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1167-信息化条件下高职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

信息化条件下高职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1.1问题的提出

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恩.库克耶合著的《大数据时代》把我们带入到又一个激情燃烧的信息化时代,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传播和获取方便而快捷,在这种形势下,教育信息化成为必然,学校作为人们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领地,其传统的教学方式正面临新的挑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势在必行[1]。

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教改注重了经典意义上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了信息时代当前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早已处在信息化时代,但是教学并不具有信息化时代的特点。为此,我们提出了“信息化条件下高职教学方式的变革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实践、探索一种“低耗高效”的现代高职教学方式,以使教师在积极实践、探索中积累教学经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1.2课题界定 在教育领域,“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需的。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是指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通过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和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来实现教育机构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教师教学方式就是在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活动方式、方法的结合[2]。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式也在飞速发展,时代给予了教学方式深刻的定义。因此,教学方式顺应时代发展,可以定义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效果,利用近程、中程和远程的平台,师生进行相互作用的活动[3]。

本课题重点研究在信息化浪潮中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轨迹,探讨出现的新资源观、新教学观、新教师发展观,并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研究现状:对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主要基于以下3种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和公开出版的相关书籍。通过对相关的文献研读,我们发现对信息化教学的研究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宽泛,从硬件到软件,从教师到学生,从模式到教学质量控制等等,所研究的问题都只是进行了粗浅的介绍,没有对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细化探讨,更没有对信息化条件下的高职教学方式变革背景下,新资源观、新教学观、新教师发展观的研究。目前,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4次,信息化教学大赛作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风向标,对全国职教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此背景下,微课程逐渐兴起,教师转变思想,对信息化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国外研究现状:微课程的灵感来源于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特别是萨尔曼.汗的翻转课堂实验,揭示了人性化学习的重要原理[4],颠覆了夸美纽斯以来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突显提升学习绩效的价值,被比尔.盖茨称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5]。受翻转课堂“用视频再造教育”的启发,2012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开始井喷,领军的三驾马车是源于斯坦福的Coursera、Udacity以及由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联合创办的edX。MOOC的兴起,使萨尔曼.汗“用视频再造教育”的学习模式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迅速推广到高等教育。 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教育部2012年3月正式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这一规划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了在国家层面上,全面规划和组织实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战略阶段。

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

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

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教改注重了经典意义上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了信息时代当前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早已处在信息化时代,但是教学并不具有信息化时代的特点,这种情况有点类似穿越。随着高校教学信息化的建设,教师的教学方式迎来了深刻的变革契机,高职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势头强劲,走在了高校的领先地位。因此,本课题对这一科研方向展开研究。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对促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1课题理论依据 1、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积极创导的发现学习法, 是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这种学习法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运用微课程阶段应经常使用。长期运用此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自主走进学习,独立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始终保持一颗敏锐的心面对学习[6]。 2、构建主义理论

学习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里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或重组。预习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内容,使学生对新知在思想上有所准备;能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7]。 2.2研究目标 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式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核心”向“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深度拓展为核心”转型,在信息化浪潮中要求教师从“演员”向“导演”逐步转型[3]。在此过程中,信息化条件下的资源观、教学观、教师发展观逐渐发生变革,本课题重点研究在信息化浪潮中出现的新资源观、新教学观、新教师发展观[8][9]。

(1)探索新的资源观,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学资源从“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向“大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用微课程资源”的变革。 (2)探索新的教学观,充分利用在高职院校兴起的微课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信息化前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

(3)探索新的教学观,在信息化条件下,对教师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教学素养外,还要求新的教学素养,新的教学素养与传统的教学素养融为一体,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新提高。 2.3研究内容

(1)教育资源性质属性的变化研究。

在现阶段,丰富的教学资源主要还是为教师所用,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技术偏好不同,审美习惯不同,教学风格或教学特长不同,以及资源占有情况不同,对资源的选择也会不同,即资源选择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这些资源就总体而言,属于为教师教学准备的课件资源,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服务的,很难服务于培养创新人才。以目前已经建设的资源库为平台,教育资源面向学生,主要为学生所用的情况下,与传统的情况下的教学质量对比。

(2)信息化教学前移的操作过程研究。

微课程等新型信息化教学的显著特征是“人机一对一”,这种学习方式以人性化学习理论为指导,让学生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遇到有困惑的地方,重复观看教学视频,使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时间通过“瑞士奶酪式的保证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间隙”[10],直达学习目标;如果学习仍然有困惑,则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帮助需要帮助

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

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

的学生,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与传统的课题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进行对比,老师逐渐从“演员”向“导演”转变。

(3)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素养的变化研究。 微课程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教学功底以外,在信息化教学、可视化教学、视听认知心理学、视音频技术、艺术修养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有一定修养。这些新的教学素养与传统教学素养融为一体,构成系统最优化教学的备选项,从而扩展教师关于教学最优化的视野,增强教师实施教学最优化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新提升[11]。 3.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首先是搜集和查阅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研究方法的文献资料;其次是在拟定方案,实施研究时,查阅同类研究资料,及时借鉴和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为拟定和论证方案提供资料。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谈话、访问、开调查会、问卷、测试等方法收集我校目前教学信息化的程度。

(3)行动研究法: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以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探索,就实践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4)经验总结法: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总结好方法,并使之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 (5)比较研究法。通过被试班级与非试班级、被试课程与非试课程的对比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对策。

3.2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项目

内容 传 统 信息化要求

教学资源的变化 课件、教案——为教师所用 微课、视频、音频、PPT等——为学生所 教学过程的变化 教师课堂演示 微课程作为预习,课堂作业巩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教学素质的变化 传统执教能力 除基本的执教能力外,还要求信息化教学、可视化教学、视听认知心理学、视音频技术、艺术修养、批判性思维等 本课题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注重证据和实践,可行性良好。 3.3实施步骤

本课题将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对课题进行总体策划并制定各项研究阶段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研究; ②学习本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本课题研究方案。

③综合运用访谈、问卷、个案研究等科学方式,与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撰写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①对调研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对现阶段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充分认识了解,并提出信息化教学的方案。 ②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完成相应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过程,分析传统教学方式与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两种情况下的教学质量对比,并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有效的教学方式。 ③将探索的结果进行交流推广,对实验对实验前后学生的知识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等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调整研究路线提供思路。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完成课题研究论文集,研究报告、结题报告。通过对研究过程大量的一线资料进行归纳、总

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

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167-信息化条件下高职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优质课题模板精选信息化条件下高职教学方式变革研究1.1问题的提出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恩.库克耶合著的《大数据时代》把我们带入到又一个激情燃烧的信息化时代,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传播和获取方便而快捷,在这种形势下,教育信息化成为必然,学校作为人们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领地,其传统的教学方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mzdx4qjgi05ej21u0rq9kfa25180i00k6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