钢铁工业、电真空照明材料等行业。黑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化学式为FeWO4、MnWO4),已知钨酸是一种难溶性酸,对热不稳定。用黑钨矿制取钨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FeWO4的名

称是_____,钨酸的化学式为_____。如果在实验室里完成“操作1”,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漏斗、烧杯外,还有_____。“滤液B”中的主要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滤液B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H2在高温条件下还原三氧化钨(W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假设“滤液B”中的溶质的质量是aKg,那么,理论上可得到单质钨的质量是_____Kg(用含a的式子表示)。

【答案】钨酸亚铁 H2WO4 玻璃棒 Na+、WO42- Na2WO4 + 2HCl= 2NaCl+ H2WO4↓ WO3 + 3H2

高温 3H2O + W

184a 294【解析】(1)根据流程图中化学式Na2WO4和化合价规律可知,原子团WO4显-2价,则FeW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盐的命名规则,FeWO4的名称是钨酸亚铁;钨酸的化学式为H2WO4;

(2)根据流程图可知,操作1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1是过滤。如果在实验室里完成“操作1”,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漏斗、烧杯外,还有玻璃棒;

(3)MnO2和Fe2O3不溶于水,Na2WO4 是一种钠盐,能溶于水,在水中电离出Na+和WO42-。“滤液B”中的主要离子是Na+、WO42-,“滤液B与浓盐酸相互交换成分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钨酸的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WO4 + 2HCl= 2NaCl+ H2WO4↓;

(4)H2在高温条件下还原三氧化钨(WO3)生成钨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WO3 + 3H2(5)设:理论上可得到单质钨的质量是x。

根据化学方程式Na2WO4 + 2HCl= 2NaCl+ H2WO4↓,H2WO4

高温 3H2O + W;

高温 WO3 + H2O ,WO3 + 3H2

高温 3H2O + W

Na2WO4~H2WO4~W294184 可得:

akgx294akg184a=kg x=184x294五、推断题 25.【答案】四、科学探究题 26.【答案】

2020-2021学年中考化学四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H2+O2

点燃 2H2O

B.3CO+Fe2O3

高温 2Fe+3CO2

C.BaCl2+CuSO4=BaSO4↓+CuCl2 D.Mg+2HCl=MgC12+H2↑ 【答案】C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C。 2.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煤气燃烧水变蒸气 C.菜刀生锈水果腐烂 【答案】C

【解析】A、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变水蒸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 错误;

B、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剩饭变馊的过程中由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题意

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果腐烂的过程中由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灯泡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冰块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与某些单质和化合物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在化学反应中,氧气能够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C.铁丝、硫、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D.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答案】C

【解析】A、氧气能与某些单质和化合物反应,说明其化学性质活泼,选项A正确; B、氧气可以与多种物质反应,生成氧化物,体现其氧化性,选项B正确;

C、蜡烛为碳、氢化合物,与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不是只有一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选项C错误;

B.瓷碗破碎剩饭变馊 D.灯泡发光冰块熔化

D、体内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以供人体活动,选项D正确。故选C。

4.2019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钔元素是以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门捷列夫命名的。如图为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钔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钔原子的中子数为101 C.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1 D.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1g 【答案】C

【解析】A、钔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钔原子的中子数不是101,质子数是10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01,该选项说法正确; D、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1,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C时,a、c两物质的溶液中都溶解了20g溶质 B.t1°C时, c溶液升温至t2°C会析出晶体

C.t1°C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C时仍然饱和

D.t2°C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答案】D

【解析】A、题目中没有指明a、c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所以在t1 °C时,a、c不一定溶解有20g溶质,选项A不正确;

B、未指明t1 °C时,c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若每100 g溶剂中的溶质质量小于或等于t2°C时c的溶解度,则升温过程便不会有晶体析出,选项B不正确;

C、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过程,b的饱和溶液将会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C不正确; D、在相同条件下,溶质质量越大,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大。t2°C时, 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a、b两物质溶解度均减小,而c的溶解度增大,因此t1 °C时,c溶液中溶质质量仍为t2 °Cc的溶解度,所以c的溶质质量最小,而根据图中信息可知,t1 °C时,b的溶解度大于a,因此此时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b>a>c,即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也为b>a>c,选项D正确。故选D。 6.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CH2

B.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 C.甲、乙、丙都是氧化物

D.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答案】D

【解析】A、根据甲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故结论A不正确;

B、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C2H6O,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故结论B不正确;

C、依据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根据甲物质的化学式C2H4可知它不是氧化物,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可知它是氧化物,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共含有三种元素所以不是氧化物;故结论C不正确;

D、根据丙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则该物质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故结论D正确; 故选:D。

7.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CO(NH2)2 【答案】B

【解析】A、尿酸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B、磷酸二氢铵中同时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C、磷酸钙中只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D、硫酸钾中只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B。

B.NH4H2PO4

C.Ca3(PO4)2

D.K2SO4

8.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吸湿性。点燃时,迅速而完全燃烧,生成 N2和 H2O,并放出大量的热。下列有关N2H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密封保存 C.可用作燃料 【答案】B

【解析】A、因为肼(N2H4)有刺激性气味,有吸湿性,所以应密封保存,选项A正确;

B、肼(N2H4)点燃时,生成 N2和 H2O,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不是两种化合物,因此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B不正确;

