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第三章 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基本概念

效用 基数效用 序数效用 边际效用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剩余 无差异曲线 边际替代率 预算线 收入一消费曲线 恩格尔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吉芬商品 炫耀性消费 凡勃仑效应 消费主义 攀比效应 虚荣效应

答:略。

二、思考题

1.试分析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异同之处。

答:基数效用论是效用论的起点,这种理论认为,可以用基数即1、2、3……衡量商品的效用,就如同衡量物体的重量、体积、长度一样。根据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可以说出自己对某种商品的效用量是多少,这种理论揭示了效用与消费需求的基本关系,但在如何衡量效用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序数效用论认为,虽然消费者不能说出自己对某种商品的效用量究竟是多少,但他可以说出自己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的顺序,可以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来对消费者的偏好进行比较和排列。

(1)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相同点

①它们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②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③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的大小来决定的。

④它们推导得出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2)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之间的不同点 ①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MU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②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以及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作为工具。

③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基数效用论的认为当消费者购买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与它们各自的价格之比

MUnMU1MU2都相等时,就达到效用最大化,其公式为:;而序数效用论则认为???PPP12n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即:

P?YMRSXY??X

?XPY

2.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和该规律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答:(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边际效用是随着某商品消费次数的增加而递减的,即最初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为最大,以后逐次增加的单位商品的消费所提供的边际效用依次递减,直至下降为0,这时再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边际效用将为负数,负效用表示消费者从某商品消费中获得的不是满足而是痛苦。某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现象。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原因是以人们的欲望强度递减和欲望饱和规律为基础的。人们的欲望是无限,这是就欲望的多样性和分层次性,以及每一种欲望在被满足之后还会具有重复性和再生性而言的。但就每一种具体的欲望满足过程而言,在一定时间内却不是这样。当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种商品时,对该种商品的需要欲望因为得到即刻的满足而使其欲望的强度减少;随着消费数量和次数的增加,该种欲望会由获得部分的满足变成满足的最大饱和程度。这样,边际物品的消费使消费者感到增加的满足程度或效用越来越小,直至下降为0、为负数。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者购买决策重要影响。当消费者用其有限的收入进行消费选择的决策时,会面临着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这是他必须支付的消费成本;二是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这是他从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后所能得到的满足程度。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越多,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即消费者从该商品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就越低,而对其他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的主观评价就会越高。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时,必须考虑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

3.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预算线说明消费者均衡,并推导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

答:(1)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各种商品和劳务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的主观偏好,每个消费者都有获得更大满足的愿望,这表现为在无差异曲线图上想要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但是,这种愿望要受到预算线的限制,就是说,一个消费者只能在收入和价格所限定的范围内购买各种商品的组合,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用。序数效用论借助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这两个分析工具来分析消费者均衡。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图3-15 消费者均衡

如图3-15所示,图中有一条预算线和三条反映不同效用程度的无差异曲线。IC3代表的效用程度最高,但消费者在目前的收入水平上无法达到,IC3代表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线(AB线)与IC1在N点和M点相交,与IC2在E点相切,这意味着该消费者在目前的收入水平上既可以选择IC1代表的两种商品的两种组合(在N或M点上),也可以选择IC2代表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在E点上)。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位置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也较高,因此N和M并不是消费者的均衡点,因为这两个交点没有使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预算线AB和IC2有一个切点E,从数学上说,这个切点是最大值,也就是说,

E点是消费者均衡点或效用最大化点。在消费者均衡点E点上,预算线的斜率正好等于无

差异曲线的斜率。

(2)收入—消费曲线的推导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不变,X和Y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消费预算线平行向上移动。随着预算线平行上移,较高的预算线将与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形成新的消费者均衡点。如图3-16所示,预算线的变动引起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切点的移动,把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者均衡点即E0、E1和E2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新的曲线,这条新曲线称作收入—消费曲线。可见,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迹。

图3-16 收入—消费曲线

(3)价格—消费曲线的推导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不变,而X和Y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线的斜率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新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即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移动。连接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便形成价格消费曲线。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图3-17 价格—消费曲线

以图3-17来说明价格一消费曲线的推导。假定Y商品的价格不变,X的价格由P0下降

A为轴心顺序地向右旋转,由AB0到AB1,再到AB2。AB0到P1,再下降至P2,预算线将以

与无差异曲线IC0的切点为E0,AB1与IC1的切点为E1,AB2与IC2的切点为E2,将E0、E1和E2连结起来,便是价格—消费曲线。

4.用收入—消费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答:(1)用收入—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不变,X和Y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消费预算线平行向上移动。随着预算线平行上移,较高的预算线将与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形成新的消费者均衡点,如图3-18中的(a)图所示。

图3-18 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预算线的变动引起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切点的移动,把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者均衡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点即E0、E1和E2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新的曲线,被称为收入—消费曲线。可见,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迹。

凡是反映收入变化与某种商品消费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都被称为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是从收入消费曲线中推导出来的,见图3-18(b)。在图3-18(a)中可知,在收入水平为M0、M1和M2时。X的均衡购买量分别为QX0、QX1。和QX2(X轴上分别对应于E0、E1和E2的X商品的购买量)。图3-18(b)的纵轴代表货币收入水平,横轴代表X商品的购买量。对应于M0和QX0的坐标为a,对应于M1和QX1的坐标为b,而对应于M2和QX2的坐标为c。把a、b、c三点连起来,就会得出恩格尔曲线。

(2)用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不变,而X和Y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线的斜率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预算线与新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即引起消费者均衡点的移动。连接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便形成价格消费曲线。以图3-19(a)来说明价格—消费曲线。

图3-19 价格消费曲线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A为轴心假定Y商品的价格不变,X的价格由P0下降到P1,再下降至P2,预算线将以

顺序地向右旋转,由AB0到AB1,再到AB2。AB0与无差异曲线IC0的切点为E0,AB1与IC1的切点为E1,AB2与IC2的切点为E2,将E0、E1和E2连结起来,便是价格一消费曲线。 可以根据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图3-19(b)说明了推导过程。从(a)图中可以看出,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0、E1和E2上,都存在X商品的价格和该商品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在价格为P0时,对X的需求量为QX0,P1和P2对应的需求量分别为QX1和QX2。把X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一一对应点绘制在X商品的价格—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从序数效用论对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看出,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在每一价格水平下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需求量,它是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对某一商品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

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点击加入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第三章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n42w7uah63y3j94w1f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