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打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74、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答: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75、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答: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76、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答: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①目的性;②认知性;③序列性。

77、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答: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78、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①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实际教学与研究发现,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解决不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比较容易,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比较困难。②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发现,优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经验显著地多于差生。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③定势与功能固着。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79、简述如何进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答:⑴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⑵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⑶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80、简述创造性及其基本特征。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81、试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答:①环境;②智力;③个性。

82、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答:①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③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④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83、简述创造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答: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84、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答:⑴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⑵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⑶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85、简述态度的实质及其结构。态度是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①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②态度不同于能力。③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 86、简述品德的实质及其结构。答: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①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它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③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的自觉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11

87、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答: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构成。区别: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大。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88、简述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答:①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道德,自律道德。②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89、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⑴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⑵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90、试述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此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 91、试述高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92、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答:①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②认同。③内化。

93、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答;①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模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②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94、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答:①有效的说服;②树立良好的榜样;③利用群体约定;④价值辨析;⑤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95、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内涵)。答: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9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答: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④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⑤与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97、简述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答: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98、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答:①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③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99、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⑥小组辅导。

100、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答: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101、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答:①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②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③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102、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答: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103、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104、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答:①引起学生注意;②提示教学目标;③唤起先前经验;④呈现教学内容;⑤提供学习指导;⑥展现学习行为;⑦适时给予反馈;⑧评定学习结果;⑨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105、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答:①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发现教

12

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③个别化教学。有: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导教学、掌握学习。

106、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答①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③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④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07、简述合作学习及其特征。答: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其特征:①分工合作;②密切配合;③各自尽力;④社会互动;⑤团体经历。

108、简述个别化教学及其环节。答: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其环节:①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②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③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④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109、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答①教师的领导风格;②班级规模;③班级的性质;④对教师的期望。 110、简述群体动力的表现。答: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11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里的群体凝聚力。答:①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③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④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112、简述群体规范形成的阶段。答: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第二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113、简述课堂气氛及其影响因素。答:课堂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114、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答: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115、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答: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分: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分:配臵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116、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答:①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②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④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117、简述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答①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②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与同情心;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像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③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118、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答: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119、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开展微格教学;③进行专门训练;④反思教学经验。

第五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意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现象: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道德活动现象。

3.职业: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社会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4.道德的起源:①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②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5.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

13

为规范。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体系最完备的历史时期。我国私人讲学之风发端于春秋战国,盛于两汉与唐宋。 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两大学派创立的,儒家私学以孔子最盛,孔子为私学创始人。 6.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7.教师职业理想: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必须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8.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它往往是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规定的。

9.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10.教书育人原则: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1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属核心地位,统领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应提倡和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全面发展原则。 1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最早由孔子提出。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学生行为的准则,成为可资的行为表率,可效法的榜样。它是社会向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目标和职业活动规范。 13.教师职业义务就是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应履行的职责。 14.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教师意识中的有机统一。它是教师的社会道德义务经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教师内心准则和教师品德的结果。 15.教师职业荣誉:就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它包括自我意识的荣誉和社会客观评价的荣誉两个方面。

16.教师职业幸福:是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17.教师道德行为: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在其以教师身份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学生、学校、社会及他人的行为。

18.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在面对两个以上的道德行动方案时,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愿自觉的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动方案的过程。

19.教师道德行为评价:与教师职业劳动相关的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教师群体或个别或一系列道德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 20.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

21.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22.慎独:是指个人在无人监督时,仍能谨身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23.道德规范的特殊性是什么?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第二,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4.职业道德的特点。

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带有强烈的具体职业特征。 第二,在形式方面,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 第三,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第四,在功能和效果方面,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

25.教师职业选择应处理好的问题:1、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2、正确处理里教师职业选择与教育才能的关系。3、正确看待教师的苦与乐。

14

26.职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区别:①职业责任、职业义务是靠外在的强制力量推动人们的职业行为,而道德义务是在人们内心昔年的驱使下自觉履行的。②履行职业责任、义务与德奥某种权力或报酬紧密联系。而履行道德义务不是为了得到权力和报酬。

2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大力提倡各种新型的职业道德,对于社会主义道德本身及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第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风气是道德文明水平的重要表现。第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第一,提高竞争意识。第二,开拓创新观念。第三,增强平等观念。

29.如何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①,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首先要求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原则、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等基本道德原则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②,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我们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提炼出关于市场经济秩序的新道德规范,作为对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基本道德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有效补充。③,要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个人权利能够得到尊重和保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也是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目的所在,但是个人权利不是个别人的权利,而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拥有的权利。

30.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⑴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 ⑵教师职业的复杂性 ⑶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 ⑷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

31.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⑴道德意识的自觉性 ⑵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⑶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32.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①对学生的教育作用②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33.简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最一般、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包含以下一些内容。首先,尊重人。所谓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价值、人格尊严和权利。其次,关心人。所谓关心人,就是对人要关爱、同情,而不是冷冷清清,麻木不仁。再次,爱护人。所谓爱护人,就是爱护人的生命、财产、人身安全和一切应当享有的权利。

34.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首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其次,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再次,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献身教育、忠诚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手段。

3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有哪些:①爱岗敬业、依法执教②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3)严谨治学、博学多才④关心集体、团结协作⑤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6.简述教师在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教师的风度仪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首先,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其次,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第三,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第四,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第五,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

37.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第一,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第二,教师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不企求相应的报酬。第三,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38.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第一,教师行为前的选择作用;第二,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

第三,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

39.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教育意义。首先,关系上的特殊性;其次,角色上的差异性;第三,人格上的平等性;第四,情感上的相互影响性。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首先,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可塑性;其次,师生关系影响信息的传递;第三,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心理;第四,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

40.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价值冲突:根据引起冲突的原因不同,教师的价值冲突有以下形式:第一,由于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教师内心的矛盾。第二,由于教师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第三,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其不同的义务。

15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打印 

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74、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答: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75、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答: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n1lq2gk0c1symv1jbs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