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构设计
厂房以2层为主,均设计为轻钢结构,总建筑面积144000m2。耐火等级为一级,各厂房工作区进门口装置除静电金属体,工作区窗户安装窗纱,做好夏季防蚊虫处理。
3、研发空间
总建筑面积12000m2,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外墙贴面砖,水磨石地面,塑钢门窗,内墙面刷乳胶漆。
4、生活辅助用房
职工公寓规划建筑面积8000m2,5层,框架结构。
配套用房包括门卫、配电室、污水处理站等用房,总建筑面积1000m2,砖混结构。
5、辅助工程
硬化工程:园区硬化主要为地上停车场等,设计标准参照道路工程。本项目道路工程及地面硬化总面积约为45733m2。
绿化工程:绿化景观设计以层次错落、空间悠扬曲折的园林景观为核心,绿化工程总面积约为10000m2。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详见表5-1所示。 表5-1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名称 综合行政中心 厂房 研发空间 职工公寓 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 轻钢结构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15
建筑面积 (m2) 8000 144000 12000 8000 层数 8 2 6 5 占地面积 (m2) 1000 72000 2000 1600
5 6 辅助用房 合计 砖混结构 1000 173000 1 1000 77600 5.4产品方案
5.4.1产品结构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过一系列热处理转化而成,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性能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性特征,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型,是新一代增强纤维。此外,碳纤维还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因此当碳纤维和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四氟乙烯等树脂基体结合在一起组成复合材料时,不仅保持了玻璃钢的许多优点,同时在许多性能方面还超过了玻璃钢。因此它成为目前比强度与比模量最高的复合材料之一。
由于碳纤维弹性模量高,故其复合材料零件允许在极限应力状态下服役,克服了玻璃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只允许在低于极限应力60%的条件下使用的缺点。碳纤维增强塑料在高温老化试验中的强度损失,也比玻璃钢小。此外在抗冲击性能、抗疲劳性能、减摩耐磨性能、自润滑性、耐腐蚀性以及耐热性等,都有显著优点。 5.4.2产品特点
本项目产品即为碳纤维增强材料与树脂基体组成的材料,产品比强度和比模量在现有复合材料中名列前茅,产品特点主要为:
1、密度比铝轻,强度与钢接近;
15
2、弹性模量比铝合金大,疲劳强度高,冲击韧性高,同时耐水和湿气,化学稳定性高,导热性好,受X射线辐射时其强度和模量不变化;
3、优良的耐磨减摩性及自润滑性、耐腐蚀、耐热。 5.4.3生产工艺
本项目产品生产工艺为:退丝 →集线→卧式干燥炉→预氧化炉1→预氧化炉2→预氧化炉3→低温炭化炉→高温炭化炉 →表面处理1→表面处理2→水洗→卧式干燥炉→上浆→立式干燥炉→收丝
退丝是把原丝分束送人下一步的工序。从退丝区出来的原丝经集线板一束束的进入干燥炉进行下面的工艺。退丝区中要注意原丝走完后,新丝与旧丝的连接。用耐热纤维把两丝连接在一起。通过集线板进入干燥炉。
从退丝区过来的原丝含有大量的水分,经过卧式干燥炉能充分的干燥原丝,使其能够进入预氧化炉更好的进行一系列的反应。
预氧化工艺是碳纤维生产中的关键步骤。原丝经过预氧化过程由线型分子链转化为耐热的梯型结构,为以后的碳化过程起固氧固碳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环化、氧化和脱氢等反应,原先的σ键为主的直链结构形成大量的离域π电子,形成生色的共轭结构。使得原丝由洁白色逐步变深:白色 →淡黄色→米黄色→浅棕色→棕色→黑色。此过程中PAN发生化学反应脱去大量小分子,发生结构变化,需施加一定的牵伸力保证丝的结构不发生解取向,保证预氧丝的
15
强度。预氧化过程中温度在200℃~300℃之间,在240℃左右时,氧含量迅速上升,发生化学反应。此过程中炉膛内温度保持均匀,并有循环空气带走反应中产生的小分子等杂质及反应热,保证预氧化能连续进行。预氧化过程反应时间较长,需80~100min,制约碳纤维生产效率。车间采用三台预氧化炉同时对丝进行预氧化,使得丝有足够的预氧化反应时间,并且能连续不断的走丝,进行流水化生产。
PAN原丝经预氧化转化为含氧8%~10%的预氧丝,然后进入碳化炉进行碳化。低温炭化炉温度在300℃~800℃之间,分为几个温度区间,逐步对预氧丝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碳化反应,形成初级的乱层石墨结构。在预氧化中,预氧丝发生热解和缩聚反应,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焦油,,应通过排气口及时排出保证生产稳定。高温碳化温度在1000℃~1600℃,一般可能在1400℃左右,此过程中预氧丝发生进一步的反应,形成乱层石墨结构,并脱出一些小分子。在碳化过程中发生分子结构的转变,应给予一定的牵伸力,保证结构的取向度。
为碳纤维能更好的用于复合材料生产,需对碳纤维的表面进行处理,使其能形成更好的接触表面。使用阳极电极氧化法,用脉冲通电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使得碳纤维表面发生刻蚀和生产含氧官能团。表面处理中通一10V左右的电压,形成25A左右的电流。采用碳酸氢铵中性电解质进行表面处理。
水洗过程用浸渍法对碳丝进行清洗,将碳丝表面的电解液等杂质清洗掉,为以后的上浆过程做准备。在水洗中水温设定在50℃左右,之后在加以100℃左右的干燥过程。
15
碳纤维是脆性材料,在后续的深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起毛丝等不良的现象,经过上浆过程能很好的改良碳纤维的表面性质。上浆后,碳丝的表面形成一层皮膜,使得碳丝的集束性好,耐磨性提高,深加工中的起毛现象减少,并且碳纤维的吸水性会变小,开纤扩幅容易。稳定性更好,并能改善复合材料中的接触面性质,提高材料的强度。上浆过程采用浸渍的方法,使每根碳纤维的单丝上附着一层上浆剂,干燥后在碳丝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皮层,完成上浆。过程中要使得碳纤维表面附着的上浆剂均匀,没有死区和富集区,保证上浆均匀。上浆后,经过干燥(180℃左右),收丝即可得到成品的碳纤维。
5.5设备方案
表5-2 设备购置清单
序号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 1 2 四 设备名称 生产线 中试平台 卧式干燥炉 预氧化炉 低温碳化炉 高温碳化炉 表面处理设备 上浆机 立式干燥炉 手推叉车 电动叉车 生活辅助用房 宿舍用品 办公用品 合计 单位 套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辆 辆 套 套 10 5 10 5 5 5 5 5 30 30 100 1 211 数量 单价(万元) 合计(万元) 300 100 300 80 100 200 200 120 12 10 2 500 3000 500 3000 400 500 1000 1000 600 450 300 200 500 1145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