C、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点燃时,迅速而完全燃烧,生成 N2和 H2O,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燃料,选项C正确

D、肼(N2H4)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7∶1,选项D正确。故选B。 9.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A.食用水果和蔬菜可为人体补充维生素 C.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缺少铁元素造成的 【答案】A

【解析】A、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食用水果和蔬菜可为人体补充维生素,正确;B、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再次造成空气污染,错误;C、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缺少钙元素造成的而不是缺铁,错误;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和土壤,增产粮食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错误。故选A。 10.关于 NH4NO3 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名称:销酸氨 C.含有两种原子团 【答案】C

【解析】A、名称:硝酸铵,故A不正确; B、摩尔质量:80g/mol,故B不正确;

C、NH4NO3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含有两种原子团,故C正确;

D、NH4NO3中含有NH4+和NO3-,设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x+?+1??4=+1,x=-3,NH4+中氮元素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化合价为-3价,设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y+?-2??3=-1,y=+5,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5价,故D不正确。故选C。

11.将等质量且形状大小相同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等质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摩尔质量:80g

D.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为减少白色污染可将废弃塑料焚烧 D.使粮食增产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完全燃烧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其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

A.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 B.甲可能是镁,乙可能是铝

C.反应结束时,甲一定无剩余,乙可能有剩余 D.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小于乙 【答案】D

【解析】A、从图象中不难看出,金属甲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快,即金属甲的金属活动性强,金属甲比乙活泼,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反应方程式,

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242546,54:6=18:2,即等质

量的金属,镁产生的气体比铝少,且镁比铝活泼,镁产生的气体速率比铝快,故甲、乙两种金属可能分别为镁、铝,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乙产生的氢气更多,所以消耗的盐酸更多,而两实验盐酸的量相同,故与甲反应的盐酸一定剩余,甲已经完全反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量与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和金属的化合价有关,由于金属的化合价不确定,不能比较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12.将一定质量 的铁粉加入HCl, 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下列有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滤液M中可能存在4种阳离子 B.滤液M中至少含2种金属阳离子 C.滤渣N中可能含有Cu和Zn

D.滤渣N的质量可能等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答案】C

【解析】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HCl、Zn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和氯化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和氯化锌反应;

A、滤液M中可能存在4种阳离子,即锌离子、氢离子、铜离子、亚铁离子(铁和部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时),该选项说法正确;

B、滤液M中至少含2种金属阳离子,即锌离子和亚铁离子或铜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滤渣N中不可能含有Zn,这是因为氯化锌不能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滤渣N的质量可能等于加入铁粉的质量,这是因为铁和盐酸反应时滤渣质量减小,和氯化铜反应后滤渣质量增大,当减小的质量和增大的质量相等时滤渣N的质量等于加入铁粉的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澄清石灰水属于 A.溶液 【答案】A

【解析】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A。 【点睛】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4.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B.纯净物

C.乳浊液

D.悬浊液

A. 气密性的检查 B. 浓硫酸的稀释

C. 二氧化碳的验满 D. D液体的量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故选D。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测量容器-量筒;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15.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探究温度对A 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 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探究空气是探究CO2与水C 燃烧的必要条件 D 反生反应 A.A 【答案】A

B.B C.C D.D

【解析】A、红墨水分子在50mL的热水扩散的速度比冷水中快,故能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快,正确;

B、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影响反应的因素时,要控制变量保持一致,探究水对铁钉锈蚀影响时,应控制铁钉都与氧气接触,其中一个不能与水接触,一个与水接触,错误;

C、该实验中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应控制其他变量保持相同,应将红磷换成白磷进行对比实验,错误;

D、酚酞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中都不变色,错误。故选A。

1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实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液体的量取

C.取用固体药品 D.测定溶液pH

【答案】D

【解析】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C、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要用镊子,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直接拿,图中操作错误;D、测定溶液的pH时,可在点滴板上放一条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从而得出溶液的pH,图中操作正确。故选D。

17.锶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锶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 B.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D.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答案】B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8,表示原子序数为3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8,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8.分别把X、Y、Z三种金属加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无现象。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有X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Y>X>Z 【答案】A

【解析】A、把X、Y、Z三种金属加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无现象,说明Z最不活泼,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有X析出,说明Y比X活泼,故选A。 19.下列根据化学用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B.X>Y>Z

C.X>Z>Y

D.Z>Y>X

A.①表示两个氢元素

C.③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55.85 【答案】D

B.②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④该原子在反应中易得电子

①表示两个氢原子;②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③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6; ④【解析】试题分析:该原子在反应中易得电子。故选D. 考点:化学用语

20.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光放热 C.颜色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详解】A、发光放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B、产生气体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水加热变为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有沉淀生成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海水晒盐,故错;

C、颜色改变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氧气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蓝色,属于物理变化,故错; D、分子种类改变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对。 故选:D。 二、填空题

2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磺胺(化学式为C6H8N2O2S)是青蒿素之前最热门的抗疟药物之一。

回答下列问题: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青蒿素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14.1克青蒿素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和_______克磺胺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答案】42 11:40 21.5g

【解析】(1)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则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2)青蒿素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5)=11:40。 (3)设磺胺的质量为x

B.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D.分子种类改变

14.1g×

解得:x=21.5g。 三、实验题

×100%=x×100%

22.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清描述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写出烧瓶中发

