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含修订说明和条文)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共164页 第1页

目 录

1 总则

2 术语、符号、代号 2.1术 语

2.2符号及代号 3 基层 4 材料 4.1 一般规定 4.2 道路石油沥青 4.3 乳化沥青 4.4 液体石油沥青 4.5 煤沥青 4.6 改性沥青 4.7 改性乳化沥青 4.8 粗集料 4.9 细集料 4.10 填料 4.11 纤维稳定剂

5 热拌料沥青混合料路面 5.1 一般规定 5.2 施工准备 5.3 配合比设计 5.4 混合料的拌制 5.5 混合料的运输 5.6 混合料的推铺

5.7 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 5.8 接缝

5.9 开放交通及其他 6 沥青表面处治与封层 6.1 一般规定 6.2 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 6.3 上封层 6.4 下封层 6.5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7 沥青贯入式路面 7.1 一般规定

7.2 材料规格和用量

-1-

公路沥共164页 第2页

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7.3 施工准备 7.4 施工方法 8 常温沥青混合料路面 8.1 一般规定 8.2 冷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8.3 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8.4 冷补沥青混合料 9 透层、粘层 9.1 透层 9.2 粘层

10 其他沥青铺装工程 10.1 一般规定 10.2 行人及非机动车道路 10.3 重型车停车场、公共汽车站 10.4 水泥混凝土桥面的沥青铺装层 10.5 钢桥面铺装 10.6 公路隧道沥青路面 10.7 路缘石与拦水带 11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11.1 一般规定 11.2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11.3 铺筑试验段 11.4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与检查 11.5 交工验收阶级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11.6 工程施工总结及质量保证期管理 附录A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附录B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D 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E沥青层压实度评定方法 附录F施工质量动态管理方法

附录G沥青路面质量过程控制及总量检验方法 附录H本规范用词说明

-2-

公路沥共164页 第3页

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前言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部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于1994年6 月7日发布,1994年12月1日实施。规范在保证沥青路面的建设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速度很快,1994年规范修订时,我国高速公路还刚刚起步,1993年仅建成通车里程1130km。到2003年,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经接近3万公里,其中绝大多数是沥青路面。在交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内外公路建设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国际上随着美国SHRP研究成果SuperpaveTM及欧洲CEN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研究成果的发表,世界各国对沥青路面的研究都更深入,得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新成果,不少国家对相关规范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涌现出一些新的筑路机械,新的施工工艺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在我国,通过国家科技攻关等一系列科学研究及长期的施工实践,对沥青路面的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原有规范已跟不上公路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新的要求,本规范再次进行了修订。

为了对与规范相关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交通部先后组织开设了一系列研究专题,包括“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修订”、“沥青路面透水测定方法及指标要求”、“超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材料试验标准(GTM对比)”、“SUPERPAVE设计方法的引进与开发”、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技术标准”、“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指标”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的修订”等,许多省、市、自治区也开设了相关的研究专题,均取得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成果,为本规范的修订提供了技术依据。同时本规范与相关规范的修订进行了充分的协调、统一。

因此,本规范是在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合并了《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的相关内容,并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充分吸收了各专题的研究成果,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制订的。

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在“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道路沥青标准和沥青路面的气候分区。提出了按照当地气候条件及交通情况(公路等级)选择沥青标号的方法。

(2) 在总则中强调了几个与早期病害有关的措施,如防治层间污染、合理工期、路基不均匀沉降等等。

(3)在材料部分全面修订了道路石油沥青、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局部修订了集料技术要求。

(4) 针对改性沥青和SMA方面的一些特殊要求进行了补充完善。

(5)明确了三层矿料级配范围的意义,修订提出了规范矿料级配范围,调整工程级配范围的原则。

-3-

公路沥共164页 第4页

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6)完善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调整了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及设计指标、标准,修订了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方法,统一了空隙率等体积指标的计算方法。

(7)修订并补充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增加了渗水性检验指标。

(8)调整了不同粒径混合料的适宜的压实层厚度,不同层位的沥青混合料种类、规格。明确施工期间需要对设计结构、材料进行审查和监督,予以确认。

(9)在施工工艺部分,主要修订了对拌和厂的要求,提出了过程控制、总量检验的方法,增加了提高平整度的措施,强调了摊铺宽度限制和加强轮胎压路机压实等内容。强调了冬季施工及雨季施工的问题。

(10)修改了透层、粘层、封层的内容。将封层部分移入表面处治一章中,并增补了有关稀浆封层、微表处等新型结构的内容。

(11)修订了施工质量检验指标、频度、方法,增补了密水性(渗水系数)要求,强调压实度检验主要是工艺控制、淡化了钻孔。

(12) 修订了桥面铺装的厚度、混合料类型,施工工艺。提出了对钢桥面铺装的基本要求。

本次修订时重点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条款对不同等级的公路明确提出了不同要求。

各单位和个人对本规范有何意见或建议,可与规范编制单位联系,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

原规范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名单如下: 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 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参编单位: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所、北京市公路局、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辽宁省交通厅、西安公路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沈金安、李福普、吴富生(已故)、梁伟光、姜锡志(已故)、谢产庭、孙奎增、钟桂兰

原《公路改性沥青施工技术规范》(JTJ 036-98) 主编单位: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参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公路局、同济大学、四川省公路局

主要起草人:周进川、沈金安、姜锡志(已故)、吕伟民、杜秋仙 原《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F40-01-2002) 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参编单位:北京市公路局设计研究院、 河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沈金安、李福普、陈景、柳浩、丁培建、刘地成、韩萍 本规范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沈金安、李福普、陈景

-4-

公路沥共164页 第5页

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1.0.3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0.4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1.0.5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石油沥青的全过程严禁烟火。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伤害。

1.0.7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8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0.9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5-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含修订说明和条文) - 图文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共164页第1页目录1总则2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2符号及代号3基层4材料4.1一般规定4.2道路石油沥青4.3乳化沥青4.4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ngkv20wgs2b61z97l7x8uhsm07tmu016v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