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华中科技大学】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题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考试试题(示例)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试题 一、选择题(20分)

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

A. 提高职业卫生科学水平 B.积极防治职业病和职业相关疾病

C. 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 D. 开展职业人群的健康监护

E. 进行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2.职业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是

A. 劳动过程中器官和系统的变动规律 B. 生产劳动的组织 C. 提高作业能力和工作效率 D. 预防疲劳和过劳 E. 劳动力的合理化管理 3.气溶胶是指

A. 气体、粉尘、烟、雾

B. 原料、中间产物、辅助材料和成品气态物质 C. 分解产物或反应产物中的气态物质 D. 粉尘、烟、雾的统称

E. 化学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气态和胶体状态的统称 4. 慢性汞中毒的突出症状是

A. 腹痛 B.低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 C.四肢伸肌瘫痪D.四肢远端触觉减退 E.震颤

5. 哪个代谢产物可作为评价苯的接触指标

A. 甲基马尿酸 B. 马尿酸 C. 尿酚 D. 苯基硫醚氨酸 E. 苯甲酸

6.可引起肢端溶骨症的化合物是

A.氯乙烯 B.丙烯睛C.氯气 D.四氟乙烯 E.正已烷 7.下列生产性粉尘的卫生标准,哪个是正确的

A. 含有游离SiO280%以上的总粉尘PC-TWA为 0.7mg/m3 B. 含有游离SiO210%~50%的总粉尘PC-TWA为1mg/m3 C. 含有游离SiO210%以下的滑石总粉尘PC-TWA为4 mg/m3

D. 含有游离SiO210%以下的水泥总粉尘PC-TWA为 6 mg/m3

E. 含有游离SiO210%以下的煤尘总粉尘PC-TWA为8 mg/m3

8.手臂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 A. 前庭器官功能障碍 B. 手部交感神经紧张 C. 手部末梢循环功能障碍 D. 手部骨骼功能损伤 E. 全身免疫功能低下

9. 女工,30岁,纱厂纺棉纱6年,近三个月,每逢休息日后第一天上班,中午前后出现胸部紧束感、气急、咳嗽、自觉发热,其患疾病可能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棉尘病

C.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D.肺结核 E.病毒性感冒

10.某男,56岁,耐火材料厂工作30年,3年起胸闷、气短、轻咳、消瘦,半年前开始持续性胸痛,胸透发现右侧胸腔积液,胸水为黄色浆液性,后变为血性。其病可能的诊断是 A.肺间皮瘤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肺结核 D.石棉肺 E.矽肺

二、名词解释(30分) 1.Occupational psychology 2.刺激性气体 3.Pneumoconiosis 4.暂时性听阈位移

5.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6.职业性肿瘤 简答题(20分) 1.简述职业病的特点。

2.简述职业性粉尘接触对机体的主要健康危害。 问答题(30分)

1.试用三级预防的观点阐述铅中毒的防护措施。 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内容和主要方法。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C 2.A 3.D 4.E 5.C 6.A 7.B 8.C 9.B 10.A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1.Occupational psychology

研究职业群体中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心理互动关系。 2.刺激性气体

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最常见。 3.Pneumoconiosis

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4.暂时性听阈位移

1

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 5.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是流行病学方法在职业卫生/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职业人群中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性疾患和工伤的频率和分布的科学。或者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workplace exposures on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the population. 6.职业性肿瘤

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述职业病的特点。P4-5

答:从构成职业病的三个主要条件来看,这类疾病具有下列五个特点:(每点2分)

1)病因明确,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

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

分)

四、问答题(每题15分)

1.试用三级预防的观点阐述铅中毒的防护措施。 答:1)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杜绝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7分) A 降低铅浓度

(1)加强工艺改革 (2)加强通风 (3)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 (4)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

B 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

2) 第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是早期检测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病损,及时预防、处理。(4分)

3) 第三级预防是在得病以后,合理康复处理。其原则有:a,对已受损害的接触者应调离原有工作岗位,并予以积极合理的治疗(4分)

3.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内容和主要方法。 答:职业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是通过对毒理学研究、作业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健康监护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地认定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不良作用,并对其进行管理的方法和过程。(5分)

3)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

4)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

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眼于保护健康人群的预防措施。

2.简述职业性粉尘接触对机体的主要健康危害。P75 答:所有不溶或难溶的粉尘对身体都是有害的,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7分) (1)尘肺 (2)粉尘沉着症