生反应得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答案】导管口有气泡 CaO+H2O=Ca(OH)2

【解析】(1)打开分液漏斗,生石灰和水反应,产生大量的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沿导管排出。 故答案:导管口有气泡

(2)根据图示,烧瓶中发生反应得化学反应方程式CaO+H2O=Ca(OH)2 故答案:CaO+H2O=Ca(OH)2

2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

(2)实验B可以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 (3)实验C通过_____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_____。 【答案】2H2O

1的结论。 5 通电 2H2↑+O2↑ 1:2 难溶于水 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

1 防止高温生成物5溅落炸裂瓶底

【解析】(1)根据电解水的反应、现象分析回答; (2)根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 (4)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详解】(1)实验A发生的反应是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

通电2H2↑+O2↑,当

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的气体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2)实验B是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可以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难溶于水。

(3)实验C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通过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

(4)实验D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故答为:(1)2H2O

通电2H2↑+O2↑,1:2;(2)难溶于水;(3)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4)防止高温

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点评】

本题所考察的实验都是课本中的基础实验,难度不大,应加强实验的学习,提高实验的能力。 四、流程题

24.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剩余的母液称为苦卤,粗盐和苦卤用途广泛。为了除去粗盐溶液中的Ca2+、Mg2+、SO42﹣,可按照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加过量BaCl2溶液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过滤⑤加入适量盐酸。其中步骤③加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利用苦卤制取镁,主要流程如图:

步骤Ⅱ中的试剂a的名称是_____。步骤III是一个分解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除Ca2+和Ba2+(或除氯化钙和氯化钡) 盐酸或稀盐酸(填化学式不给分) MgCl2 Cl2↑

【解析】(1)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步骤③加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钡离子和钙离子;

(2)氢氧化镁难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步骤Ⅱ中的试剂a是稀盐酸;步骤III是一个分

Mg+

解反应,说明电解氯化镁生成了金属镁和氯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 Mg+ Cl2↑。

点睛:混合物提纯的原则是“不增、不减、除尽”,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小被提纯物质的量,要将所除杂质除尽,也就是说添加的试剂要尽可能过量;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五、推断题 25.【答案】四、科学探究题 26.【答案】

2020-2021学年中考化学模拟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水) B.KNO3、K2CO3、NaCl 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H2SO4、Na2SO4三种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答案】B

【解析】A、NaOH、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降低、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没有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K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KNO3、NaCl溶液反应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C、稀盐酸能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与碳粉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NaOH、H2SO4、Na2SO4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酸性、中性,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红色、紫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2.一氧化二氮和一氧化碳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N2O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D.生成的丙与丁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B

【解析】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由催化剂,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N2O+CO催化剂CO2+N2;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的化学式为N2O,故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保持不变,故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1:1,故说法正确。 故选:B。

3.赖氨酸是人体必备的氨基酸之一,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其化学式为C6H14N2O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赖氨酸是由分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B.赖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一个赖氨酸分子中含有24个原子核

D.赖氨酸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36:7:14:16 【答案】D

【解析】分析赖氨酸化学式C6H14N2O2,解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选择不正确的。

【详解】A、赖氨酸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它是由分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依据化学式C6H14N2O2可计算赖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2:14:28:32=36:7:14:16 ,氢元素占的比例最小,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个赖氨酸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每个原子有一个原子核,所以一个赖氨酸分子中含有24个原子核,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赖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2:14:28:32=36:7:14:16,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4.某同学配制的10%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A.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B.量取水的体积偏小

C.向烧杯中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答案】C

【解析】A、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 B、量取水的体积偏小,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

C、向烧杯中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溶质的质量小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

确;

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C。 5.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A.纯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B.生石灰 CaO 氧化物 补钙剂 C.小苏打 NaHCO3 盐 配生理盐水 D.水银 Hg 金属 生产体温计 【答案】D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可用于制玻璃,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属于氧化物,可做干燥剂,不能做补钙剂,不符合题意;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HCO3,属于盐,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等,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不符合题意;

D、水银是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属于金属,可用于生产温度计,符合题意。 故选D。

6.实验室用蔗糖固体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蔗糖溶液(1g 以下用游码),以下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广口瓶 B.用规格为 500mL 的量筒准确量取 47.5mL 水

C.称量时,发现砝码与药品的位置放反,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操作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答案】D

【解析】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不需要广口瓶,不符合题意;

B、选取量筒时,量程应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相近,误差最小,故量取 47.5mL 水应选取规格50mL的量筒,不符合题意;

C、应称取蔗糖的质量为:50g×5%=2.5g,托盘天平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使用时,应“左物右码”,即药品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如果将药品和砝码放反,则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2g-0.5g=1.5g,溶质的质量变小,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不符合题意;

D、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操作步骤为:计算(所需蔗糖及水的质量)、称量(所需蔗糖的质量)、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溶解、装瓶存放,符合题意。 故选D。

7.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常常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答案】D

【解析】A、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正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红磷要过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实验结论精确,故说法正确; 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这是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故选项正确; D、红磷燃烧生成白烟,不是白雾;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故说法错误。 故选D。

8.芒果中含有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芒果苷具有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并具有抗糖尿病、抗病毒等活性。下列关于芒果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芒果苷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为422g

