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护理《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生物化学》复习题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答题说明: A型题即最佳选择题。五个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是完全正确的。将代表该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 关于核酸的元素组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核酸含有C元素 B.核酸含有S元素 C.核酸含有N元素 D.核酸含有O元素 E.核酸含有P元素,并以其含量来计算生物组织中核酸的含量

2.DNA与RNA分子的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其中DNA所没有的碱基是:( ) A.腺嘌呤 B.鸟嘌呤 C.胞嘧啶 D.尿嘧啶 E.胸腺嘧啶 3.DNA和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

A.碱基不同,戊糖不同 B.碱基相同,磷酸相同 C.碱基不同,戊糖相同 D.碱基相同,戊糖不同 E. 戊糖相同,磷酸相同 4. 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位是:( )

A.磷酸戊糖 B.核苷 C.碱基顺序 D.戊糖磷酸骨架 E.磷酸 5.DNA的二级结构是:( )

A.α螺旋 B.β片层 C.β转角 D.超螺旋结构 E.双螺旋结构 6. 大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

A. 2',3'-磷酸二酯键 B. 3',5'-磷酸二酯键 C. 2',5'-磷酸二酯键 D. 糖苷键 E. 氢键 7. 关于Waston-Crick的DNA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是一个三链螺旋结构 B.双股链的走向是反向平行的

C.嘌呤和嘌呤配对,嘧啶和嘧啶配对 D.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E.磷酸戊糖主链位于螺旋内侧 8.在DNA双螺旋结构中,互补碱基配对规律是:( )

A.A=G,T≡C B.A≡T,G=C C.A=T,G≡C D.A=C,G≡T E.A-T,G=C 9. t-RNA连接氨基酸的部位是:( )

A.2′-OH B.3′-OH C.3′-P D.5′-P E.1′-OH 10. 原核生物DNA的三级结构:( )

A.倒L形 B.核小体 C.超螺旋 D.三叶草形 E.Z-DNA 11. 双链DNA的Tm值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 A.G+A B.C+G C.A+T D.C+T E.A+C 12. 含有较多稀有碱基的核酸是:( )

A. rRNA B. mRNA C. tRNA D. 核仁DNA E. 线粒体DNA 13.真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组蛋白 B.核心颗粒 C.核小体 D.超螺旋 E.双螺旋 14. 核酸的最大紫外光吸收值一般在哪一波长附近?( ) A. 200nm B. 220nm C. 240nm D. 260nm E. 280nm 15. 关于DNA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酸二酯键断裂 B. 多聚核苷酸链解聚 C. 碱基的甲基化修饰

D. 互补碱基间氢键断裂 E. 糖苷键断裂

1-5 BDACE;6-10 BBCBC;11-15 BCCDD

1

二、名词解释

1. DNA的一级结构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从5′-末端到3′-的排列顺序叫做DNA的一级结构,简称为

碱基序列。

2. DNA变性 在加热、酸或碱等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中氢键断裂,碱基堆积力遭到破坏,双螺旋借光解体,双键解开成为单链的过程,称为DNA的变性。

3. 增色效应 DNA变性后对260nm紫外光吸收值增加,称为DNA的增色效应。

4. Tm值 DNA在加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或使50%DNA分子发生变性的温度称为变性温度或解链温度,用Tm表示。

三、简答题

1.试述DNA双螺旋结构要点。

1)由两条反向平行互补的多核苷酸链围绕中心轴,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 (2)两条链间通过碱基之间形成氢键并联起来,碱基配对规律是A=T,G≡C。氢键和碱基堆砌力是维持DNA双螺旋稳定的重要因素。

(3)脱氧核糖与磷酸构成主链(骨架),并位于螺旋外侧,碱基位于内侧。

(4)每个螺旋内有10个碱基对,螺距为0.34nm,螺旋直径为2nm。在双螺旋分子表面形成凹陷的沟。

2.促使DNA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变性后DNA的理化性质有何改变?