(3)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4)呼吸系统肿瘤

(5)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2)局部刺激作用,如鼻炎、皮炎(1分) 3)中毒作用(1分)

4)其它,变态反应、致癌作用、感染作用等。(1危险度评定包括定性评定和定量评定,(2分)主要方法包括危害性鉴定、剂量-反应评定、接触评定和危险度特征分析。(每点2分)

1.危害性鉴定:主要是危险度的定性评定,确定评定的职业有害因素对接触人群是否引起职业性损害及其发生条件。

2.剂量-反应评定:阐明不同接触水平所致效应的强度和频率,确定剂量-反应关系。

3.接触评定:确定接触途径、估算接触量。 4.危险度特征分析:通过对前三个阶段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获得接触人群的反应率,即该人群由于接触某种有害因素可能导致某种健康后果的危险度。

第一章 绪论

A1型题

1.职业卫生学是以下哪一学科的分枝学科 A. 生理学 B. 基础医学 C. 预防医学 D. 毒理学 E. 卫生化学

2.职业卫生学是研究——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

A. 工业 B. 产业 C. 职业 D. 环境 E. 劳动 3.职业卫生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影响的学科

A. 人体 B. 工人 C. 产业工人 D. 劳动者 E. 职业群体

4. 职业卫生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

2

A. 提高职业卫生科学水平 B. 积极防治职业病 C. 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 D. 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 E. 提高劳动生产率 5.我国最早发现采石人所患肺部疾病病因是出于“石末伤肺”的人是

A. 孙思逸 B. 张仲景 C. 孔平仲 D. 李时珍 E. 宋应星

6.欧洲16世纪最早报道职业病并被誉为工业医学之父的拉马兹尼较之我国宋朝孔平仲指出采石人“石末伤肺”的职业病因晚几个世纪

A. 3个世纪 B. 4个世纪 C. 5个世纪 D. 6个世纪 E. 7个世纪

7.以下是近年来职业卫生学与相邻学科结合形成的新的分支学科,除外

A. 职业病理学 B. 职业生物物理学 C. 职业流行病学 D. 工效学 E. 工业卫生化学 8.职业有害因素是指

A. 生物性有害因素 B. 物理性有害因素 C. 化学性有害因素 D. A、B 和C E. 生产、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9.不合格的劳动过程可由下列某些条件或因素而形成,除外

A. 劳动组织不好 B. 操作和体位不好 C. 作方式不正确 D. 体、脑劳动的比例关系失调 E. 人的健康状况不好

10.生产作业环境的明显恶化可因下列条件或因素造成,除外

A. 产工艺过程的改变 B. 室外自然环境的改变 C. 劳动过程的改变 D. 防护技术措施的损坏 E. 生产设备出现故障

11.以下物质哪种不属于可造成职业性损伤的化学物质

A. 氟化氢 B. 氧及其子体 C. 有机磷农药 D. 铅尘 E. 汞

12.以下物理因素中什么不属于异常气象条件或异常气压

A. 高温 B. 热辐射 C. 高湿 D. 低温 E. 低气压

13.以下情况哪种不属于厂房建筑或布置不合理 A. 化铁炉安装在车间上风向的墙壁上 B. 高温车间没有自然通风的大窗 C. 将溶铅炉和排字工人放在一个车间内 D. 精密作业女工背对直射阳光的坐位 E. 电焊作业采用固定的吸尘装置

14.我国规定凡被确诊为法定职业病者需给予以下规定的待遇,除外

A. 凡经各级政府指定的诊断组确诊方得享受劳保待遇 B. 经诊断组确诊者应向主管部门报告,并享受劳保待遇 C. 凡经诊断组确定为工伤。致残、死亡者应给予劳保待遇 D. 法定职业病住院治疗期间照发工资 E. 法定职业病在家休息期间不得享受劳保待遇

15.在职业病与职业性多发病的区别中,下列哪一项与此无关

A. 与病因的明确程度 B. 与病因的监测识别程度 C. 与接触水平——反应关系 D. 与发病的人数多少 E. 与及时诊断、治疗

16.下列因素中,哪一项不属于产生职业性损害的主要因素

A. 生产环境因素 B. 遗传因素 C. 生产方式 D. 生活方式 E. 职业卫生服务状况 17.不属于基层职业卫生工作主要内容的是 A. 现场职业卫生调查 B. 接触有害物质人员的健康监护 C.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D. 制定有关的卫生标准和条例法规 E. 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 18.根据三级预防原则,在职业卫生工作中不属于一级预防工作的是哪一项