C.芒果苷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D.每个芒果苷由48个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详解】A、芒果苷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选项A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B错误;

C、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18):(16×11)=228:18:176,可见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选项C正确;

D、芒果苷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题是对化学式意义的考查,重点是从宏观与微观进行的设计,抓住化学式反映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9.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 B.5.6克氧化钙和氧化锌 C.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 D.10克镁粉和铜粉 【答案】B

【解析】天平左侧的烧杯中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10010g10010g?44x解得x=4.4g

此时左侧烧杯增加的质量为:10g-4.4g=5.6g。 所以为了保持平衡,右侧烧杯也需要增重5.6g。

由于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所以若想在加入10g碳酸盐的混合物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4.4g,必须是两种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大于100,一个小于100。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两者都大于100。A错误;

B、氧化钙和氧化锌会和盐酸反应,但是不会生成任何气体。其反应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ZnO+2HCl=ZnCl2+H2O,所以加入的固体的质量就是天平右盘增加的质量,即5.6g。B正确; C、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碳酸氢钠84,两者都小于100,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大于4.4g,天平无法保持平衡。C错误;

D、由于镁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假设该金属全部都是镁,设生成氢气的质量是x。

44x

Mg+2HCl=MgCl2+H2?2410g2410g?2x2x

解得x=0.83g。则不管镁、铜以何种比例混合,右盘增加的质量一定大于5.6g,天平不能保持平衡。D错误。 故选B。

10.下列各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BaCl2 Na2SO4 H2SO4 NaCl B.HCl CaCl2 KOH NaNO3 C.H2SO4 K2CO3 CaCl2 KCl D.CuSO4 MgSO4 HCl NaCl 【答案】C

【解析】A、 NaCl溶液与其他三种混合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 B、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

C、硫酸与碳酸钾混合有气体生成,与氯化钙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与氯化钾不反应,可以鉴别; D、硫酸铜溶液为蓝色,但与其他三种溶液均不反应,气他三种溶液也两两不能反应,不能鉴别。 故选:C。

11.下图中①、②分别为锂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和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③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正确的是()

A.③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锂元素和③所属元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锂元素化学反应中均易得电子 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g 【答案】B

【解析】A、③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

B、③是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锂原子和③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锂元素和③所属元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

C、锂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C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定,故D错误。故选B。

12.2019年世界环境日将由中国主办,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选用含磷洗衣粉 【答案】B

【解析】A. 选用含磷洗衣粉易导致富营养化污染,选项错误; B. 增加植被面积,有利于提高空气净化能力,选项正确;

B.增加植被面积

C.多开私家车出行

D.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C. 多开私家车出行,会导致污染物加剧排放,不利于保护环境,选项错误; D. 任意排放生活污水,不利于保护环境,选项错误。 故选B。

13.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 CO2、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下图为利用合成气(CO 和 H2)合成新型燃料二甲醚(CH3OCH3)及冶炼铁的部分生产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B.还原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C.上述生产过程中,可参与循环的物质有水和二氧化碳;

D.由合成气制二甲醚的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特点(绿色化学即“零排放”,原子利用率为100%);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催化反应室中,以二氧化碳、甲烷、水为原料制取合成气,消耗了二氧化碳,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B、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与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水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故可参与循环的物质有水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由合成气制取二甲醚的反应,原子没有全部利用,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分别向50g FeSO4溶液和50g ZnSO4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Mg粉恰好完全反应。随Mg粉消耗, Mg粉与溶液中FeSO4~ ZnSO4 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信息并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反应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FeSO4> ZnSO4 B.反应后所得两溶液中溶质质量不相等 C.反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 Fe> Zn

D.反应后,若FeSO4和ZnSO4对应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则A

【解析】A、反应前,溶液质量相等,硫酸锌质量大于硫酸亚铁质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FeSO4

B、反应消耗镁相等,反应后所得两溶液中硫酸镁溶质质量相等,说法不合理;

C、每24份质量的镁分别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和65份质量的锌,反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 Fe

D、由B、C可知,反应后,溶质质量相等,和硫酸亚铁反应后溶液质量更大,若FeSO4和ZnSO4对应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则A

15.制作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纯羊毛衫 B.木制桌椅 C.纯棉毛巾 D.食品保鲜膜(袋) 【答案】D

【解析】A、纯羊毛衫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B、木制桌椅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纯棉毛巾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食品保鲜膜(袋)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点睛∶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16.Fe比Cu活泼。下列实验,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将Fe片和Cu片分别置于同质的稀硫酸之中 B.将Fe置于CuSO4溶液之中 C.将Cu置于FeSO4溶液之中

D.将Fe片和Cu片分别置于相同质量的AgNO3溶液之中 【答案】D

【解析】A、将Cu片、Fe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能反应,铜不能反应,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Fe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铁能将铜能置换出来,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Cu片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Fe>Cu,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Fe片和Cu片分别置于相同质量的AgNO3溶液之中,铁和铜都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得到Fe>Ag,Cu>Ag,但不能比较铁和铜的活动性,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要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采用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7.下列有关安全问题的说法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久未开启的地窖CO2含量高,若冒然进入,易发生窒息 B.在化粪池等有沼气的井盖口燃放鞭炮,易引起爆炸 C.用煤炉取暖时,可在屋里洒些石灰水,以防煤气中毒 D.室内煤气泄露时,若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易引起爆炸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为防止二氧化碳窒息,久未开启的地窖不可冒然进入,故正确;

