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社会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抛开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劳动的社会关系指的是( )
A、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2、士气激励理论中的Y理论所采用的人性假设是( )
A、经济人假设 B、自我实现型人假设
C、理性人假设 D、社会人假设
3、企业文化的核心是( )
A、企业意识 B、企业形象
C、企业价值观念 D、企业规范
4、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真实角色作准备的阶段时( )
A、预期社会化 B、基础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初始社会化
5、职业生涯因素中最具影响力的是( ) A、健康 B、社会阶层
C、教育 D、年龄
6、在社会学领域的社会不平等制度分析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赖特 B、马克思
C、韦伯 D、撒拉尼和维克多·倪
7、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
..
A、达伦道夫 B、涂尔干
C、怀特 D、撒拉尼
8、在劳动组织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9、把人们的组合行为分为工作任务型和人际关系的是( )
A、韦伯 B、巴纳德
C、贝尔斯 D、莫德诺
10、韦伯提出的三种权力概念中源于别人崇拜和追随的权力是( )
A、传统权力 B、世袭权力
C、法定权力 D、超凡权力
11、从广义上讲,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的是( )
A、劳动力的使用关系 B、劳务关系
C、劳动服务关系 D、劳动管理关系
12、下列关于用人单位用工时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 B、工作时间可以由用工单位自我确定
C、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D、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
13、最早提出维持生存薪酬理论的是( ) A、亚当·斯密 B、李嘉图
C、魁奈 D、威廉·配第
14、避免垄断利润转化成不平等收入,须做的工作时( )
A、推进政府体制改革 B、加强制度建设
C、消除行政垄断 D、推进机会均等
15、劳动争议的主体必须是( )
A、用人单位 B、劳动者
C、劳动关系的当事人 D、政府
16、由国家或社会为一定范围内的公民提供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社会保障形式是( )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 D、社会优抚
17、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 A、财政补贴 B、失业保险费
C、基金利息 D、其他资金
18、就业对劳动者个人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对劳动者个人来说最基础的前提功能是( ) A、劳动者生活保障的功能 B、劳动者自我实现的功能
C、劳动者自我发展的功能 D、劳动者服务社会的功能
19、下列属于社会性弱势群体的是( ) A、未成年人及童工 B、残疾人群体
C、老年人群体 D、城市失业和下岗职工
20、在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当中,妨碍我国农民身份转换的最大因素是( )
A、农村劳动力对其身份的留恋 B、户籍制度
C、当前农村取得极大的发展 D、建设新农村的提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1、劳动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
A、古典阶段 B、现代阶段
C、从前阶段 D、将来阶段 E、后现代阶段
22、劳动保护的意义包括( ) ..
.
A、满足劳动者安全需求和社会性需求的重要保证 B、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C、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持社会跌序稳定的需要 D、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E、防止两极分化的需要
23、劳动者的社会素质包括( )
A、文化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劳动者的现代化 D、劳动观念 E、心理素质
24、对劳动者态度的研究内容有( )
A、工作环境 B、同事
C、职位变化 D、工作任务本身 E、工作时间
25、根据撒柏的职业生涯理论,职业发展可划分为( )
A、成长阶段 B、探索阶段
C、培训阶段 D、建立阶段 E、维持阶段
26、在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中,按照气质将人分为(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E、神经质
27、柏森斯在系统功能论中强调社会秩序与社会分层的关系,他提出的四个功能的先决条件包括 ( )
A、适应环境 B、整合
C、文化制度 D、潜在模式维持 E、目标获取
28、针对不同类型非正式组织的改造方法有( )
A、角色强化 B、兴趣转移
C、联络感情 D、目标导向 E、环境设置
.
