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中科学复习课中例题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践【最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中科学复习课中例题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践

璜山镇中 蔡 伟

[摘要] 在九年级科学复习中,例题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例题的选择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了解基本规律。又能发现发掘出知识间的各种内在联系,达到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提高科学例题教学的有效作用,在“轻负高效“的教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例题教学 有效性 探索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解题就本质而言,就是寻求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整个问题的思维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系列联想过程,而例题教学占有相当的比重,搞好例题教学不仅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怎样在短暂的时间内,使复习取得实效,是每一个九年级科学教师一直关注并头疼的问题,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其他名优教师的课堂实录,结合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特点,觉得提高例题教学是提升总复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现就如何提高例题教学的有效作用谈谈自己的几点策略。 一、例题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试题一改以往“苦涩”的面孔,越来越贴近实际。 例1:2011年绍兴市新晖教学联盟中考模拟卷中第28题:两个人共同搬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矩形木箱上楼梯,如图所示,楼梯和地面成40°角,而且木箱与楼梯平行。如果两人手的用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上的,那么下面的人对木箱施加的力F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上面的人对木箱施加的力F.

分析讲解:很明显,这个题目考查的是一个杠杆的知识,但其中涉及到两个

杠杆,而且两个杠杆的支点和力臂都是不一样的。这对学生解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老师在正确讲解以后,不妨问学生在家中如果爸爸妈妈要你帮忙把某个东西搬上楼,如晒干的谷,往往会让你走前边还是走后边呢?学生们都知道,走前边,什么原因呢?结合本题,也就不言而喻了。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跳高运动员先后用背越式和跨越式两种跳高方式跳过某一高度,该高度比他起跳时的重心高出h,则他从起跳后至跃过横杆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 ) A.都必须大于mgh B.都不一定大于mgh

C.用背越式不一定大于mgh,用跨越式必须大于mgh D.用背越式必须大于mgh,用跨越式不一定大于mgh

分析讲解:这个题目考查的是一个克服重力做功的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重心。学生有一个误区,认为无论身体怎么变化,重心始终在肚脐眼上,所以很多同学选择A。针对这类题目,老师不妨让错误的学生演示一下站立和蹲下时两种姿态来判断一下重心的位置。从而得出物体形状改变,重心是发生变化的。再结合生活实际,问学生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跳高运动员常用的是哪种跳跃方式?你见过跨越式跳高吗?相信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例题教学应尝试改编例题

九年级最后复习阶段,学生往往会沉迷“题海”不能自拔。最终形成讨厌做题目的结局。因为有些题目经常会重复出现,给学生一种“炒冷饭”的感觉。所以在讲解例题过程中,可适当改编题目,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3.有一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CuSO4、Na2SO4、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以下实验,分析其组成。

①取部分固体粉末加入水中,搅拌,得到白色沉淀,过滤,滤液为无色澄清液。 ②往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 ③往(1)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HNO3,沉淀不溶解。可推断:固体粉末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有 ,可能存在的物质有 。写出(1)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通过对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复习了离子共存和物质间能否相互反应等知识。由于CuSO4溶液是蓝色的,所以马上排除CuSO4。本题重点考查了CuSO4溶液的颜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我在讲解这题过程中,思考能否在原题上进一步挖深。如在原题第②步中沉淀不溶解呢,结果又会是怎样?若部分溶解,结果又会是怎样呢?还有Clˉ和SO42ˉ的检验是学生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同时我还在想,在讲解本题过程中能否渗透一点环保方面的知识呢?于是后来,我把本题改编如下:

改编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类越来越认识到洁净的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所以,人们采取积极措施,不仅要治理,而且要防止水域污染。在研究污染物来源时,专家指出:不可忽视全国数以万计的高校、中学化学实验室排放的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某科学兴趣小组对做过“探究碱和盐的性质”实验后废液中所含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根据实验所用的化学药品,他们认为废液中,可能含有Na+、Ba2+、Cu2+、H+、Cl-、CO32-、SO42-、OH-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A取试样溶液装入试管,溶液呈无色透明; B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C另取试样溶液装入试管,滴加BaCl2试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D在沉淀中加入稀HNO3,白色沉淀不溶解,没有气泡产生。 请回答:

(1)步骤A中可知,废液中没有 离子; 步骤B中可知,废液中含有 离子;

(2)步骤C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3)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要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该离子,请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另取试样溶液,为排除溶液中 离子对实

验的干扰,先加入足量的 ,再滴入 溶液,若有现象: 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该离子,否则证明溶液中不含有该离子。

(4)如何采取措施以减少实验室的污染? (至少写两点) 这样一改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离子共存问题和鉴别的理解,还对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有一定的帮助。

三、例题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题的讲解过程需要发扬教学民主,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会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老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同时应发现并珍惜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例4: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⑤观察实验现象。以上实验步骤最合理的顺序应为( ) A.①→④→②→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

很多同学会选B,因为他们忽略了如果没有使淀粉溶液先达到设计的温度,而直接加淀粉酶的话,淀粉酶会把淀粉消化分解,从而使后来滴加碘液都变成无色。

在讲解本题过程中,我没有直接进行分析,而是让错误的学生先来说他的思路,然后再让别的学生来分析评价他的思路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让大家讨论这个题目还可以怎么考。很多学生经过思考后会想到可以探究温度改变。如改为1000C、2000C、3000C,或时间缩短为1分钟,甚至有同学提出如果想探究PH的影响步骤是怎样的,加入的物质有何不同?在学生提出问题过程中,老师一是要加以鼓励并表扬,然后让别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无形中就提升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积极性以及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还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例题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一讲多得”

例题讲解过程完全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在解题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如何分析题意,还要总结学生解题后的反思。

例5: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B 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 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 D 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分析讲解:很明显,B、C、D选项是不正确的。滑动摩擦力只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两者均不变。所以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所以A是正确的。

讲解时,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白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即考什么。相信学生一定知道:是滑动摩擦力。紧接着问那么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又有哪些?它们改变了吗?滑动摩擦力改变了吗?这样一分析,学生慢慢地便会学着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不被题目的干扰因素所迷惑了,同时,在例题讲解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学了这些例题后有什么收获。如学到什么解题方法,复习巩固了哪些基本知识,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尽可能地让例题讲解后的收获更多,所得更多,从而达到复习巩固提高的目的。

总之,正确认识例题教学,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教学,不仅能巩固知识,培养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如何提高科学例题教学的有效作用,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七~九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 【2】 “探究教学的精神内涵” 辛继湘 《教育科学研究》 【3】 《教学策略》,李晓文、王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中科学复习课中例题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践【最新】

初中科学复习课中例题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践璜山镇中蔡伟[摘要]在九年级科学复习中,例题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例题的选择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了解基本规律。又能发现发掘出知识间的各种内在联系,达到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因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nwk562gn62i4cx3q5al1oirv327wf00pk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