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激励机制,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学习资源输送到网络平台上。”宁夏教育厅副厅长说。
(摘编自于瑶、杨泽《一根网线撑起共享教育》)
材料三:可以说,共享教育的前提是,如何尊重每个不同的个体作为教育主体的意愿和需求。
根据“共享经济”的释义,可以对“共享教育”加以释义:共享教育具有弱化知识拥有权和强调使用权的作用,在共享教育体系下,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意愿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学习手段和方法,客服囿于知识掌握与技能训练的狭隘性,表现出个人对于知识多样性、异质性发展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并使教育资源得以最大限度被有效利用与共享。即所谓“随需所获,学以为己”。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持续成长。这点恰恰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相契合。
共享教育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个性化学习问题。相比正式学习,个性化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技术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关键在于从“如何教”走向“如何学”,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达到了平衡,它强调学习是一个情境化的过程。同时,个性化学习是以个体学习为中心,在任何地方和场所,在流动的任何时间,从差异性需要出发,共享不受限制的多元的教育资源,可在在线与非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混合学习,并与非正式学习整合。
(摘编自丁钢《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教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深刻变化,引发人们的关注,在“教育与 中国未来30人论坛”上,专家们围绕共享教育进行讨论。
B.教育的作用在服务人类与社会中得以充分体现,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 让其服务于全人类,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C.共享教育和传统教育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和发展潜能,只要解决经费、设施 方面存在的问题,宁夏共享教育的成效就会令人满意。
D.尊重每个学习者的意愿和需求是共享教育的前提,在共享教育体系下,每个 学习者可以“随需所获”,同时也可以“学以为已”。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共享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正因处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共享教育才得以诞生和发展。
B.传统教育阶段,“有教无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进入共享教育阶段,“有
教无类”能落到实处,不同的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教育。
C.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制作网络课件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新的负担,为此,应 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制作课件网络共享。
D.共享教育未来会获得蓬勃发展,在其体系下,人们对知识的拥有权被弱化, 使用权被突出,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得到提升。
9. 在共享教育时代,人们应如何学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 然泥而不滓者也
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 而不滓者也
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 而不滓者也
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 而不滓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古人的“名”,成年时取,供朋友称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 一定的联系,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B.“左徒”是楚国的官民,《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 原的别称。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 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D.“大夫”是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 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 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做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 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时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 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 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译文: 。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饮酒二十首(其八)
[东晋]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①。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②。 连林人不觉③,独树众乃奇④。 提壶挂寒柯⑤,远望时复为⑥。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⑦。
【注】:①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②殄(tiǎn腆):灭尽。异类:指众草。卓然:特立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经霜之后,众草凋零,而青松的枝干却格外挺拔。③连林:松树连成林。人不觉:不被人注意。④独树:一株、独棵。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⑤寒柯:指松树枝。⑥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⑦绁:捆绑,束缚。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二句“没”字用得巧妙,欲扬先抑,将俊秀的青松姿态掩没在杂草 之中,表现青松与杂草相处的一时情形,目的是突出下文青松的“卓然”。 B.第三、四句着力塑造青松的形象,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描绘出众杂草在凝结的霜冻
下全部倒伏之后,青松却跟它们不一样。
C.第五、六句“连林”意谓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人可能还不觉得它的与众不同,
但是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更不值得称奇。
D.全诗语言朴素淡雅,好像信手拈来,实有炉火纯青之功效,如首二句,以青 松为众草所掩没,写青松之孤独,实则借孤松为己写照。
15.诗的前六句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青松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
“ , ”。 (2)《离骚》一文中叹民生艰难,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 (3)曹操《短歌行》中“ , ” 两句,以明月作比,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揽求天下贤才的迫切心情。
(4)《归园田居(其一)》中“ , ” 两句描写了绿树成荫的清幽环境,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闲来无事,我总喜欢手捧一本《散文》,静坐于案前和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尽享散文里的那份美,感受心灵中的那份妙。每一篇散文,都有一个清幽的世界,都是一个灵魂的呓语。走进这个世界,( )。
散文的语言之美,如清泉淙淙,流淌在那些闲逸的时光里,让悠思绽放美丽的花朵;散文的情感之美,如琴音飘飞,让思想拂去尘埃,让心灵得到净化。生活中难免 ,咀嚼人生的忧伤愁苦。面对失意迷惘,要 ,相信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早日走出困境;面对天灾人祸,要 ,相信祸兮福所倚,期待明天的阳光照样灿烂;面对多舛的命运,要 ,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扼住命运的咽喉,做自己的主人。一切的混乱情感倘若能够在散文里冲淘洗净,方能有“静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上云卷云舒”的闲适惬意。宠辱偕忘,把酒临风,人生岂不喜洋洋者也。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静坐于案前和林间小道,让思维随着文字在时空里流淌 B.静坐于案前或散步在林间小道,让思维随着文字在时空里流淌 C.静坐于案前或散步在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 D.静坐于案前或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就是走进一个心灵:去参悟生命的玄理,去品味文字的内涵 B.去参悟生命的玄理,去品味文字的内涵:提升自己的素养 C.就是走进一个心灵:去品味文字的内涵,去参悟生命的玄理 D.去品味文字的内涵,去参悟生命的玄理:提升自己的素养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饱经风霜 平心静气 镇定自若 随遇而安 B.血雨腥风 平心而论 镇定自若 随波逐流 C.饱经风霜 平心而论 从容不迫 随波逐流 D.血雨腥风 平心静气 从容不迫 随遇而安
20.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
喝茶,不但不能解酒,反而使酒醉症状更加严重。当人饮酒后,乙醇被吸收进入人体,会刺激神经系统,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而茶中的茶碱和咖啡因,则会诱发心脏疾病。若喝完酒再喝茶,尤其是醉酒时用浓茶解酒,这样对于心脏来说无异于火上
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 -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