2+

(1)引起DNA变性的因素有:加热, 酸碱度, 化学试剂(如醇,酮,尿素, 甲酰胺等)和移除稳定DNA的Mg等。

DNA变性后,双螺旋结构解体, 呈单股无规线团结构,溶解度增加,粘度下降, 旋光性下降,紫外吸收增加(增色效应)。

3.影响DNA的Tm值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Tm值的大小与DNA分子中碱基的组成、比例关系和DNA分子的长度有关。在DNA分子中,如果G-C含量较多,Tm值则较大,A-T含量较多,Tm值则较小,因G-C之间有三个氢键,A-T之间只有两个氢键,G-C配对较A-T配对稳定。DNA分子越长,在解链时所需的能量也越高,所以Tm值也越大。

第五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各种蛋白质平均含氮量约为:( )

A. 0.6% B. 6% C. 16% D. 26 E. 36%

2. 测得某种生物样品每克含氮0.02克,每100克该样品蛋白质含量约为:( ) A.6.25% B.12.5% C.1.25% D.2.5% E.14.5% 3. 下列哪种氨基酸属于碱性氨基酸?( )

A.精氨酸 B.丙氨酸 C.苏氨酸 D.亮氨酸 E.甘氨酸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下面的哪一种情况?( )

A.氨基酸种类的数量 B.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 C.多肽链的形态和大小 D.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E.分子中的共价键 5.蛋白质一级结构中的主要化学键是:( )

A. 氢键 B. 盐键 C. 肽键 D. 疏水键 E. 范德华引力 6.稳定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 )

2

A.肽键 B.氢键 C.疏水键 D.二硫键 E.范氏力 7.在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中,每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是:( ) A.辅基 B.辅酶 C.亚基 D.寡聚体 E.肽单位 8.蛋白质高级结构取决于:( )

A.蛋白质肽链中的氢键 B.蛋白质肽链中的肽键 C. 蛋白质肽链中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和顺序

D.蛋白质肽链中的肽键平面 E.蛋白质肽链中的肽单位 9.蛋白质的等电点是:( )

A.蛋白质溶液的pH等于7时溶液的pH值 B.蛋白质溶液的pH等于7.4时溶液的pH值 C.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D.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E.蛋白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

10.蛋白质在溶液中带负电荷时,溶液的PH为:( )

A.酸性 B.碱性 C.pH=pI D.pH>pI E.pH

A.肽键断裂 B.二硫键断裂 C.次级键断裂 D.普遍发生沉淀 E.生物学功能可能增减 12. 蛋白质变性时未改变的结构是:( )

A. 一级结构 B.α-螺旋 C.β-折叠 D. 三级结构 E. 四级结构 13.蛋白质对紫外光的最大吸收峰是由于含有下列哪些氨基酸所引起的?( ) A.甘氨酸和赖氨酸 B.谷氨酸和精氨酸 C.色氨酸和酪氨酸 D.丝氨酸和胱氨酸 E.丙氨酸和苏氨酸 14.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破坏水化膜,中和电荷 B.盐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盐

C.调节蛋白质的等电点 D.破坏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E.使蛋白质变性 15.蛋白质多肽链具有的方向性是:( )

A.从3'端到5'端 B.从5'端到3'端

C.从C端到N端 D.从N端到C端 E.以上都不是 16.α螺旋每上升一圈相当于氨基酸残基的个数是:( ) A. 4.5 B. 3.6 C. 3.0 D. 2.7 E. 2.5 17.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是:( )

A.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大 B.蛋白质分子在溶液中有布朗运动 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

D.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 E.蛋白质分子带有正电荷 18.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 )

A.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形成的 B.是由谷氨酸的γ-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形成的 C.氨基酸的各种氨基和各种羧基均可形成肽键

D.是由赖氨酸的ε-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形成的 E.是由谷氨酸的γ-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形成的

1-5 ABADC;6-10 BCCED;11-15 CACAD;16-18 BCA

二、名词解释

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2.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分子的某一肽段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

3

置,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相对位置,称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指整条多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也就是整条多肽链的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4.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

质的四级结构。

5. 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破坏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及生物学活

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6.蛋白质等电点:当蛋白质处于某一pH值时,其分子上的各种基团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净电

荷为零)成为兼性离子,此时该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

三、简答题

1. 简述蛋白质α-螺旋结构要点? 答:主链围中心轴呈有规律的螺旋式上升,形成右手α-螺旋, 每旋转一圈为3.6个氨基酸残基, 螺矩为0.54nm;其结构靠第一个肽键平面上的NH和第四个肽键平面上的CO形成氢键;第二个肽键的NH和第五个肽键的CO形成氢键, 按此类推, 使α-螺旋结构趋于稳定。

