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先秦诸子选读》有效性教学-最新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先秦诸子选读》有效性教学

《先秦诸子选读》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之一,课程标准对这门选修课程的定 位很高: “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 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 思的探究态度 ”。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一是学生的 学,在这么一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中,思想多元而活跃的学生不免会认为孔孟 的思想在孔孟生活的春秋战国没有得到施行,在现代也鲜有市场,学它何用? 二是教师的教,由于教材是以先秦诸子论著为单元,以各家主要思想为专题选 择相关章节或片段组合成一篇课文,因此全书都是文言文,内容涉及先秦孔 子、孟子、荀子、庄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六家主要思想,文字的疏离和思 想的高深决定了教师不能照搬必修课程的教学模式,否则可能会出现教师教得 腻、学生学得烦的情况。

为避免出现教学的低效、重复、单调,教师要根据选修课程的特点、教材 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学习规律与特点,另辟蹊径。

《先秦诸子选读》教材的 “说明 ”部分第四点提到 “以《论语》和《孟子》为 重点”,所以本文暂且就以《论语》和《孟子》单元的教学为例,探索《先秦诸 子选读》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正本清源

对于学生可能认为孔孟思想在现实中不适用的问题(其实教师也难免会有 这样的疑惑),教师若从理想的角度谈孔孟思想的美好会让学生感到空泛,若 从现实的角度谈孔孟思想的救世意义会让学生感到无奈。语文教师自己首先对 学习孔孟的意义要有独到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发挥语文教师的特点,用语文诗 意的方式触动学生的内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孔孟的意义。下面是笔者对 学习孔孟意义的认识和表述,供大家参考:

也许现实让你不太接受孔孟的思想,但不可否认,它在千年的流传过程 中,在否认与质疑过程中,其实塑造了我们民族和个人的品性。读了孔孟,我 们往往容易形成自己的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有自己的人格底线,虽然在 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时我们会舍弃自己的原则,但我们的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提 醒我们要忠于自己的原则,从而我们会为自己的背离而痛苦。而在这种时常出 现的痛苦煎熬下我们有可能产生改变现实的渴望和力量,从而我们成为用理想 改变现实的人。也有可能我们为了不让自己感到痛苦而与

1/ 4

现实保持距离,坚守 理想,冷眼旁观 ;或许我们可能会愿意在改变现实的人出现的时候给予最真切的 支持与帮助,让其不至于成为改革路上的独行者。总之,在漫漫的人生路上, 我们一路前行,我们难免渴望名望,我们不免追逐财富,甚至也许我们放弃底 线,背离原则,但我们内心永远都有一个让你痛苦而又自豪的东西。

二、细读文本,深入理解圣人思想的伟大本质

教学孔孟可能会因为其思想性强、政教色彩浓而出现教学内容概念化或道 德化的情况,学生只是记住了孔孟思想中的一些概念,对圣人思想只会对号入 座的贴标签,未能深入具体地理解其伟大之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避开 概念化的读解文本,而要能自己先深入阅读文本,找好切入点进而具体深入地 引导学生理解圣人思想的伟大之处。

如《孟子》单元的《王何必曰利》第二则选段(宋

?窘?之楚),若教学时

只是从 “利”和“仁义”对比的角度突出 “仁义”的作用,那学生可能就仅仅记住了孟 子的 “仁义 ”这一概念。而教师若细读深思,不难发现宋 ?镜姆炊源蛘降摹安焕 ?” 说和孟子反对打战的 “仁义”说都包含 “不战就可以不死人 ”的意思,但导致的结果 却大相径庭,原因在于两者的本质不同:宋

?舅?谓的“不死人 ”本质上是为了使诸

侯不减少人口,不减少劳动力和战斗力,个体生命仅仅被当成诸侯谋利的工具 ; 而孟子所谓的 “不死人 ”本质上是关爱个体的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把人当成 人而不是工具。

