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
(2024.福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湿地和森林一样重要
①大家知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天然工厂”。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要吸收4000亿吨二氧化碳,释放2000亿吨氧气,这绝大部分是森林的“功劳”。人类和绝大多数生物,....都需要靠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来生存。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天然的吸尘器,1亩森林一年能吸附2.4吨粉尘。森林中有许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杀死空气中的病菌,从而净化大气环境。
②相比森林来说,湿地似乎离我们比较远,它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在过去更是受到较少的关注。所谓湿地,一般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长期被水淹没或有大片浅水区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土壤系统。我国湿地面积约有6600万公顷(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浅海水域、水库、河口、海岸滩涂、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③别小看湿地,它可是和森林、海洋并列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这是因为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在湿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植物,伴生其中的有各种水生动物以及肉眼不可见却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体。随水流入湿地的各种污染物,或直接被土壤阻截,或被湿地动植物利用,或被湿地微生物分解。整体上看,湿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净水器。
④湿地还有很重要的蓄水功能。在天气多雨、河流涨水的时候,湿地就像“海绵”一样储存过量的水分,减缓洪水的流速和流量。等天气转好,洪峰退去,储存在湿地中的水再通过下渗的方式来补充地下水。
⑤由此可见,湿地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点也不逊于森林。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湿地、森林、海洋是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 B.森林被誉为天然的氧气制造工厂和净水器。
C.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D.湿地一般指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 2.根据文章内容,简述湿地的作用。 3.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段中加点词“绝大部分”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1.B
2.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或:湿地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能);湿地还有很重要的蓄水功能。
3.(1)不能删去。“绝大部分”表示了范围,说明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主要是森林的“功劳”,但不是全部,用“绝大部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湿地比作海绵,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湿地的蓄水功能。
(2024.南平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心患上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
①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考试之前肚子总是不舒服,考试中多次想上厕所。 ②考试对你越重要,题目越难,你对自己要求越高,这种症状越严重,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最后导致原本烂熟于心的知识想不起来,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陷入一片泥沼,考试的结果自然也就不会太理想。
③考试前总想上厕所就像一个魔咒困扰着你,每次考试必灵,而每次考完之后这种症状就消失了,去医院检查身体一切健康。
④其实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表现,此外还有食欲缺失、憋气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状。病情反复甚至加重,而身体器官经检查并没有出现明显病变,使用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明显。
⑤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使大脑处于一种过劳的状态,血管痉挛,进一步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脑细胞缺氧,大脑神经调节能力下降,导致大脑的手下——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失眠健忘等各种各样的症状出现。
⑥因此,正确处理考试带来的压力,提高自己心理素质,那些魔咒会慢慢地不治而愈。..压力使我们进步,但过多的压力会阻止我们前行的脚步,当你面对考试带给你紧张的压力时,不妨试试几个缓解考试综合征的小技巧:
⑦可以尝试将你内心的焦虑认真写下来,整理自己的心情,控制内心的焦虑。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悲观地看待,乐观地接受,就能无畏地静观一切困难。
⑧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外界刺激使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出现惊恐、愤怒、紧张、兴奋等情绪。而音乐激活人的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相对抗,促使人缓 解紧张,进入放松状态。
⑨转移注意力。让大脑放松一下,尝试做一些如运动、绘画等你所感兴趣的事情,不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学习,哪怕只是简单地和朋友聊天,散步也能改善你的考试焦虑。
⑩在考试前可尝试闭眼挺腰进行深呼吸。将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一般节奏为吸气5秒,呼气3至4秒,连做3次,可有效改善大脑缺氧状态。
?调整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也可适当吃些刺激食欲的微辣或酸味食品。另外,温水浴有同样的帮助,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总之,考试焦虑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只要积极调整,就能克服心理障碍。
(摘编自科普中国《小心患上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是由大脑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 B.患了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能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C.文章先从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表征写起,再说明原因,最后介绍缓解考试综合征的方法。
