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级宏观经济学题库考试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般地,如果银行系统中最初增加了存款△D,那么以法定准备率rd留有准备金,整个银行系统中最多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量为

当然,上述倍数是以所有增加的存款在银行系统内全额流动为条件的。 5.?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这些政策工具,通过有关的乘数作用于国民收入,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但认为经济的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可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消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多种措施并用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可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如增加税收或消减开支或多种措施并用以抑制总需求。 6.?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即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来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

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反之,降低贴现率,准备金从而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行为;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也能够改变经济中的货币数量。随着经济中货币量的变化,影响了经济的总需求水平,进而达到影响国民收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7.?总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总需求曲线代表了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点的集合,即IS—LM模型的均衡点。我们可以由IS—LM模型推出总需求曲线

该图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为总需求曲线。当价格为P1时,LM曲线LM(P1)与 IS曲线相交于E1,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假设价格由P1下降到P2,由于价格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与IS曲线交点为E2。E2点所表示的收入和利息顺次为Y2和r2。对应上图中的E2点,找到下图中相应的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价格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

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个特定的y和r,于是就有许多P和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就得到了总需求曲线AD。 8.?分析说明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过程。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显着的上涨。过程分为三步:

1.起初总产量较低时,总供给曲线呈水平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2.当总产量到达一定水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不足使成本提高,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导致总供给曲线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倾斜,价格随着总需求的逐渐增加不断上涨。

3.总产量到达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此时总供给不变,即总供给曲线呈垂直状,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则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这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9.?哪些因素造成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请简要加以说明。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的上涨。主要影响因素为1.工资的提高--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2.利润的提高--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10.?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向变化,是因为(1)价格水平的变化将引起利率的同方向变动,进而引起投资和产出水平的反向变动。如当价格上涨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上升,投资水平下降,从而总需求水平也将下降。其次,(2)价格水平的变化还会影响人们的实际财富,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以货币表示的资产(如现金、存款等)的实际价值将降低,人们由于变得相对贫穷而减少消费支出,也会引起总需求的下降。再就是(3)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税收负担,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将增加,从而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消费者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水平下降从而总需求水平也将下降。最后,(4)价格水平的变化还将通过影响净出口来影响总需求。如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固定汇率下降会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这也会使总需求水平下降。 11.?简述IS-LM模型。

IS-LM模型反映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关系。主要通过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的相对变动来表征。模型中,IS曲线是一条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是投资和储蓄相等的利率与收入水平的组合。LM曲线表明的是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

分析研究IS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主要是为了分析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 12.?GDP如何度量?它有什么缺点?

GDP的度量主要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因此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个方面的支出的总和;

用收入法核算GDP就是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GDP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具有局限性:GDP不有衡量出某些经济成果;实际GDP不有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GDP不能反映地下经济活动;

国内生产总值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量,但不能说明街道的是什么商品和劳务;有一些经济活动在提供产品和劳务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这些GDP都没有反映出来,如环境污染问题。

13.?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IS-LM模型的方程式并画出图形;2)当投资增加时,均衡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动?为什么投资增加在引起收入变动的同时,又有限制收入沿着这一方向变动的因素??3)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均衡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动?为什么货币供给的增加在引起收入变动的同时又有限制收入沿这一方向变动的因素? (1) IS曲线表示商品市场的均衡(I=S);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L=M),将这两条曲线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两曲线相交的均衡点E同时满足两个条件:I=S,L=M。因此,只有在E点上两市场才能同时达到均衡,此交点决定的利率i0是同时满足两个市场均衡条件的均衡利率;Y0是同时考虑两个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模型叫IS-LM模型。该模型可以表示为:

图示如下:

(2)如果投资在每一既定的利率水平上增加,即投资增加,就会引起收入在每一既定的利率水平上增加,使IS曲线右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IS曲线的向右移动,国民收入增加。我们也能看到,由于货币供应量不变(LM曲线没有变动),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因此,在新的均衡点上,利率也随之增加,利率的上升会减少投资和消费,也就是说,随着利率的提升,会抑制投资需求,从而存在限制收入随投资不断上涨的因素。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在新的均衡点国民收入增加,利率降低。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即流动性陷阱。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因此,存在随着货币供给增加抑制国民收入增加的因素。 14.?简要说明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货币数量论,其基本思想为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2、用总需求与总需求来解释,包括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因年期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着的上涨,即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的上涨。又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及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益能够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为利润推动通货膨胀。

3、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解释。西方学者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即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15.?假设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消费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曲线和投资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虽然都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因而在IS-LM图形上表现也不一样。

(1)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了投资成本,直接降低了投资需求,使投资需求曲线左移,图(a)中I0移至I1,如果利率不变,则投资量从I0减至到I1,然后投资减少后,国民收入要相应减少,IS曲线左移,在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即LM曲线不变动)条件下,利率必然下降(因为收入减少后货币交易需求必然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必然下降),利率下降又会增加投资,使取消投资津贴后的投资减少量达不到I0I1,只会降低到I1'。

(2)增加所得税会降低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消费,同样会使IS曲线左移。假定左移情况是图(b)中IS0到IS1,则均衡收入分别从y0和r0下降到y1和r1。由于增加所得税并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因而投资需求曲线让然是I0,但由于利率从r0下降至r1,因而投资受刺激从I0下降至I0',也就是说,增加所得税虽然使消费、收入和利率都下降了,但投资却增加了。

16.?试说明主流经济学如何用总供求分析法来解释萧条和高涨现象。

AD—AS模型是主流经济学派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理论工具。作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重要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他们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大致如下。

一、短期均衡的决定

在短期内,国民收入和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见下图。 第一种情况是E点所表明的情况,左下图中的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总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高级宏观经济学题库考试复习资料

一般地,如果银行系统中最初增加了存款△D,那么以法定准备率rd留有准备金,整个银行系统中最多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量为当然,上述倍数是以所有增加的存款在银行系统内全额流动为条件的。5.?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n88m97msu2p7v43zg0p6rgfk15t3500hc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