2.蛋白质元素组成有何特点?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答:1蛋白质都含有C、H、O、N、S等元素,其中含N是蛋白质的主要特点,而且较稳定,平均为16%。 2)在实践中,测定生物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只要测其含N量, 乘以6.25即可推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3.为什么蛋白质在水溶液中不易发生沉淀? 如何才能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由于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一些极性基团,在水溶液中可以吸引水分子形成具有阻隔作用的水化膜;同时这些基团在溶液中解离出相同的表面电荷起到相互排斥作用, 故使蛋白质稳定而不沉淀。若破坏水化膜并中和表面电荷,蛋白质极易从溶液中沉淀。通常采用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NH4)2SO4、NaCl]或有机溶剂(乙醇、丙酮)等方法,破坏水化膜、中和电荷,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

4.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哪些?变性的实质是什么?

(1)引起变性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如:加热、紫外线、 超声波等;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生物碱试剂、有机溶剂等。

(2)引起变性的实质是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生物学活性丧失。

第七章 氨基酸的代谢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有关氮平衡的正确叙述是:( )

A.每日摄入的氮量少于排出的氮量,为负氮平衡 B.氮平衡是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的一种表示方法 C.氮平衡实质上是表示每日氨基酸进出人体的量 D.总氮平衡常见于儿童

E.氮正平衡,氮负平衡均见于正常成人 2.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高,表现在:( )

4

A.食物中有足量的某种蛋白质 B. C.食物中含有某些必需氨基酸 D. E.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与人体蛋白质接近 3.人体营养必需氨基酸是指:(

A.在体内可以由糖转变生成 B. C.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获得 D. E.在体内可由固醇类物质转变生成

4.列哪组氨基酸,是成人必需氨基酸? ( )

A.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 B.苯丙氨酸、赖氨酸、甘氨酸、组氨酸

C.苏氨酸、蛋氨酸、 丝氨酸、色氨酸 D.亮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 E.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 5.肌肉中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 )

A.转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直接脱氨基作用 D.氧化脱氨基作用 E.嘌呤核苷酸循环 6.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指:( )

A.氨基酸氧化酶与谷氨酸脱氢酶联合 B. C.转氨酶与L-谷氨酸脱氢酶联合 D. E.GOT与腺苷代琥珀酸合成酶联合 7.人体内最主要的氨基酸脱氨基方式:( )

A.转氨基作用 B.氧化脱氨基作用 C.联合脱氨基作用 D.核苷酸循环脱氨基作用 E.脱水脱氨基作用 8. AL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

A.心肌 B.脑 C.骨骼肌 D.肝 E.肾 9.AS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

A.心肌 B.骨骼肌 C.肝 D.脑 E.肾 10. 肾脏分泌的氨主要来自:(

A.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B.谷氨酰胺水解 C D.氨基酸的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谷氨酸的氧化脱氨基作用 11.合成一分子尿素需要消耗:( )

A.1个高能磷酸键 B.2个高能磷酸键 C. 3个高能磷酸键 D.4个高能磷酸键 E.5个高能磷酸键 12. 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的第二分子氨来源于:( )

A.游离氨 B.谷氨酰胺 C.天 D.天冬氨酸 E.谷氨酸 13. 生物体内哪种化合物不属于一碳单位:( )

A.-CH3 B.=CH2 C.=CH- D.-CH=NH E.CO2 14. 活性甲基供体是:( )

A.蛋氨酸 B.S-腺苷蛋氨酸 C.S-D.同型半胱氨酸 E.

15. 能在代谢中生成γ-氨基丁酸的物质是:( )

A.组氨酸 B.色氨酸 C.谷氨酸 D.甘氨酸 E.丝氨酸 16.血氨的主要来源是:( )

A.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生成的氨 B.蛋白质腐败产生的氨 C.尿素在肠中细菌脲酶作用下产生的氨 D.体内胺类物质分解释放出的氨 E.肾小管远端谷氨酰胺水解产生的氨

17.鸟氨酸循环的作用是:( )

A. 合成尿素 B. 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C. 合成ATP D. 协助氨基酸的吸收 E. 脱去氨基

5

护理《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1)

《生物化学》复习题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答题说明:A型题即最佳选择题。五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完全正确的。将代表该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1.关于核酸的元素组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核酸含有C元素B.核酸含有S元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nmad423uw4m0xd0pw4b4c2db011w500m6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