D.第⑥段中加点词“魔咒”,原指“魔法符咒”,文中指考试焦虑紧张的表征。 2.请简要概括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表现。 3.请简要概括缓解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方法。 【答案】 1.B
2.①考试前肚子不舒服,想上厕所;②原本烂熟于心的知识想不起来,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混乱;③食欲缺失、憋气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状。
3.①将内心的焦虑写下来;②听音乐;③转移注意力;④考前深呼吸;⑤调整饮食;⑥温水浴。
(2024.龙岩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气预报,向着“精准”快步跑
①“看天色可能会下雨,出门时要带把伞吗?”这样的疑问,几乎人人都有过。夏天,总怕有场“不期而遇”的大雨;到了冬天,又盼着一觉醒来世界银装素裹。
②过去以周、天为单位,以市县为区域进行的气象预报,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日常生活需要。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希望随时随地查询天气——10分钟后会不会下雨?自己所处的街道降雪量会有多少?应运而生的智能网格预报,可以解答大家的疑问,提供更精细、更个性化的气象服务。
③以往传统的天气预报是城镇预报,只用单个的预报点表示一个县城或城市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这种预报方式缺点较明显,时间空间精度低、预报天数短、气象要素少。在如今几乎人手一个智能手机的时代,一天只做两次更新的传统预报,已经不能满足公众需求。中
国气象局提出“网格预报”这一概念,正是为了解决传统天气预报的这些弊端。
④如果把我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想象成由多个边长为5公里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那么公众就生活、工作在一个个网格里。网格预报就是针对这些正方形小区域,实现空间上的精准化预报。具体而言,是从传统的大城市预报发展到县、乡镇,甚至村,到现在的任意点位预报。网格预报在时间间隔上也更精细,从原来的只区分白天黑夜,发展为逐3小时、逐1小时甚至分钟级间隔预报,即时更新,方便公众根据局地天气对自己出行等活动做出更精准的安排。此外,原来的城市预报只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预报涵盖的要素更丰富,仅降水天气就分为雨、雪、雨夹雪、冻雨等。
⑤除了更“细心”,网格预报还更“理性”。相对传统的等级预报和定性预报,如今的预报正在向定量化转化。比如,从原来的“小中大暴雨”,变为具体多少毫米或厘米的降水量预报;以往的“大风”“多云”天气,将被具体的风向风速值和云量值预报替代。也就是说,公众不仅能了解自己所处的“网格”当前、未来是什么天气状况,还能清楚地查到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具体气象要素信息。
⑥按照中国气象局的计划,2017年7月开始,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海南、陕西等7省市已经率先发布智能网格预报。2017年12月底前,我国气象预报服务统一数据源的“一张网”网格预报业务已经开始正式运行。
(摘编自2024年03月24日《 人民日报 》)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天气预报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发展,无法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B.“网格预报”既能实现智能预报,又能够解决传统天气预报较明显的弊端。 C.网格预报就是在一个边长为5公里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实现精准化预报。 D.我国气象预报服务已朝着“精准”快步跑,网格预报业务已经开始正式运行。 2.通读全文,“网格预报”与传统天气预报相比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 3.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答案】 1.C
2.(1)空间上更精准 (2)时间间隔上更精细 (3)预报涵盖的要素更丰富 (4)预报定量化,更精确(预报更“理性”)
3.举例子,作比较。 本句以降水量、风向风速、云量的预报为例,将传统预报与网格预报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网格预报比传统预报更“理性”,有说服力。
(2024.宁德质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中国家谱
潘道正
①家谱又称为族谱、宗谱、家乘等,目前存世的中国家谱计有5万多种,其中又有2万多种家谱流落海外。家谱是记载本族世系及其相关内容的历史图籍,其内容涉及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族规礼仪、人物传记、艺文图志、风土人情等。历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曾说:“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统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而后有家,比家而后有国,比国而后有天下。”家谱和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历史的三大支柱,是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式与内容,而且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持久的社会文化效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中国家谱最早可追溯到周代,魏征《隋书·经籍志》有记载。秦统一天下后,原有的王侯将相失去世袭势力,社会格局重新划分,制谱有了其必要性。不过先秦时,家谱体例简单,一般只按世系先后记述宗族人名和交代人物关系。汉代以后,家谱不仅记世谱,而且记姓氏起源及官职等。汉代初期问世的《世本》有“叙黄帝祖世所出”,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迁居、名号等,被认为是中国家谱的首创之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制定家谱为官方掌握,官方的重视使修谱之风盛行。当时门阀等级森严,流行以婚姻集团为核心的综合家谱。在唐代中后期,民族大融合,门第更替,谱学得到进一步发展,且私家修谱逐渐流行。到了宋代,中国家谱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宋代许多文人学士都积极参加修谱并创制谱例,著名的“小宗谱法”和“大宗谱法”就是由欧阳修和苏洵两个大文学家创立的,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前代相比,其功能由以往的“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本族伦理教化作用。在这一时期,私家修谱进一步发展,取代了官方修谱,成为家谱主要的编纂方式。明清时期,私家修谱蔚然成风,家谱的形式结构、内容也更加完善精密。一部体例完备的家谱大约包括谱名、谱序和凡例等30多项。
③家谱的价值主要有两个:一是丰富的史料价值;二是具有纽带作用,即所谓“家之有谱,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中国人有着尊祖敬宗的优良传统,这跟千百年来家谱的维系有很大的关系。
(选自《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作品有改动)
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家谱最早可追溯到周代,魏征的《隋书·经籍志》是中国第一部家谱。 B.家谱和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历史的三大支柱,所以一直被官方所掌握。 C.宋代文人学士积极参加修谱并创制谱例,欧阳修创立的“小宗谱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D.明清时期的家谱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形式结构、内容已经非常完善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