B.由于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可燃性,在化粪池等有沼气的井盖口燃放鞭炮,易引起爆炸,故正确; C.由于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用煤炉取暖时,在屋里洒些石灰水不可防CO中毒,故错误; D.发现室内有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易引起爆炸,故正确。 故选:C。

18.活性炭能净水,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A.还原性 【答案】B

【解析】活性炭能净水,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吸附性。故选B。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属元素 B.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很纯的铁 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D.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答案】C

【解析】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钢的性能优良,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不是很纯的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0.建设文明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B.吸附性

C.稳定性

D.可燃性

A.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B.实施绿化工程,防止扬尘污染 C.使用清洁燃料代替化石燃料 D.减少私家车使用,提倡文明出行 【答案】A

【解析】A、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不可行,因为露天焚烧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正确; B、实施绿化工程,防止扬尘污染可行,故选项错误; C、使用清洁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行,故选项错误; D、减少私家车使用,提倡文明出行可行,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21.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逸出.请完成下列空白.

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_____.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若B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则变红色,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CO2+Ca(OH)2 === CaCO3↓+H2O 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 CO2+H2O=== H2CO3

【解析】A中的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 + Ca(OH)2 == CaCO3 ↓+ H2O;当打开止水夹时,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就被吸入B中;

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反应方程式为: CO2+H2O=== H2CO3。 三、实验题

22.把一定质量的锌粒加入到一定量的Mg(NO3)2、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向滤渣滴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含有的金属为_________。写出会导致溶液质量增大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Ag、Cu、Zn Zn+Cu(NO3)2=Zn(NO3)2+ Cu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Mg>Zn>Cu>Ag;把一定质量的锌粒加入到一定量的Mg(NO3)2、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AgNO3反应完后,锌先与AgNO3反应置换出银单质,再与Cu(NO3)2反应置换出铜单质,

但是不能与Mg(NO3)2反应。

【详解】(1)若向滤渣滴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置换出的铜和银都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有锌剩余,则滤渣一定含有的金属为:Ag、Cu、Zn。故填:Ag、Cu、Zn

(2)根据锌铜银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锌65,铜64,银108,发生反应时,锌先与硝酸银反应,65质量的锌置换出108?2=216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轻,等硝酸银反应完之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65质量的锌置换出64质量的铜,此时溶液的质量增大,故会导致溶液质量增大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故填:Zn+Cu(NO3)2=Zn(NO3)2+ Cu 【点睛】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出强弱顺序,然后再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在反应的过程中,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判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

23.实验室常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1气体。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1中混有H1S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1,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下:

查阅资料:I.H1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

Ⅱ.CO1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填字母)。 A 浓硫酸 B NaOH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D CuSO4溶液装置丙的作用是___。请你选择合适的气体收集装置。___(填A或B),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已收集满CO1.___。

【答案】D 吸水干燥作用 B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解析】(1)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CuSO4溶液,因为硫酸铜溶液能吸收硫化氢气体;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能与CO1、H1S、HCl气体反应;故答案为D; (1)装置丙的作用是:吸水干燥作用;故答案为吸水干燥作用;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B;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结合题意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收集、验满、除杂、干燥是解题关键。 四、流程题

24.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Fe、Cu、Ag、Ni(镍,银白色金属)等金属,如图是某工厂回收部分金属的

流程图。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

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写出滤液②中金属阳离子符号_____。滤渣①中含有的金属_____。写出滤液①和铁粉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Cu、Ag、Ni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_____。 【答案】过滤 Fe2+ Cu、Ag Fe+NiSO4═FeSO4+Ni或Fe+H2SO4═FeSO4+H2↑ Ni、Cu、Ag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1)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能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故填:过滤。

(2)操作②后出现镍,说明镍能和稀硫酸反应,铁能和硫酸镍反应,因此滤液②中金属阳离子有稀硫酸和铁反应、铁和硫酸镍反应生成的亚铁离子。故填:Fe2+。 (3)滤渣①中含有的金属是没有反应的铜和银。故填:Cu、Ag。

(4)滤液①和铁粉发生的反应:铁和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镍,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NiSO4═FeSO4+Ni,Fe+H2SO4═FeSO4+H2↑。 故填:Fe+NiSO4═FeSO4+Ni或Fe+H2SO4═FeSO4+H2↑。

(5)有以上探究可知,镍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镍排在氢前面,因此Cu、Ag、Ni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Ni、Cu、Ag。故填:Ni、Cu、Ag。 【点睛】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五、推断题 25.【答案】四、科学探究题 26.【答案】

2020-2021学年中考化学第五次练兵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通过沙子和木炭后,煮沸即可得到淡水 B.把水煮沸可以达到杀菌和降低水的硬度的目的 C.水的电解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A

【解析】A、海水通过沙子和木炭后,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色素、异味等,煮沸可以除去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但是有些溶于水的物质不能除去,不能得到淡水,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 B、把水煮沸可以杀菌同时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降低硬度),故B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选项说法正确; D、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下列离子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O3﹣、Na+、OH﹣ C.H+、Ba2+、Cl﹣、SO4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pH为11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B.CO32﹣、K+、Cl﹣、Ca2+ D.K+、OH﹣、SO42﹣、Cu2+