A. 现场卫生学调查 B. 现场环境监测 C. 就业前健康检查 D. 健康教育 E. 改善劳动条件 19.根据三级预防的原则,在职业卫生及职业病工作中,不属于第二级预防工作的是哪一项 A. 劳动者的健康检查 B. 早期识别判断职业性病损的人群 C. 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监护 D. 对可疑及确诊病人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 E. 对受损者做劳动能力鉴定

20. 下列因素中,哪一项不是因职业有害因素而形成的高危易感人群

A. 接触有毒有害的作业环境,条件恶劣 B. 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 C. 平日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方式 D. 具有较强的个体感受性条件 E. 职业卫生服务工作较差

21.下列条件中,哪一项完整地表达了职业有害因素的致病的作用条件

A. 接触与否 B. 接触机会与方式 C. 接触情况及个体危险因素 D. 累积接触时间 E. 累积接触强度或浓度

22.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主要是

3

A. 找出易感人群 B. 作为劳动能力鉴定的依据 C. 确定环境监测的范围 D. 找出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与潜在发病间的联系 E. 劳动者的健康状况

23.在下列工作中,哪一项不属于当前乡镇工业的职业卫生工作范围

A. 摸清情况,搞好宣教 B. 建立组织与初保工作结合 C. 控制职业危害,发展适宜技术 D. 制定卫生公约,加强监督管理 E. 对严重污染单位实行关停并转

24. 以下哪一项不是今后职业卫生工作发展的主要工作

A. 制定系列的劳卫法规,严格依法执行 B. 结合农村初保组织加强农村劳卫工作 C. 加强厂矿的劳卫监测,严格监督管理 D. 对高新技术产业卫生部门应有新的管理对策,尽快消除薄弱环节 E. 加速与国外接轨,采用国外的标准、要求及管理方法

A. 氧的利用系数提高 B. 氧的利用系数降低 C. 氧的利用系数不变 D. 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加快 E. 体内乳酸产生减少

7. 肌肉活动如果缺少氧的供应,则靠酵解方式提供能量,其特点是

A. 较慢 B. 迅速 C. 很少 D. 易疲劳 E. B和D

8.肌肉活动依靠体内贮存的ATP-CP系统供能特点是

A. 产生乳酸较多 B. 迅速 C. 非常迅速 D. 提供能量较多 E. 氧的需要量较少

9.肌肉活动时如果有足够的氧供应,机体采取有氧氧化的方式供能,其特点是

A. 非常迅速 B. 较慢 C. 易疲劳 D. 产生乳酸较多 E. 使呼吸加快 10.中等强度作业时供氧情况是

A. 氧需不超过氧上限 B. 氧需超过氧上限 C. 几乎是在无氧条件下 D. 氧需等于氧上限 E. B和D

11.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规定劳动强度级别为Ⅱ级时,劳动强度指数是

A. <5 B. -10 C. -15 D. -20 E. -25 12. 静力作业时肌肉的主要收缩方式是 A. 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 C. A和B D. 间断性收缩 E. 持续性收缩 13. 静力作业的特点是

A. 可以持久 B. 不能持久 C. 容易疲劳 D. 不易疲劳 E. B和C 14.动态作业的特点是

A. 耗氧量少 B. 能够持久 C. 容易疲劳 D. 不易疲劳 E. B和D

15.我国现在采用的劳动强度分级级别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A. 劳动时能量消耗 B. 劳动时的氧消耗 C. 劳动强度指数 D. 净劳动时间率 E. 直肠温度变化

16.体力劳动时体内不同器官和组织的血液流量变化情况是

A. 流入骨骼肌和内脏的血液大量增加 B. 流入骨骼肌和脑的血液大量增加 C. 流入肾脏和肝脏的血液大量增加 D. 流入骨骼肌和心肌

第二章 劳动过程的生理、心理与工效

A1型题

1. 劳动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是

A. 劳动过程中机体生理的变动规律 B. 生产劳动的组织 C. 提高作业能力和工作效率 D. 预防疲劳和过劳 E. 劳动力的合理化管理 2. 体力劳动时直接供给机体能量的是 A. 三磷酸腺苷(ATP) B. 二磷酸腺苷(ADP) C. 磷酸肌酸(CP) D. 糖原 E. 脂肪