29、下列对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描述正确的有( )
A、化解矛盾,提高凝聚力 B、降低劳动生产率
C、信息通道 D、维护个人自尊心 E、提高劳动生产率
30、劳动关系按利益关系可以划分为( ) A、利益冲突型 B、利益独占型
C、利益一体型 D、利益协调型 E、利益多元型
31、培育劳动力市场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波阿肯( )
A、建立市场秩序所需要的规则与环境 B、控制企业富余人员流出数量和速度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规模 E、培育市场主体
32、社会保障的功能表现在( )
A、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B、稳定的功能
C、调节的功能 D、补助的功能
E、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
33、非正规部门主要包括( )
A、国有事业单位 B、家庭生产服务单位
C、个体劳动者 D、国有大中型企业 E、地方税务局
34、从历史上看,劳动力转移的类型有( ) A、排挤型转移 B、压迫型转移
C、自主型转移 D、控制型转移 E、计划型转移
35、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主要包括( ) A、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B、促进经济增长
C、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D、提高生活水平 E、促进社会公平
..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劳动保护 37、劳动者社会化 38、职业生涯设计 39、职业流动 40、劳动关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什么是“职业锚”理论? 42、简述组织设置的基本方法。 43、简述劳动组合的类型。
44、中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内容是什么? 45、简述提高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
五、论述题(本题10分)
46、试述劳动群体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
2013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
卷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劳动社会学这个名称最早正式出现在( C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奥地利
2.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A ) A.社会人 B.经济人 C.理性人 D.自然人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的劳动关系是( B ) A.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B.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D.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
4.激励理论中的Y理论所采用的人性假设是( B )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A.经济人假设 B.自我实现型人假设
C.理性人假设 D.社会人假设
5.既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又是形成劳动领域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因素的是( A ) A.劳动者 B.劳动力 C.劳动 D.劳动行为
6.产生劳动者先进的价值观念的物质基础是( A )A.先进的生产力 B.先进的生产关系 C.优越的生活条件 D.先进的生产技术 7.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 A ) A.劳动性行为 B.非劳动性行为 C.劳动者群体行为 D.正式行为
8.最早提出职业生涯概念的是( C )
A.萨柏 B.霍尔
C.沙特烈 D.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 ( D )
A.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
B.有条不絮、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 C.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10.职业生涯管理中最核心的是( C )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制定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
..
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的是( B ) 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劳动力由劳动力生存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力生存率高的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
12.冲突理论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它根植于( C )
A.马克思主义 B.保守主义 C.激进主义 D.自由主义
13. 涂尔干对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的阐述的著作是( B )
A.《地位解体和阶级》 B.《社会分工论》
C.《阶级、地位群体和政党》 D.《社会合作论》
14.下列不属于组织文化范畴的是( C )
A.共同意识 B.职业道德
C.个人观念 D.行为规范
15.政府在对其社会事业实施分类改革时,其首要问题是( A )
A.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 B.改革目标明确化 C.改革力度要大 D.改革要彻底
16.从广义上讲,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的是( B ) A.劳动力的使用关系 B.劳务关系
C.劳动服务关系 D.劳动管理关系
17.下列不属于工会的基本性质的是( D )
A.群众性 B.阶级性 C.社会性 D.盈利性
18.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经济依据是( A ) A.要素所有权 B.按劳分配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19.收入分配机遇公平是指( D ) A.收入分配制度运行的各种制度规范公平 B.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合理 C.个人收入与其投入相对称
D.人们都有平等参与个人收入分配的机遇 20.推进机会均等的目的是( B ) A.搞平均主义
B. 给人们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制度 C.反对财富分配差距的存在 D.社会成员没有收入差距
21.劳动政策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它反映的是( A )
A.雇佣关系 B.平等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利益关系 22.劳动争议的主体必须是( C ) A.用人单位 B.劳动者 C.劳动关系的当事人 D.政府
23.早劳动争议案件中,诉讼的必经程序是( C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判决
..
.
24.社会保障的主体是( A )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社会
25.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B ) A.财政补贴 B.失业保险费 C.基金利息 D.其他资金
26.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是( D )
A.由职业病引起的病患者 B.由工伤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C.因其他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人 D.劳动者自身身体所致的病患者
27.下列属于失业者的是( D ) A.在校学生
B.16岁以下无工作者
C.有劳动能力但暂时不想参加工作的人
D.有劳动能力和参加工作的意愿,但找不到工作的人
28.凯恩斯认为,失业的主要原因是( B ) A.体制性原因 B.有效需求不足 C.季节性原因 D.结构性失调
29.衡量在业者就业质量和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历来学者们研究女性就业情况和女性社会地位的首要指标是( C ) A.职位隔离 B.性别人力资本 C.职业结构 D.职业收入
30.导致社会分层产生的直接根源是( B ) A。社会发展 B.社会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