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CO32﹣、Ca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碱性溶液中共存. 3.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这三个变化中都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只是物质的吸附,没有

B.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考点:物质的变化

4.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会发生锈蚀,证明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A.①② 【答案】A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直接接触,要想证明铁生锈时,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就要进行铁在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的反应实验和铁在只有水,没有氧气下的实验。

【详解】实验①是铁在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的反应,实验②是铁只与水接触的反应,实验③是铁只与氧气接触的反应。要想证明铁生锈时,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就要进行铁在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的反应实验和铁在只有水,没有氧气下的实验,及控制变量氧气,其它量相同,所以选①②。故选A。 5.下列生活常识错误的是( ) A.叶子发黄可多施氮肥

B.鉴别真假羊毛衫可用燃烧法闻气味 C.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方便使用

D.蜂窝煤比煤球燃烧旺是蜂窝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答案】C

【解析】A.氮元素能使植物叶色浓绿,叶子发黄是缺乏氮元素,可多施氮肥,此选项正确;

B.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鉴别真假羊毛衫可用燃烧法闻气味的方法,此选项正确;

C.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时,燃气燃烧时,由于浴室比较封闭,氧气缺乏时容易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容易使人中毒,此选项错误;

D.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可燃物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此选项正确。 故选C。

6.某小组用图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和丙,不包含丁(如图所示)。下列表格中的各组物

质或变化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B C D A.A

化合物 合成材料 化学变化 放热反应 盐酸 合金 置换反应 硫在空气中燃烧 B.B

MnO2 合成纤维 化合反应 NaOH溶液与稀H2SO4反应 C.C

D.D

铁粉 合成橡胶 复分解反应 高温分解石灰石 【答案】D

【解析】A、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二氧化锰是由锰、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铁粉是由铁元素组成的单质。A错误;

B、合金是金属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B错误; C、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均属于化学反应。C错误;

D、物质的燃烧、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高温分解石灰石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D正确。 故选D。

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溶液能导电也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正确;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例如碳酸钠也可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故选项不正确;

C、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也可以是分解反应,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选项不正确;

D、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不正确。

8.关于 NH4NO3 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名称:销酸氨 C.含有两种原子团 【答案】C

【解析】A、名称:硝酸铵,故A不正确; B、摩尔质量:80g/mol,故B不正确;

C、NH4NO3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含有两种原子团,故C正确;

B.摩尔质量:80g

D.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NH4NO3中含有NH4+和NO3-,设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x+?+1??4=+1,x=-3,NH4+中氮元素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化合价为-3价,设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y+?-2??3=-1,y=+5,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5价,故D不正确。故选C。 9.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所得溶液pH大于7的是( ) A.生石灰 【答案】A

【解析】A、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故符合题意; B、醋酸显酸性,pH小于7,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pH小于7,故不符合题意; D、食盐溶于水显中性,pH等于7,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它不但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还与化学有着不解的情缘,请问下列《石灰吟》的诗句中,一定是物理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击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全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A

【解析】A、千锤万击出深山,意思是把深山中的大石块变成小石块,发生物理变化; B、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 C、粉骨碎身全不怕,意思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变化;

D、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氢氧化钙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和水,发生化学变化。 故选A。

1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醋酸

C.二氧化碳

D.食盐

A.t℃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a的饱和溶液 B.0℃时,三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c?b?a C.20℃时,a与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D.将t℃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a的饱和溶液,故A正确;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三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c>b>a,故B正确;

C、20℃时,a与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变化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将t℃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以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C.石墨导电——用作电极

D.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做保护气 【答案】B

【解析】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常利用该原理制造汽水,据此分析。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能够使燃烧更加剧烈,因此可以用来焊接金属,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能够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能够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雨滴,与二氧化碳能够和水反应无关,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石墨具有导电性,因此可以用作电极,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可以用作保护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能够反映性质。 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铁铸成锅 C.河水结冰

D.木柴燃烧 【答案】D

【解析】A、酒精挥发是指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并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A错;

B、铁铸成锅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B错; C、河水结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木柴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 A B C D A.A 【答案】B

【解析】A.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硫酸,无明显现象的为盐酸,可以鉴别;二者都可以和碳酸钠反应冒出气泡,无法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加入熟石灰研磨,没有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固体为氢氧化钠,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原固体是硝酸铵;向样品中滴加水,感觉明显烫手的原固体为氢氧化钠,而明显温度降低的原固体是硝酸铵,可以鉴别,故B符合题意;

C.取样品,分别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的是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氯化钠,能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与氢氧化钾都没有现象,不能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燃着的木条鉴别,能够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原气体为氧气,另外两瓶都是木条熄灭,无法鉴别;用澄清石灰水鉴别,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区分氧气和氮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飞艇内可填充的气体是( ) A.氦气 【答案】A

【解析】考虑充入飞艇内的气体要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该气体的密度要比空气小很多这样才能获得足够大的浮力;充入的气体要不易燃,以防发生爆炸的危险。

【详解】A、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密度比空气小很多,可充入飞艇内,符合题意;

B.氧气

C.空气

D.氮气

待鉴别的物质 稀盐酸和稀硫酸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氯化钠和碳酸钠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B.B

