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
符号语言。
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身边的实物思考、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正(长)方形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实物引入、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你们能举出更多例子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举例和互相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那么,平面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平面含义
师:以上实物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
D C 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α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A B
师:在平面几何中,怎样画直线?(一学生上黑板画)
之后教师加以肯定,解说、类比,将知识迁移,得出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
β β 倍长(如图)
α
α
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如果几个平面画在一起,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画
·B 成虚线或不画(打出投影片)
课本P41 图 2.1-4 说明
·A 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α 点A在平面α内,记作:A∈α 点B在平面α外,记作:B ?α 3、平面的基本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P41的思考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边,可以看到,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了桌面上,用事实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公理
·B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2前几行相关内容,并加以解析) 符号表示为
A∈L A α · B∈L => L α
L
A∈α B∈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师:生活中,我们看到三脚架可以牢固地支撑照相机或测量用的平板仪等等……
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2
A B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 C ·
· 符号表示为:A、B、C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β 使A∈α、B∈α、C∈α。
P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 L 教师用正(长)方形模型,让学生理解两个平面的交线的含义。 引导学生阅读P42的思考题,从而归纳出公理3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α∩β =>α∩β=L,且P∈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4、教材P43 例1 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课堂练习:课本P43 练习1、2、3、4 四、课时小结:(师生互动,共同归纳)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2)三个公理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
五、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预习: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课后记:
课题: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理解并掌握公理4;(4)理解并掌握等角
定理;(5)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范围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师生的共同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归纳整理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异面直线的概念;2、公理4及等角定理。 难点: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与教师交流、概括,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长方体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思想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通过身边诸多实物,引导学生思考、举例和相互交流得出异面直线的概念: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2、师:那么,空间两条直线有多少种位置关系?(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给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得出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共面直线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教师再次强调异面直线不共面的特点,作图时通常用一个或两个平面衬托,如下图:
2、(1)师: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空间中,是否有类似的规律? 组织学生思考:
长方体ABCD-A'B'C'D'中,BB'∥AA',DD'∥AA',BB'与DD'平行吗? 生:平行
再联系其他相应实例归纳出公理4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
a∥b =>a∥c c∥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例1、 空间四边形ABCD,E 、F、H、G分别是边AB、BC、CD、DA的
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3 让学生观察、思考右图:
∠ADC与A'D'C'、∠ADC与∠A'B'C'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这两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生:∠ADC = A'D'C',∠ADC + ∠A'B'C' = 1800
教师画出更具一般性的图形,师生共同归纳出如下定理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教师强调:并非所有关于平面图形的结论都可以推广到空间中来。 4、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共同交流,导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 (1)师:如图,已知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中任一点O作直线a'∥a、b'∥b,我们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夹角)。
(2)强调: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b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的选择无
?关,为了简便,点O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2∈(0, );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3)例2(教材P47页例3) (三)课堂练习 练习1、2
(四)课堂小结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
(2)计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应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1、判断题:
(1)a∥b c⊥a => c⊥b ( ) (2)a⊥c b⊥c => a⊥b ( ) 2、填空题:在正方体ABCD-A'B'C'D'中,与BD'成异面直线的有 ________ 条。
课后记:
课题: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加深了对这些位置关系的理解、掌握; (2)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空间直线与平面
难点:用图形表达直线与平面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借助实物,通过观察、类比、思考等,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长方体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2)平行;(3)异面
2.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推理模式:a//b,b//c?a//c.
3.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4.等角定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 5.空间两条异面直线的画法
abbaabA1AD1B1DBC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