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2011-04-11 17:34:38| 分类: 高考复习教案|字号 订阅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知识链接:
小说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公式: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小说阅读训练题型概略:
环境类题、人物类题(或“形象类”)、情节类题、主题类题、理解含义类题、技巧类题、作用类题
第一节 情节类考题破解 教学过程: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一般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二、考点探究:
考查角度 考点探究 概括梳理情节内容 分析情节的内在关联性、因果链 分析情节安排特点和技巧 真题再现 2010广东《面包》第16题: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010陕西《保护人》第3题: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2010浙江《静流》第12题: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三、答题技巧:
(一)故事情节概括题: (1)设问方式: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规范思路:情节概括=人物+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课本示例:《老人与海》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什么:老渔夫桑提来哥在深海战胜大马林鱼。 (二)情节安排及其作用类题:
(1)设问方式: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③某一情节设计得好不好?为什么?④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2)规范思路:指出技巧+分析在原文是怎样体现的+表达效果。
技巧: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埋下伏笔、总结上文、倒叙、插叙、补叙等。
作用:①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可能表现两个方面:表现了人物的某种情感,塑造人物某种性格;
②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开头“设置悬念”或“埋下伏笔”,结尾可能“照应上文”或“总结全文”或“出人意料,耐人寻味”,中间可能“推动情节的发展”或“造成情节陡转”。 ③对主旨的作用:点明主旨,深华主旨等。 (三)考查标题、结尾题: (1)标题的作用:
规范思路:标题可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如《孔乙己》;可能是小说的主要事件,如《林黛玉进贾府》;可能是小说的线索,如《项链》;可能有利于提示小说的主旨,如《祝福》。 作用:有利于提示主旨,是情节发展的线索,引发阅读兴趣。 课本示例:题为“祝福”,是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从而深化主题,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者的呼号”展示给读者,把旧社会劳动人发无福可祝的社会现实展示给读者。 (2)结尾的妙处:
规范思路:被考查的结尾往往具有“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发人深思”“揭示出主旨。 课本示例:假项链这一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更加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又带有一丝酸楚的感叹——其中有对玛蒂尔德的同情。
总结:情节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的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第二节 环境类考题破解 教学过程:
一、小说的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二、考点探究: 考点探究 考查角度 分析环境描写的技巧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真题再现 2010江苏《溜索》第11题: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2010安徽《》第12题: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三、答题技巧: (一)环境描写手法特点题:
(1)设问方式:环境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文中画线部分或某段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小说环境有什么特点。
(2)规范思路:环境描写=方法(描写角度、描写技巧)+内容特点(概括环境特点)+表达效果(产生了什么影响,达到了什么目的) (3)环境描写技法:
①观察角度变化:移步换景法、远近高低空间转换法。 ②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③感官变化:视觉、听觉、感受相结合。 ④采用个修辞手法或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类题:
(1)设问方式:某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景物;简要分析某段或某句(景物描写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2)规范思路:指出这一段描写的内容和特点;分析其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③暗示社会环境,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暗示情节的结束等);⑤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第三节 形象类考题破解 教学过程:
一、考点探究: 考查角度 考点探究 概括人物的形象或性格特征 真题再现 2010山东第21题: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内容,2010广东第17题: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 样的心理? 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010山东第22题: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二、答题技巧:
(一)概括人物形象题: 1、设问方式:
分析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形象;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
2、规范思路:
人物形象=身份+性格特点+典型意义 3、分析思路:
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熟悉故事情节,认识人物的基本特点; 第二,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揭示人物的性格来源,分析人物的社会意义。
第四,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五,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内容,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
1、规范思路:指出小说采用了什么方法;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征;评价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或达到了什么效果。 2、方法指路:
(1)关于人物塑造的写作方法:
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通过环境描写与他人的言行来体现、衬托、对比反衬人物的性格命运。 (2)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 ⑸白描:节俭、经济、节奏快,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三)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规范思路:正确认识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主人公或是陪衬者或是线索或是目击者);评价人物的社会意义,揭示小说的主题;分析这个人物对其他人物的作用(注意矛盾双方的关系) 方法指路:小说塑造人物的作用从整体上说就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主要包括:一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的不公;三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感情。 第四节 主题类考题破解 教学过程:
1、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设问方式: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3、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4、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歌颂、赞扬、张扬什么;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揭示什么人生道理;对什么现象的反思;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第五节 探究类考题破解 教学过程:
一、考点探究:
考查角度 考点探究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阅读感悟或启示 真题再现 2010安徽第14题: 2008江苏第15题: 2010陕西第4题: 2010浙江第16题: 二、答题技巧: 1、设问方式:
①对文中某个观点或人物或写法,你的看法如何?②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③文中某种做法或写法,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规范思路:应题,表明观点;结合论据,分析论证;总结点题。
注意:评价要紧扣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笔墨集中,主旨明确;评价要结合你举的例子;评价要有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