鉴别试剂1 氯化钡溶液 熟石灰 盐酸 燃着的木条 C.C

鉴别试剂2 碳酸钠溶液 水 氢氧化钾溶液 澄清石灰水 D.D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具有助燃性,不可用,不符合题意; C、如果充入空气不能给飞艇提供足够的浮力,不符合题意;

D、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其密度只比空气略小,不能提供足够的浮力,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值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食品 pH 胃液 0.8﹣15 人体血液 7.35﹣7.45 肥皂水 10.2 洗涤剂 12.2 A.人体血液呈酸性

B.用NaOH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C.洗涤剂比肥皂水的碱性强 D.肥皂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答案】C

【解析】A、 血液中的pH大于7,故显碱性,故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 C、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故洗涤剂比肥皂水的碱性强,故正确; D、肥皂水显碱性,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故错误。故选C。 1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固体 B.稀释浓硫酸 C.蒸发食盐水

D.滴加液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托盘天平应遵守“左物右码”的原则,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错误,C、进行蒸发操作时,应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受热而导致液体飞溅,正确,D、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错误,故选C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1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选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A.A 【答案】D

物质 FeSO4溶液 NaOH溶液 Cu BaCl2 溶液 B.B

杂质 CuSO4 Na2CO3 Fe 稀盐酸 C.C

试剂或方法 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加入过量Ca(OH)2溶液,过滤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加入过量的BaCO3粉末,过滤 D.D

【解析】A、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过量的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能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Fe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反应后再过滤、洗涤、干燥,无需进行蒸发结晶,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Cl能与过量的BaCO3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钡,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9.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A.CO(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C.CaO(CaCO3),高温煅烧 【答案】B

【解析】A、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错误;

C、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会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剩下氧化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D、混合物加水后,过滤将二氧化锰除去,蒸发滤液可以得到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B.CO2(CO),点燃混合气体 D.KCl(MnO2),溶解、过滤、蒸发

正确。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除杂质实际是要除杂质的离子,在除杂质的同时不要引入新的杂质。

20.KNO3、Na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KNO3的溶解度最大

B.0℃时,100gNaNO3饱和溶液中含73gNaNO3

C.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晶体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分别将20℃的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80℃时,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NaNO3溶液 【答案】D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NaNO3的溶解度最大,故A错误;

B、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73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173gNaNO3饱和溶液中含73gNaNO3,故B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从NaCl溶液中获取NaCl晶体时,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C错误;

s?100%,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g+s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硝酸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升高温度溶解度增大,没有溶质析出,溶剂质量不变,所以分别将20℃的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80℃时,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NaNO3溶液,故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

21.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互联网+”以及探索宇宙奥秘也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前不久,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爆红”,再次激起人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西北工业大学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研制的“蓝藻人造叶片系统”让人类移火星成为可能。在太空极端环境下,蓝藻可以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还原成人类必需的氧气(O2)和蔗糖(C12H22O11)等碳水化合物。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蔗糖和葡萄糖都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_____,葡萄糖在人体中缓慢氧化提供能量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电影中男主刘启在危急时刻想起爸爸说,木星上都是氢气,当地球和木星靠近时地球的氧气和木星的氢气会混合,利用地球的能量可以引爆氢气,再利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使地球逃离木星的引力。试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2018年震惊中外的华为CFO孟晚舟被加拿大无理扣押事件,激起国人愤慨,支持华为,支持华为手机。如是国产华为手机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

①用图中序号填空:华为手机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 ②铝硅玻璃中Al2O3和SiO2含量很高,其中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Al2O3中铝的化合价是_____,铝硅玻璃具有的性质是_____(填写序号)

A 化学性质稳定 B 电绝缘性能好 C 韧性好 D 密度小

③焊锡是锡和_____的合金,焊锡的熔点比金属锡的熔点_____。

④手机内部的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是将裸露的铜浸没在氯化铁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请写出印刷电路板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糖类C6H12O6+6O2═6CO2+6H2O2H2+O2CuCl2+2FeCl2

【解析】(1)①蔗糖和葡萄糖都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葡萄糖吸收后参与人体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故填:糖类;

点燃 2H2O⑤①②+3ABD铅低2FeCl3+Cu=

C6H12O6+6O2═6CO2+6H2O。

②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填:2H2+O2点燃2H2O;

(2)①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故填:⑤;①②; ②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有3个电子层,第一电子层容纳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容纳4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

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其中铝元素显+3价;手机屏的铝硅玻璃具有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稳定、电绝

缘性能好、密度小;故填:;+3;ABD;

③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焊锡的熔点比金属锡的熔点低;故填:铅;低;

④铜浸没在氯化铁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方程式为2FeCl3+Cu=CuCl2+2FeCl2,故填:

2FeCl3+Cu=CuCl2+2FeCl2。

三、实验题

22. 水是我们每天都需要的物质。

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a试管中

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自然界中的水需净化后饮用,活性炭常用于净化水,其主要作用是_____。 水常用于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 【答案】2H2O通电2H2??O2? H2 吸附 隔绝氧气或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通电【解析】(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a试管中产生的气

体为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H2),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 (2)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常用于净化水,其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异味;

(3)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水常用于灭火,其灭火原理是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23.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研究铁丝燃烧实验。

依次打开K2和K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通电源,预热铁丝(事先已打磨好),并未立刻观察到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剧烈燃烧后,立刻关闭K1。当燃烧停止一段时间后,C中水流入B,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H2O2

