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听听那冷雨》有感
渐车帷裳
——读《听听那冷雨》有感 李欣郁
雨季毕竟过去了。
数月前湿热的天气伴着氤氲的水汽现在消失的彻底仿佛未曾来过这土地。 也难怪,温带季风气候的老脾气了。
只是冬季的干寒瑟缩了一切绿植伸展枝叶的劲头,也抽去了诗人心底,那一细似乎总与雨水相伴的,想要低吟浅唱的诗意。
于是此刻,深居西北内陆的某个干涩的灵魂,开始憧憬起海峡对岸某位诗人笔下逸散出的雨气。
是的,读了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一种朦胧的湿气从纸面飘出,效果好于最贵的加湿器。
同时有一种优美的副作用,与湿气相伴的是一种含蓄而芬芳的忧伤。 文章从头到尾都是湿漉漉的,对故土的思念,对中华文化尤其是汉字的认同感,对时代变迁的追思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它们组成了诗人心头笔尖那不散的雾,让每个字都沾上了雨滴。
我却有一点儿看法,对于他几乎刻在骨子里的思乡之情,似乎并不是单纯的怀恋。
他在第二段中说,那里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既然有了这种自嘲式的发问,我想他思念的,也不再是某块可以用地理坐标所明确描述出的土地,至少只有残山剩水的话,他的思念就不是完整的。
人情,文化,幻想,回忆,缺一个便不是故乡。
可是看看,70年代的中国经历的都是什么?文化浩劫,杀死的也是故乡。 于是故乡彻底成了精神的故乡,只能从杏花春雨江南这六个字中,可怜巴巴地联想出从前的水乡桃源。 可如果只会悲叹也称不上伟大。
心得体会-读《听听那冷雨》有感 精品
读《听听那冷雨》有感渐车帷裳——读《听听那冷雨》有感李欣郁雨季毕竟过去了。数月前湿热的天气伴着氤氲的水汽现在消失的彻底仿佛未曾来过这土地。也难怪,温带季风气候的老脾气了。只是冬季的干寒瑟缩了一切绿植伸展枝叶的劲头,也抽去了诗人心底,那一细似乎总与雨水相伴的,想要低吟浅唱的诗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