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课标要求
1.化学1的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
内容标准第4点: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内容标准第2点: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二、教材分析
教材将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放在物质的分类中介绍,安排在“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之后进行,其功能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学习本课题内容时,首先要突出分类方法,要充分认识本课题是在学习了纯净物的分类之后,学习混合物的分类方法。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同时由于胶体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本课题的学习,不仅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也能起到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活实际、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胶体性质的介绍,教科书虽然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但布朗运动、电泳现象、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在“科学视野”栏目中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对胶体的性质进行必要的介绍。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溶液、浊液的基础知识,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2.学生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3.经过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4.本班学生化学基础比较好,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自学能力比较强,喜欢
探究和合作。 四、教学目标
1.体会分类研究的方法在化学概念(分散系)中的运用。
2.引导学生们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3.利用探索性实验、模拟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们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应用。
4.体会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5.引导同学们利用手边的工具,并通过合作交流,更多地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鉴别方法、重要性质和应用。 六、教学理念
1.分类思想是研究物质、观察物质的新的切入点。
2.利用动画模拟、实验探究等方式,突破重难点,加深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拓宽学生们认知世界的视野。
3.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上分组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体会科学精神。 七、教学过程
[做一做] (分组实验)
1.取1个小烧杯,加入50mL蒸馏水;2.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3.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0-12滴FeCl3饱和溶液;4.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5.用吸管吸取一定量溶液至3支试管中;6.进一步煮沸烧杯中溶液至产生红褐色颗粒物。
注意:做操作3、4、6时,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线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的变化
[投影] 探究对象 3中的混合液 4中的混合液 6中的混合液 探究内容 外观特征 棕黄色透明均一 红褐色透明均一 有红褐色颗粒状物沉淀 混合液不透明不均一 用激光笔照射 无明显现象 光亮的通路 没有光柱 分散系类别
溶液 胶体 浊液 [板书]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投影]1、概念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混合物)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前者)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 物质(后者)
2、分散系的分类
(1)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为9类
[学生活动]试举出几种分散系的实例,并与同学交流。
(2)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分(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 [板书]二、胶体的概念及其分类
[投影]1、定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粒子直径d
分散质组成 外 观 3、胶体的分类:按分散剂的状态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
[议一议](分组讨论) 预习时同学们分组查找资料,探究胶体的性质、制备和应用,以供课上分享
溶液
胶体
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