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Matlab的OFDM系统仿真
院(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导 师
2012年 2 月26 日
1. 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1 题目背景 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频分复用(FDM)技术。在传统的多载波频分复用系统中,各个子信道采用不同的载波并行传送数据,子载波之间间隔足够远,采用隔离带来防止频谱重叠,故频谱效率很低。在均衡器未被采用以前,人们就是用这种多载波方式在时间色散信道中进行高速通信的。研究关于实现OFDM的技术很多, 实际应用中的OFDM 复杂度很高。因此, 建立适合自己研究方向的OFDM 模型, 无论是为了理解OFDM 技术的理论,还是对后续的OFDM 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也由于它的简单高效,使之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1.2 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966年,R.W.Chang分析了在多载波通信系统中如何使经过滤波后带限的子载波保持正交。随后不久B.R.Saltzberg给出了一篇性能分析的文章,他指出在设计一个有效的并行传输系统时,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减少相邻信道的串扰上,而不是使各个独立的信道工作得更好,因为此时信道串扰是造成信号失真的主要因素。1971年,S.B.Weinstein和P.M.Ebert提出用傅立叶变换(DFT)进基带OFDM调制和解调。通过DFT进行OFDM基带调制和解调避免了生成多个子载波和多个窄带带通滤波器,使系统的模拟前端由多个变为一个,同时由于DFT可以用FFT来快速实现,这进一步降低了系统实现的复杂度。为对抗符号间干扰和载波闻干扰,他们提出在符号间插入一段空白时隙作为保护间隔。他们的系统虽然没有能在色散信道中获得很好的子载波正交性,但对OFDM仍是一个很大贡献。另一个重要贡献来自A.Peled和A.Rmz,他个人提出了采用循环前缀来解决色散信道中子载波间的正交性问题。当信道响应长度小于循环扩展时,循环前缀的存在使信号与信道响应的线性卷积变成循环卷积,从而使色散OFDM信号可以通过频域单点均衡进行去相关。当然,循环扩展的引入会导致少量的信噪比损失。由于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会使宽带OFDM信号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导致各个子信道上的信噪比不同,因此实际的OFDM系统都是与交织、纠错编码结合在一起,形成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COFDM)。交织和编码能够使OFDM系统获得良好的频率和时间二维分集。 现代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代,而3G 的后续技术也在加速研究中。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推动无线传输技术从2Mb/s 的传输速率向100Mb/s 和1000Mb/s 的目标发展,对4G 的定义也已经逐渐清晰起来。基本上可以确定,OFDM/OFDMA、MIMO和智能天线等技术将成为4G 的主流技术。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2.1 OFDM的基本原理 发送端把被传输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子载波幅度和相位的映射,并将进行快速傅利叶反变换(IFFT)或者离散傅里叶反变换(IDFT)(IFFT的计算效率比IDFT高)将数据的数据的频谱表达式变到时域上。如图1-1所示,上半部分是发送的链路的框图,下半部分是接受的链路的框图。 OFDM的原理主要是把高速的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传输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个子信道中进行传输。由于每个子信道中的符号周期会相对增加,因此可以减轻由无线信道的多径时延扩展所产生的时间弥散性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并且还可以在OFDM符号之间插入保护间隔,令保护间隔大于无线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多径而带来的符号间干扰(ISI)。而且,一般都采用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从而可以避免由多径带来的子载波间干扰((ICI) 。 F(t) 扰码 卷积编码 交织 数字调制 插入导频 串/并 IFFT 信 道 RF TX 数/模 插入循环前缀和加窗 定时和频率同步 并/串 RF RX 模/数 去循环前缀 串/并 R(t) 解扰 VB译码 解交织 数字解调 信道校正 并/串 FFT 图1-1 OFDM收发原理框图