MnO22H2O+O2↑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或氧气浓度不够 铁丝燃烧消耗了瓶中的氧

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逸出,冷却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解析】依次打开K2和K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2H2O+O2↑;接通电源,预热铁丝(事

先已打磨好),并未立刻观察到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或氧气浓度不够;铁丝剧烈燃烧后,立刻关闭K1。当燃烧停止一段时间后,C中水流入B,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铁丝燃烧消耗了瓶中的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逸出,冷却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考点:实验探究的过程和评价 四、流程题

24.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的金属镁,是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镁盐制取的,其流程如下图:

海水提取MgCl2时,经历了

“MgCl2→Mg(OH)2→MgCl2”的转化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把15. 3gMg(OH)2和MgCl2的混合物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当滴入7.3%的稀盐酸100g时(即图中B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 【答案】富集、提纯镁 MgCl2 19.0g.

【解析】(1)因为海水中MgCl2的含量较低,还含有其他可溶性杂质,所以海水提取MgCl2时,必须经历 “MgCl2→Mg(OH)2→MgCl2”的转化过程。在MgCl2→Mg(OH)2过程中,MgCl2和Ca(OH)2反应生成Mg(OH)2沉淀,然后将Mg(OH)2分离出来,再将Mg(OH)2和盐酸反应,重新获得MgCl2,这时MgCl2中已无其他杂质,电解出来的镁纯度就较高。这样做达到了富集和提纯镁的目的。

(2)①因为Mg(OH)2难溶于水,MgCl2易溶于水,起点溶液中溶质是MgCl2,随着稀盐酸的加入,Mg(OH)2和稀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水,溶液中溶质仍然是MgCl2,从图中看出,滴入稀盐酸至B点,Mg(OH)2和稀盐酸完全反应,所以当滴入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MgCl2。

Mg(OH)2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②当滴入7.3%的稀盐酸100g时(即图中B点),所得溶液中溶质是MgCl2,但其质量应为原混合物中的MgCl2和反应中生成的MgCl2之和。

解:设15. 3gMg(OH)2和MgCl2的混合物中Mg(OH)2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MgCl2质量为y。

Mg?OH?2+ 2HCl = MgCl2+ 2H2O58x73100g?7.3?y

58x= 73100g?7.3%解得 x=5.8g

73100g?7.3%= 95y解得 y=9.5g

因为得到的是MgCl2的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MgCl2的质量=15.3g-5.8g+9.5g=19.0g 答: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9.0g. 【点睛】

从自然界中提取某种物质,往往因其含量较低和含有杂质,需要先富集提纯。

有关混合物计算中不但要考虑参加反应的物质,还要注意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特别是在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成分时,注意不要把原来就在混合物中的物质忘掉。 五、推断题 25.【答案】四、科学探究题 26.【答案】

2021年中考化学毕业升学考试六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硝酸钾(KNO3)是常用的化学肥料, 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答案】D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已知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1)+x+(-2)×3=0,故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选D。 【点睛】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液氧 D.碘酒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溶液是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液氧是氧气的液体,属于纯净物。考点:溶液的判断。

3.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滤渣中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锌和铜

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C.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答案】B

【解析】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说明滤液中仍然含有Cu2+。

【详解】A、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但是不能确定锌的硝酸铜反应了多少,所以滤渣中可能有铜,也可能没有铜,错误;

B、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滤液为蓝色,说明还含有硝酸铜,如果锌没有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可能还有硝酸银,正确;

C、充分反应后滤液为蓝色,说明锌粉不足,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锌,错误;

D、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滤液为蓝色,说明还含有硝酸铜,如果锌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液中没有硝酸银,错误。 故选B。

B.+2

C.-2

D.+5

4.银针可以试毒,银的元素符号是( ) A.Ag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的常见元素及元素符号的书写,银的元素符号是Ag; 故选:A。

5.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 ) A.食醋(pH≈2) B.牛奶(pH≈6.5) C.矿泉水(pH≈7) D.肥皂水(pH≈10)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应涂抹碱性的物质以减轻疼痛,选项中只有DpH≈10>7,显碱性

考点:酸碱性与pH的关系;中和反应的应用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应直接加热,不必进行预热 C.实验时,若固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g~2g 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 【答案】D

【解析】A、滴管滴加液体时,应悬于试管上方,不得与试管内壁接触,避免污染试剂,选项A错误; B、试管加热液体前应先预热,避免局部过热引起试管炸裂,选项B错误; C、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盖满试管底部,选项C错误;

D、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壁,以免液体洒出,选项D正确。故选D。 7.下列受消费者依赖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槐祥”牌粳米 B.“皖江”牌蔬菜 C.无为板鸭

D.巢湖“三珍”:白虾、螃蟹、银鱼 【答案】B

【解析】A、粳米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所以错误; B、蔬菜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所以正确; C、板鸭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所以错误;

B.Hg

C.Mg

D.He

【精选中考15份试卷合集】2021年海南省中考化学终极压轴试题

2021年中考化学一月第一次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用途既与化学性质有关又与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金刚石:切割玻璃C.活性炭:净水剂【答案】B【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详解】A、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其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 正文标题

  • 上下篇章

  • 相关推荐

  • 精选图文

8o30c8qxbf1xep036fj71ujtp7zr5k019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