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探究题
第一章 电与磁
1.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中,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造成小磁针偏转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一:可能是通电后导线产生的热量使空气对流引起。 猜想二:可能是通电后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引起。
(1)小柯看到小磁针偏转,认为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他判断的理由是 。 (2)为了验证猜想一,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可多选)。 ①将整个装置放在玻璃箱中进行实验
②将小磁针罩在烧杯中,导线置于烧杯上方并平行于小磁针进行实验 ③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3)如果实验中小磁针偏转不明显,请提供一条改进的建议: 。 2.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研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
(1)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填“左”或 “右”)移动。
(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同学们发现无铁芯组实验中没有吸引起大头针,那么通电
螺线管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了这几次都是有磁性的。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通电螺线管中有无铁芯 线圈匝数 实验次数 电流(安)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 无铁芯 50匝 1 0.8 0 2 1.2 0 3 1.5 0 有铁芯 50匝 4 0.8 3 5 1.2 5 6 1.5 8 (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同学提出一个新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是否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粗细)有关?”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请根据你的猜想并利用本题电路,写出你验证猜想的简要操作方案:
。
3.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的实验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制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如图所示的a、b、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请回答:
(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多少的不同,来判断 ;要改变通电螺线管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可以通过 来实现。
(2)通过比较 或 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3)通过比较 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4)通过比较d中甲、乙两个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充 这一条件。
4.小明设计了一个道路限载报警器(图甲),R0是变阻器,R是压敏电阻。R的电阻大小随压力大小变化关系如图乙。当超载车辆通过压敏电阻时,限载报警器就会报警。
(1)调试好电路,闭合开关S1和S2,当超载车辆通过时,限载报警器会 (填“灯亮”、“铃响”)
(2)一般交通主干道的抗压能力比村道路要强得多。若把村道路限载报警器应用到主干道,就要适当调高报警的限载重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把变阻器R0的滑片适当左移 B.把电源1的电压适当增大 C.把弹簧AB的A端适当左移 D.把电磁铁C适当右移
5.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小明和芳芳根据课本中的描述做了进一步的探究。请回答:
(1)小明同学提出了“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有关”的猜想。实验的主要步骤(已作简化)如下:
连接电路,使导体慢速和快速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电流大小。 实验结果:快速切割时电流表读数大,慢速切割时电流表读数小。 实验结论: 。
(2)芳芳同学思考:线圈的一边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与单根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不一样。于是她做了如下实验来验证: a.先用大约25圈的漆包线圈的一条边框较快地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b.然后用单根导线以相同的速度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你认为两次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程度( )
A.a较大 B.b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3)实验过程中小明与芳芳又用线圈和条形磁铁来做实验(如图所示),发现灵敏电流针指针发生偏转。你认为在此实验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请你总结一下: ① ;② 。
(4)请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当把条形磁铁往上拔出时,灵敏电流针的指针( ) A.不会偏转
B.偏转且方向与插入时相同 C.偏转且方向与插入时相反
6.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扬声器结构时,发现扬声器中有一个环形磁体,他们不知道环形磁体的磁极
分布情况,于是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磁极呈横向分布(如图甲所示,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 猜想2:磁极呈纵向分布(如图乙所示,上部为N极,下部为S极)。 猜想3:磁极呈上中下分布(如图丙所示,上、下部为N极,中部为S极)。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3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
(2)为了验证其他猜想,他们用细线将环形磁体水平悬挂起来(如图丁所示),结果观察到磁体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静止。这说明猜想 是错误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剩下的一个猜想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主要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简要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1)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 (4)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中子数为 。
(5)按现在对原子、分子的认识,你认为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中不确切的地方,用下划线划出,并在下方加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8.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下列(填字母序号,下同) 是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 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