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一 物质与运动 一、物质概念
[提醒] 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关系 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理解 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的物质 强调 误区 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易错提示】区分以下几种错误观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形而上学和脱离运动谈物质的唯心主义;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唯心主义);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意识也在运动,所以运动可以离开物质。
四、全面认识相对静止
1.是一种不显著的、特殊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别 联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易错提示】准确辨别以下几种观点:
“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等都是承认绝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观点。
(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等都是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
(3)区分“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这是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辩证唯物论观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要区分几种常见的说法: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错误);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正确);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正确)。
考点二 物质运动的规律 一、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原理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方法论 规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易错提示】要澄清几个错误认识:规律是可以被创造和消灭的;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是永恒的、不变的;等等。
【特别提示】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来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本身。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一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特别提示】有了人脑就会产生意识的说法是错误的: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不是人脑自生的。【易错提示】区分以下几种错误观点:
①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②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③意识来源于人脑。④电脑能代替人脑。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易错提示】区分一些错误观点: (1)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推动)作用。 (3)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4)物质和意识是互相独立的。
(5)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 要求 物质决 定意识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从实际出发 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纵向 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反 规律 映 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横向 有不可认识之物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反 作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用 对内 和控制作用 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对外 用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坚持可知论,认识事物的意识具 有能动 性 考点二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客观性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原理 ②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方法论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错误 倾向 一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二是“唯意志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的客观性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要求: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易错提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从经验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等说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其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三、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二、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易错提示】(1)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主观活动,又是一种客观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割裂开来。
(2)盲目的实践不是没有认识指导的实践。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不受认识指导的实践是没有的。盲目的实践是指受到错误认识指导的实践,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3)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