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云桂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1. 路基沉降观测作业目的

(1)沉降观测对控制和保证路基工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系统、连续、正确、完整的观测及分析,可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 2.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2)《客运专线铁路变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 [2009]77号);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铁建设[2009]196 号;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5)《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6)《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7)《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8)《铁路路基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J-2009);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0)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其他有关规范、规定及标准; 3.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云桂铁路YGZQ-3标段路基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

4.观测方案

4.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主要原则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不同的填方高度、不同的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进行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路基基底沉降观测、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 4.1.1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实地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布设的。为防止个别基准点高程变动造成的差错,每段路基应布设三个永久绝对高程基准点进行互相校核(可以和桥涵基准点共用),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判断选择稳定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工作基点应设在稳定、方便使用,且距离路线50米以外的地方,按规范要求埋设,最好埋设在基岩上。 4.1.2路基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

(2)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加密断面,一般间距不大于25m,在地形、岩土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

4.1.3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类型及组成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主要分为Ⅰ、Ⅱ、Ⅲ型。

(1)Ⅰ类观测横断面型式:路堤基底线路中心处埋设沉降板进行地基沉降监测;于路基面两侧路肩设置沉降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监测。适用于一般路堤地段的变形监测,主要设置在路堤填筑高度不大、地基可压缩性土层较薄的地段。监测断面的设置间距为100m,过渡段范围或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时宜加密。具体见下图。

(2)Ⅱ类观测横断面型式:路堤基底线路中心处埋设沉降板进行地基沉降监测;贯穿于路堤基底设置剖面沉降管对地基不均匀沉降、差异沉降进行监测;在路基面两侧路肩设置沉降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监测。适用于一般路堤、斜坡路基、地基可压缩性土厚度不均、过渡段等路基的沉降变形监测。监测断面的设置间距一般为50~100m,过渡段范围或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时宜加密。具体见下图。

(3)Ⅲ类观测横断面型式:路堤基底线路中心处埋设沉降板进行地基沉降监测;贯穿于路堤基底设置剖面沉降管对地基不均匀沉降、差异沉降进行监测;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基床底层表面两侧埋设沉

降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监测。

(4)堆载预压前在基床底层中心处埋设沉降板,原基底处沉降板接长至高于预压土,将原基床底层表面两侧埋设的沉降观测桩外移至路肩边缘,进行预压土加载,预压土加载完后,继续进行沉降观测。待预压卸除基床表层填筑后,在路基面两侧及中心埋设沉降观测桩。适用于设有堆载预压地段:地基可压缩性土厚、可压缩性土厚度不均、路基填筑较高、地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斜坡路基、过渡段等路基的沉降变形监测。监测断面的设置间距一般不大于50m,过渡段范围或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时宜加密。具体见下图。

(5)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标准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标准如表一。

沉降与稳定观测内容和断面布置一览表观测内容断面布置情况观测断面间隔表1 适用条件1、两侧路肩(预压地段两侧基床底层表面1、地势平坦、地基条路基面沉降外边缘)和路基面中心各设置一个沉降观≤100m设一个观测断面件良好;2、路堑或高(Ⅰ类观测断面)测桩;2、每隔一个断面设置一个沉降板度小于5m的路堤1、路基两侧路肩(预压地段两侧基床底层表面外边缘)和路基面中心各设置一个沉路基面沉降降观测桩路堤基底沉降2、基底(预压地段基床底层表面增加)设路堤稳定观测置一个沉降板(地面横坡大于1:5时基底设(Ⅱ类观测断面)置两个沉降板)3、两侧路堤坡脚外1~2m处、10~12m处各设置一个位移观测桩路堤基底基底设置一个剖面沉降管全断面沉降观测≤50m设一个观测断面其他路基(复杂条件下需要加密)紧靠桥台处、10m、30m桥路过渡段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涵顶及两侧边墙外3m处涵路过渡段各设一个观测断面25%的Ⅱ类观测断面横向结构物处在结构物顶面与结构物轴线成45°布置 4.1.4过渡段变形监测断面

(1)桥路过渡段一般采用Ⅱ类、Ⅲ类监测断面。一般每50m布置一处。过渡段位置按图示进行加密,即台后1m、10m、30m处应布置监测断面。

(2)涵洞等横向构筑物中心一个,离边墙1m以及级配碎石外5m各布置一监测断面,共5个,其中涵洞顶布置Ⅰ类断面。

4.1.5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云桂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1.路基沉降观测作业目的(1)沉降观测对控制和保证路基工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2)通过系统、连续、正确、完整的观测及分析,可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2.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nxt8853eq4g4gh0kzl91od1e2lms500xv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