3.体力劳动过程中体内氧债产生的主要条件最全面的解释是

A. 劳动强度大,需氧量大 B. 劳动初期供氧系统未充分发挥作用 C. 机体供氧能力有一定限度 D. 劳动中需氧大于供氧上限 E. 特大劳动强度下肌肉在无氧状态下活动 4.静态作业氧消耗最突出的特点是

A. 氧需少 B. 氧消耗水平不高 C. 供氧少 D. 出现氧债 E. 作业停止后氧消耗反而升高

5. 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制定的依据是 A. 能量代谢 B. 劳动时间率和心率 C. 肺通气量和心率 D. 能量代谢率和劳动时间率 E. 通气量和排汗量

6.长期劳动锻炼后产生全身适应性变化,可以使

4

的血液大量增加 E. 流人心肌和皮肤的血液大量增加

17.从事中等强度劳动达到稳定状态后,血液中的乳酸含量

A. 持续大量增加 B. 逐渐减少 C.一般不再增加 D. 先减少再增加 E. 可以很快分解

18.体力劳动时及劳动后一段时间内尿量变化的情况是

A. 先增加后减少 B. 先减少后增加 C. 没有大的变化 D. 大量增加 E. 明显减少 19.有锻炼者从事体力劳动时呼吸功能变化情况为 A. 每分钟呼吸次数增加 B. 每分钟呼吸次数减少 C. 呼吸次数增加但肺活量不变 D. 肺通气量增加 E. A和D

20.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时体温变化情况是 A. 先升高后降低 B. 升高 C.降低 D. 不发生变化 E. 劳动结束时升高

21. 正常清醒状态下脑组织的氧代谢水平与其它器官比较

A. 相差不大 B. 略低于其它器官 C. 相当于其它器官氧代谢的总和 D. 明显低于其它器官 E. 明显高于其它器官 22.扁平脚常见于

A. 坐位作业 B. 流水线作业 C. 精细作业 D. 视屏作业 E. 站立作业 23.职业性下背痛在我国是一种

A. 常见职业病 B. 赔偿性疾病 C. 与工作有关疾病 D. 就业禁忌证 E. 慢性职业病

24.坐姿从事精细作业时腰部承受的负荷主要是 A. 手持物体产生的负荷 B. 运动产生的负荷 C. 姿势负荷 D. 用力产生的负荷 E. B和C

25. 搬运相同重量的物体人体所承受的负荷与物体外形尺寸

A. 无关 B. 有关 C. 随尺寸增大而增大 D. 随尺寸增大而减少 E. B和C 26.人体测量尺寸

A. 与作业场所设计有关 B. 与作业场所设计无关 C. 与机器设计有关 D. 与机器设计无关 E. A和C 27. 轮班工作制对人体健康

A. 有益 B. 没有什么影响 C. 有不良影响 D. 可以引起职业病 E. 可以引起肌肉骨骼损伤

28.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坐椅的高度设计应该

A. 高度固定 B. 按照平均高设计 C. 根据习惯确定 D. 高低可以调节 E. 可以随意确定

29.坐位作业引起肩部和腕部损伤的常见原因是 A. 外部负荷过大 B. 缺乏锻炼 C.反复用力 D. 缺少工间休息 E. 劳动组织不合理

问答题

一、绪论

1.职业卫生学的定义及其任务?

2.何谓劳动条件、职业性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 3.简述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分类?

4.职业性损伤包括哪几方面,职业病与职业性多发病的特点及区别?

5.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损伤的致病条件和职业病发病特点?

6.何谓三级预防,请举例简述之? 7.职业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二、劳动生理、心理与工效

1.劳动生理学的定义及其任务? 2.体力劳动时能量消耗的动态变化?

3.何谓劳动强度,评价劳动强度的指标与分级标准?

4.何谓静力作业,其变化特点是什么?

5.体力劳动时机体神经、循环、呼吸等系统的调节与变化?

6.脑力劳动与神经精神紧张作业的特点? 7.影响作业能力的因素及提高作业能力的主要措施?

8.作业疲劳的发生、表现及其分类,预防措施?

三、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1.何谓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2.生产性毒物在生产环境中存在形态,在职业卫生学上的意义?

3.生产性毒物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 4.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与一般疾病的诊断有何区别?

5.铅中毒时,为什么血红蛋白的合成受到障碍? 6.慢性铅、汞中毒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5

8nzrc8ursd1od1e2lms547le14lox100wi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