又如《孟子》单元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第一则选段(庄暴见孟 子),若细读体会,可以发现这一选段处处体现孟子的论辩机智:(

1)知根知

底,投人所好:和庄暴的谈话是为了后面和齐宣王谈话准备了话题 ――音乐, 从侧面了解到宣王的兴趣爱好。( 2)偷换概念,打消顾虑:以 “今之乐 ”代替“世 俗之乐 ”,以“古之乐 ”代替“先王之乐 ”,扩大了音乐概念的范围,缓和了谈话的 气氛。( 3)旁敲侧击,请君入瓮:一连两个类似的问句,引导宣王认识到 乐 ”。(5)正反对比,中心突出:不与民同乐,民怨之 ;与民同乐,王天 下。

三、提炼课堂主题,统摄选段,保持课堂教学的连贯性每篇课文大都由几 则相关相似的选段构成,若教师一段段地教学,势必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凌散而 又重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教师不妨借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相 关的教学建议: “抓住重点,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或观点进行讨论,不必要面面俱 到”,深入分析提炼一篇课文几

“与

人”与众”更快乐。(4)借题发挥,由乐(yue)入乐(I & :就一句话臣请为 王言

2/ 4

个选段之间的共同点,形成课堂主题,并以此统 摄课文所有或多数选段,让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和连贯性。

1. 以人物形象的分析为课堂主题。《论语》《孟子》虽然多为论说之文,但 在抽象的论述之中也常常包含着形象化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这些形象 化的内容,那就容易在教学时打通概括与具体、抽象与形象的关联,从而更好 地引导学生理解孔孟的思想内涵。如《孟子》单元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就可以把 “大丈夫”的形象分析作为课堂主题,深入地探讨 “浩然之气 ”的表现和价 值,从而让学生理解 “大丈夫 ”就是执着于道义,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充 满浩然正气的人。又如《论语》单元的《当仁不让于师》,可以把孔子这一师 者的形象作为课堂主题,结合选段分析他的优良品质。

2. 以人物塑造的方法为课堂主题。《论语》《孟子》虽为语录体的著作,但 即使在只言片语的描写当中也向我们成功地勾勒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因 此有些课文若能以人物塑造的方法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应该可以丰富对先哲思 想的理解。如《论语》单元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不妨把如何表现孔 子担当精神的艺术方法作为课堂主题,从正面描写、侧面衬托和对比反衬的角 度深入理解孔子的担当精神。

3. 以言辞的艺术为课堂主题。《论语》《孟子》作为语录体的著作,孔孟的 言辞必定有过人之处,尤其是孟子雄辩、犀利,所以教学时也可以将他们的言 说艺术作为切入点,体会先哲言说的魄力,提高自己的言语素养。如《孟子》 单元的《王好战,请以战喻》,就可以把设喻说理或寓言说理作为课堂主题, 让学生通过不同选段中的比喻说理,深入体会设喻说理的细微不同:有的设喻 是引出道理,有的设喻是证明道理,有的设喻是寄寓道理等 ;同时学生为体会设 喻的效用也必然要深入地理解比喻所说之理。

四、强化探究学习,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传统,提升思辨能力选修课教学强 调学生的探究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 “文化论著研读 ”的课程目 标有这样的阐述: “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 出自己的见解 ”。

以《论语》《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深远,但毕竟时过境 迁,其中的一些思想与内容不一定能完全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有必要用 发展的眼光审视传统,既要看到孔孟思想的先进性与阶段性,不要苛求古人

;又

要看到孔孟思想的局限性与发展性,避免厚古薄今。这样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 生对古人的正确态度,也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3/ 4

《先秦诸子选读》有效性教学-最新文档

先秦诸子选读》有效性教学《先秦诸子选读》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之一,课程标准对这门选修课程的定位很高:“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一是学生的学,在这么一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中,思想多元而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nxkz81kgj1emx02sb8q8qp2012ift011d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